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却不能带宾语,不能用副词修饰、限制,也不能充当状语、补语等。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能带宾语,能受副词的修饰、限制,也能充当状语或直接用在动词后边作补语等等。这种文言名词活用的语言现象是文言实词活用中较复杂的一种。文言名词的活用,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谈谈文言名词活用的辨认。一、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辨认(一)句中没有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而是名词处在谓语位置上,即连用的名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这个处在谓语位置上的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例如: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的动宾结构,除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外,还有: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者使宾语成为谓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使动关系;形容词、名词带上宾语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动关系;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谓语动词含有“对宾语怎么样”或“向宾语怎么样”意思的向动关系;动词对宾语表示供给什么的供动关系.本文从不同角度举例,对这些特殊的动宾关系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作了简要的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3.
由动词+谓词性宾语充任谓语构成的动宾谓语句不同于由动词+名词性宾语充任谓语构成的动宾谓语句。本文拟讨论这类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成分间的语义关系及其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维语中句型是对译成汉语“把”字句的常用句型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和对比,探求这一维汉双语句型所对应的语法形式、语义内容和运用规律,为解决“把”字句教学这一难点寻求出路。 1.0“把”字句及其构成的条件 1.1“把”字句是指谓语部分带有由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谓语句。“把”字句的格式为:主语+介词(把/将)+名词性词语(宾语)+动词谓语+补充成分。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的主谓句中,有几种比较特殊的句式,这就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和兼语句,此外,还有是字句、存现句和紧缩句。说它们特殊,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或表达上有区别于一般主谓句的特点。了解这些句式的特点,有助于正确的运用它们来表情达意。这里先谈谈前四种句式。一、把字句把字句是动词谓语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它的特点是用介词“把”引进受动者,动词有处置、影响的意味,动词后边一般都带补充成分,表示对受动者处置的结果或影响的程度。把字句的谓语构成的格式是:把十宾(名词成名词短语) 动 补(这个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而是介词的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6.
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一样,“对动”用法也是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一种。所谓对动用法,是指不及物动词(或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跟上宾语,其动宾关系不是一般的动宾关系,而是动词对宾语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动词谓语句中,确定动词的宾语应注意两点:一、不要把补语误当宾语.宾语、补语都在动词后面,容易混淆.区别方法有:可用提问法。能用“谁”、“什么”提问的是宾语,可用“多少”“多久”提问的是补语.还可用调换语序法.通过一定手段能提到动词前面的是宾语,不能的是补语。当动词后是数量短语时,物量短语是宾语,动置短语是补语.二、是双宾语,还是并列的短语.一些动词(给、送、教,告诉、买、借、收、叫等)常带双  相似文献   

8.
宾语和补语都出现在谓语的后面,容易发生混淆。现将几种鉴别的方法概述如下:一、定义鉴别法宾语是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人或事物的成分。补语是附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的成分。宾语只能用在动词后,而补语既可用在动词后面,又可用在形容词后面。  相似文献   

9.
结合例句探讨了汉语四字结构的英译。一般来说,汉语四字主谓结构译成英语时也是一个主谓结构;动宾结构中若动词和名词在句子中分别作谓语、宾语,则仍译为动宾结构,若动宾结构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则往往译为一个名词短语;偏正结构如果表达的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英译时常采用“形容词/名词+名词”的结构,其它情况则灵活处理。四字并列和排比结构中,经常出现同义反复的情况,这时只要部分译出即可。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古代汉语某些状语的语义指向进行探讨,发现某些名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和宾语,“皆”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主语、宾语、兼语、补语和其它状语,“不”类副词状语的语义可以指向状语和补语;从而发现古代汉语的状语不只限于修饰、限制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它还与主语、宾语、补语及其状语等发生语法意义关系,而且它的意义也不全是向心的,说明向心结构和传统状语理论的局限性,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古汉语里,动词作谓语时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就叫做“使动用法”。如“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意思是“使匈奴后退七百余里”。“却”本来不是及物动词,而在这个句子中却带上了宾语“匈奴”,具有了使令意义,这种表达使令内容的特殊的动宾句式就是“使动用法”的基本形式。古汉语里的使动用法大致有三类,即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2.
重动句能否变换成把字句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补语的语义指向、把字句的情状类型、动词对宾语影响力的强弱、动宾(V1O)语义紧密度的大小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里,宾语一般由谓语动词来支配,其他非谓语动词则不能支配,但在古代汉语里,除了动词能支配宾语外,一些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等都可临时改变词性充当谓语动词来支配宾语,我们称之为“词性活用”。在众多的词性活用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最为常见,因而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大师生无不高度重视。遗憾的是,另外几种特殊的、古文阅读经常使用的动宾关系一直未能引起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给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和课外阅读带来了相当程度的理解障碍,它们就是:为动用法、对动用法…  相似文献   

14.
从重动句看“把”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重动句NP1+VP+NP2+VP+C变换为“把”字句NP1+把+NP2+VP+C全到的限制,来讨论“把”字句的补语问题。研究发现,“把”字句的补语语义不指向主语,而指向宾语或谓语,而指向谓语时,充当补语的词语要符合“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论“把”字句“处置式”的几种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在汉语使用中是常见的一种动词谓语句,也是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着颇多难点的一种句式。究竟什么是“把”字句呢?黄伯荣与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二版)是这样下定义的:“‘把’字句又叫处置式……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主动句。” 如果我们将“把”字句与一般动宾句比较,就会发现,“把”字句有强调作用,强调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施加影响和客体受到动作的影响之后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把”字句多选用具有强施动性和强影响性的动词来对介词介引成分加以“处置”。那么只有  相似文献   

16.
王迈 《文教资料》2010,(29):53-54
“把”字句主宾语的施受事不固定,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不固定。多种特征表明:“把”字句的语义原型应为“不同类个体之间竞争关系的表达”。竞争双方由“把”字关联。竞争方式由动词指明,竞争情势的优劣由动词后的补语决定.主语总是竞争的优势方,劣势方则成为“把”字的宾语。竞争的结果是“把”字句不可缺少的语义常项,由动词补充成分表达,这是“把”字句不能出现光杆动词的深层语义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古汉语中,动词的语法功能,一般作句子的谓语,而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大多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这跟现代汉语一般的动宾关系基本相同。但是,在古汉语中,述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即谓语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与它后面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的关系,而是表示使命和意谓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实词不同用法而形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它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不仅经常出现,而且也是教学中的一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初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知识》一章中,在讲到“动词谓语句”时,有这样一个例句:“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动+补)”笔者以为此例欠妥。因为若把“打扫”当作作谓语,则与编者所渭的“主语”“教室”难以搭配。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是动词谓语动作的发出者。“教室”只能“被打扫”,而不可能发出“打扫”的动作。所以把此句当“动词谓语句”看是不妥当的。此例句真正的谓语并非动词“打扫”,而是形容词“干干净净”,“打扫”只不过是“干干净净”的状语,因此,这个例句实际上是一个“形容词谓语句”即“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19.
广西金秀柘山话10种句式具有以下特点:双宾句的特色体现在:直接宾语先于间接宾语的语序;处置句有三种形式,除了“把”字句外,还有“拿”字句以及直接将受事放在句首的处置句;连字句的“连”可以紧跟否定副词,位置在否定副词前;“得”可作动词、助动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因而带“得”的句式比较丰富;“捱”字句无论在结构还是使用范围上,跟普通话的“被”字句有区别,也异于方言中表示被动的“给”字句;差比句有6种格式;“NN没V”类句、“XX什么”句、“VV得”类句是方言独特的句式;由于形容词前后所带的成分不同,形容词谓语句的表达也很生动、多样。  相似文献   

20.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句式,也叫判断句,是由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它的宾语组成的动宾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在“是”字句里,动词“是”和宾语没有直接的语义搭配关系,“是”的作用是表示判断的性质,联结主语和宾语,表示主语和宾语之间具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例如:(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2)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