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南海 《职教论坛》2007,(15):12-1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明显的特殊性。二元经济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阻碍着城市与农村经济的普遍繁荣,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以多种方式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同时,中国城市在经济的转轨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导致了绝对数额不可小觑的大量的失业、待业、下岗、转岗的城市劳动力。鉴于上述问题,正确引导该类人员中的一部分人到农村去主要从事非农产业,这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将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正确地引导和鼓励这一部分人到农村去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技术或管理专长。在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双向流动"过程中,"农民工"是主流,占有绝对的优势,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类新的生产力。因而,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民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如果现行法律政策没有重大调整,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是由我国城镇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而造成的。目前我国农民工人数日渐庞大,已成为仅次于农民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对于促进发展我国经济意义重大。但是,很多农村的劳动力外出到城市里打工,仅仅是工作的变换或工作场所的转移,却并不能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因此,研究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结构,可以为农民工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此过程中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探讨如何优化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有必要了解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相关政策。本文以德国为例,试图通过对其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与相关对策的分析研究,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政策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此过程中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探讨如何优化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有必要了解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相关政策。本文以德国为例,试图通过对其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与相关对策的分析研究,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政策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及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会逐步向城市转移,并最终实现城市化,这是一条基本规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转移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即农民工形式。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主流,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对于城市社会结构的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他们对城市体现出较多的认同感和更强的归属感,渴望融入城市。但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他们在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制度、经济、文化和个人等诸多因素上的挑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多管齐下,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推进,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一元化的重要动力.劳动者的素质制约着劳动力的转移范围、从事的工作及其稳定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其就业资本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剖析了职业教育在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职业教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背景材料】材料一: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材料二: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  相似文献   

10.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3年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农村教育是全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出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日渐成熟。“十五”期间要不失时期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因此各地正在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城镇体系。作为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社区教育如何应对和调适,以促进本社区的城镇化进程,是带有根本性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江苏省社区教育的开展情况,略作探讨。一、城镇…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培训模式应"短、平、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存艳 《职教论坛》2004,(16):32-34
一、"短、平、快"培训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农民工的素质现状.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浅谈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进城务工,一头连着城市和发达地区,一头连着农村和落后地区,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创出了一条新路,使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了变革;它还为城市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奉劳动力,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立下首功;农民工进城还以特殊方式反哺农村,他们每年带回家乡的现金,成为发展农业、改善生活的“资金干渠”。  相似文献   

14.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工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洋 《教育与职业》2005,(13):30-3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早已突破1亿人大关,在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农民工的人数可达本地户籍人口的10倍以上。“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在今后20年里,我国至少还要推动2亿~3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和乡镇非农产业。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和探究“90后”农民工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时代价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推进和完善“90后”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有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促进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有助于提升我国社会管理的实际效果和我国社会结构优化,也有助于促进农民工实现现代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研究“90后”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基本现状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长期由农村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进入城镇。到了90年代,这种“离土不离乡”由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方式已趋饱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跨省、跨地区流动,到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成为“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据统计,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1.14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的劳动力2430万人,随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岁义务教育段的儿童约643万人。由于这些农民工不具有流入地城市的户籍,因此其子女的义务教育主要有以下5种…  相似文献   

17.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由于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会越来越多地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为进城农民工创造公平的、宽松的就业环境,提高城镇就业农民工的政治待遇,彻底改变农民工性质,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校读书的"90后",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未将农民作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在外找工作或经商的80后、90后也大部分不愿意回到农村务农。无人种地是一个无  相似文献   

19.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要立足于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综合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探索农民工“双向流动”的就业机制;坚持沿海发展战略,积极促进农民工跨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20.
发展劳务经济对河南发展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发展劳务经济,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能够增加农民收入,逐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又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把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一项重要举措来实施,走出一条既能充分促进农民就业,又能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