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徽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A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斌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相似文献   

2.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手段,凭借教材中的情境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要善于从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释放他们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要善于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体验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界定:"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教育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一、带着爱心走向学生学生要教师的爱,要与人交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  相似文献   

4.
詹只琴 《考试周刊》2013,(73):170-171
在鼓励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在美术教学中,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自立、自信、自强的品质。当然鼓励教学也不是盲目地进行赞美,而需要一定的方法,作者认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适度鼓励,才能促进学生爱上美术课,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该鼓励学生善于想象,善于观察,善于个性化阅读,要有自由思维的氛围,求异创新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偶发的创造火花,并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善于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倡学生创造性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要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活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和表现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的想象,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创新潜能得到释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姚志强 《宁夏教育》2013,(7):131-131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需要教师鼓励的地方,适度合理地给予鼓励。每个学生都有着追求积极向上、勤奋好学、文明礼貌、孝顺从善的一面。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去观察、去发现,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
孙瑞生 《考试周刊》2010,(49):224-224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多表扬鼓励、尊重和信任他们,排除简单粗暴,体现教师智慧。  相似文献   

10.
一、要民主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从热爱学生的根本立场出发,关心爱护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课堂上当严师,严格要求,严谨治学;下课后是朋友,谈天说地,评古论今,形成师生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放下“惟我独尊”的架子,确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应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朋友和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形成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提问,或与同学争论,或与老师辩驳,尤其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带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平时能够主动地探索,完成自主学习的活动。要通过课堂授课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设计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善于通过系统化思维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完成固定的学习任务,并且鼓励他们完成更多的自主任务。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方面的要求。课堂教学语言要有激励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始终以鼓励、启发为主,善于把握课堂上的一切时机,去启迪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并坚持学生无错原则。提问要有开放性。要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问得活,答案不唯一。同时,问题要有一定难度,直白的提问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课堂气氛的要求。应努力创造民主、自由、平等、安全、合作的气氛。所谓自由,是指所有的学生都在活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就要转变思想,以生为本,师生平等;充满感情,建立和谐的感情氛围: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善于探索合适的教学手段、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走向生活,在实践中获得切身体验;注重学生练笔,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问题式教学就是激励学生去“疑”去“问”,教学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并帮助学生推理、比较、鉴别和分析。教师不但自己要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发现、理解、讨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鼓励学生“求异”。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求异”。在预习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他们主动地提出问题。问题即使提得幼稚,甚至错误,教师也要善于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然后循循善诱 耐心地解释和说明 使他们通过正确与错误、全面与片面的比较,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逐步培养学生的“求异”兴趣和习惯。  相似文献   

17.
罗惠兰 《广西教育》2013,(42):39-39,42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这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教师要根据这个目标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解放传统教学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自由表达的核心概念在于“自主创作”与“善于表达”,  相似文献   

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生成的"催化剂",问题意识的培养正是课堂生成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质疑。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营造生成空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课堂上的问题应来自于学生,而不是来自于教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积极利用错点资源,拓展问题生成空间。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关注儿童的语言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要求;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语言,鼓励他们在语言实践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要创设语言交际情境,鼓励学生发言,并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首先,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写作。学生是写作的主人,对学生的写作自由,教师应该加以必要的保护,对他们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述,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尊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