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产生与嬗变源于实践的发展。知识转型理论为新课改提供了理论前提,哲学思维是课程理念之源,哲学理论是建构学习方式的灵魂。新课程的哲学意蕴向课程实施者教师提出挑战,教师只有具备相应哲学素养方可驾驭新课改。哲学素养通过教师研读哲学著作、挖掘生活意义和反思教育现象而生成。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中华中学充分发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优良传统,完善学校育人框架顶层设计,建设哲学专用场馆和文化空间,构建普通高中哲学课程体系,系统实施哲学课程,探索哲学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德育与心育、哲学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等有效方式,充分发挥哲学“启思润心、开智导行”的育人功能,推进新课程改革,以哲学课程基地建设与课题研究双向互促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卓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来被看作是最高意义上的"智慧之学",学哲学、用哲学,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正如李瑞环同志讲的那样,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李瑞环同志从一个普通工  相似文献   

4.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与发展,而课程设计又是课程观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了课程发展史上出现的不同课程流派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并从中受到启示,以此来诠释新课程设计所体现的课程哲学观。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哲学不是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哲学,而属于一种观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它的结构包括使命、核心价值和愿景.学校教育哲学作为学校活动的灵魂,是学校行为的先导,深刻影响着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哲学的变革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有利于特色学校建设和校本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获得幸福体验,帮助学生生成幸福能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这种"教育,为了人的幸福"的思想,与哲学教学的要义不谋而合。众所周知,哲学是智慧之学、爱智之学,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高中哲学课作为一种显性的德育课程,除了传授知识、释疑解惑外,还担负着较强的价值教育功能,对学生精神面貌的优化、整体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下面以《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需要哲学关照——从语文学科看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障碍,尤其是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困难,都是缺乏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哲学关照和批判思维导致的。要深化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革新课程改革的课堂,就必须从哲学层面审慎追问新课程实验,阐释语文新课程标准,反思新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新课程"生活与哲学"与以往高中政治课程相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这是新课程理念突破旧课程传统理念的地方。但在哲学课教学实践中,高中哲学课堂教学缺乏理性思辨的氛围是客观事实。只有弄清理性思辨缺失的具体表现,才能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文化哲学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给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辟了一个新的课程文化思维空间。新课程改革在以直面现实生活、彻底的人文精神为特征的广阔文化哲学视野下 ,重新思考人、课程与文化的关系 ,以期建立新的课程文化精神 ,实现课程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程本身是不同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学生会对它有别样的期待。但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哲学的神秘面纱逐渐消失,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逐渐觉得和其他课程没有本质的区别,哲学的课堂越来越失去了哲学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离此还有相当距离,因此,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在教学理念上,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在教学模式上,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课程设置上,从论、著的二元分离到史、论、著的有机融合;在评价方式上,从重知识和分数到重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哲学之为哲学的普遍品格,与哲学的理论内涵具有一致性,后者决定了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仅仅限定在历史材料的梳理这一层面,在从事哲学史研究之时,需要从以往经典中揭示其普遍的意义.这一进路的前提,是肯定"史"和"思"之间的沟通或哲学的历史和哲学的理论的统一.与史思互动相关的,是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关系.历史地看,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都曾各自独立地发展,随着中国步入近代,中西之学的相遇、相撞、相融逐渐成为一种需要正视的历史现象.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西方哲学包含丰富的思想资源.就中西之学的关系而言,对西方哲学态度需要有宽宏的气度,后者意味着承认中西之学及其传统固然各有自身特点,但都是哲学研究和思考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从学理的层面看,这意味着在世界哲学的这种视野之下来看待中国哲学并从事哲学的思考.如果说,以世界哲学为内涵的开放视野构成了中国哲学在今天延续生成过程的前提,那么,注重多元的哲学智慧则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内在的理论依托.就更为实质的方面而言,除了史思互动、中西交融,以及与之相关的世界哲学视域之外,"如何做哲学"或哲学的研究进路,还可以从基于科学的反思、生活实践、形上与形下的互动等层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就是"爱智慧"之学,中国没有爱智慧之学,只有智慧之学,是为了达到别的目的而利用智慧。古希腊爱智慧是一种精神的生殖力和创造力,是以闲暇和惊异为根源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实质上也是对人自身的本质的追求。哲学就是自我意识,是对自身生命的价值的反思,而未知死,焉知生?所以学习哲学就是学习死亡,活着的意义就在于为自己的生命寻求意义,这意义是绝对个体化的。  相似文献   

14.
黄君 《广东教育》2010,(7):86-87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资利用的各类资源。哲学的理论性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理论的阐释和知识的训练,弱化了哲学对人的终极关怀功能;而哲学的抽象性也使得学生往往将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是“假、大、空”的东西。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与哲学课程资源的缺乏和不当利用有直接的关系。为此,我们要做一个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心人,积极开发多种类型、不同层次和多样风格的哲学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实现高中哲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中历史教学在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旗帜下走进了新课程,课程改革是教学的辩证否定,传承与创新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内核,本文旨在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进行哲学反思并作出一些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课程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离此还有相当距离,因此,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在教学理念上,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在教学模式上,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课程设置上,从论、著的二元分离到史、论、著的有机融合;在评价方式上,从重知识和分数到重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哲学,必须补好的智慧之课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在古希腊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即智慧,哲学即智慧之学、爱智之学。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和过去的几次课程改革相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理念上有着显著的不同,创新之处随处可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一书系统地探讨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课程理念的转变、同课程改革相关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创新、新课程实施的有关问题,并对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检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选的意见,同时对新基础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从文化哲学角度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杜威教育哲学中的"经验"这个核心概念,来探讨"经验"即知识的参与者知识观、"经验"即课程的活动课程论以及"经验"即思维的探究学习观,他的课程哲学对我国当前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时代,哲学成为一门备受冷落的学问。在哲学的课堂上,学生们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学哲学有什么用?本文结合哲学的产生原因,对于哲学这门特殊学科的"用处"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讨。说明了哲学作为一门"无用之学"所蕴涵的大用,即通过改变自身的视野来改变对环境的看法,从而在一种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智慧和教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