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代西方绘画色彩理念丰富了中国花鸟画色彩,由于花鸟画内容随季节、情调的不同变化,色彩在内容意境的表现形式上有着广阔的领域,所以在中国花鸟画中的色彩表现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4,(3):171-173
当代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文化的重要传承部分,在我国的舞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创作、题材创作、形象创作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古典舞的意境营造。  相似文献   

3.
八大山人的艺术思想和绘画实践对明清两朝的绘画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他在写意花鸟画方面的突出成就,开辟了我国写意花鸟在造型、构图等方面的先河,影响着我国画坛数百年之久,并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不朽的财富.文章根据八大山人的人生经历探究八大山人在不同时期有关花鸟画作品的创作手法、风格形成等方面的特点,并着重对八大成熟期的艺术造诣做出分析,从而体会八大花鸟画的演变过程和他的绘画特征及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石鲁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充满新意的作品,被誉为创一代新风的“长安画派”代表之一。石鲁(1919—1982年),早年攻习国画,投身革命后曾致力于版画、年画的创作,在探索社会主义时代中国画创新的道路上,其人物、山水、花鸟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湘南学院学报》2017,(4):90-93
通过对现代构成元素的形式美和传统写意花鸟画中的形式美法则的比较,以及当代写意花鸟画家运用现代构成在写意花鸟画创作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分析,将创作实践上升为理论总结,以期揭示构成元素在当代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的价值作用,为当代写意花鸟画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语言形式不仅继承了古代优秀传统,也开始了这一画种的创新与开拓,赋予了其视觉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和表现性,形成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深厚、多元的特征.当然,在引入现代语言、对当代性进行关注的同时,如何保留中国传统审美因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探索、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周彦生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画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在画坛崭露头角,为全国美术界所瞩目。他专攻花鸟画,尤其是工笔花鸟和小写意花鸟成就最为突出。如他的《岭南三月》《满园春色》《绿色的韵律》《紫气春来》等作品,不但在相关大展上获奖,有的更成为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在当代花鸟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末期,画家职业化已成为无可非议的主流。岭南花鸟画  相似文献   

8.
大写意花鸟画,自明清以降一直风骚画坛。特别到了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先后将大写意花鸟画,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因此,后继者要在大写意花鸟画上有所拓展,确实是难如上青天,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下大写意花鸟画坛,可以说空前繁荣。然繁荣并不代表发  相似文献   

9.
恽寿平花鸟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恽寿平创"没骨画"一派,为清代萎靡不振的画坛注入了清新的气息,在清代重视摹古的大环境下,恽氏敢于突破传统,开拓创新,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恽寿平"没骨画",以五代徐崇嗣"没骨"法为基础,注重深入生活、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在写生中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其作品艳丽而无俗气、细致而无拘谨、平淡天真、高雅脱俗,兼具文人画的情趣和写生的逸趣。其作品对清代中、后期的花鸟画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目前花鸟画创作的状况、简要评述当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的多元化面貌,花鸟画家在探索创新过程中的艺术取向和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1.
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分支同样具有“意”的本质和内涵,同时。也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意”是工笔画的灵魂和生命,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表述。“意”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和深化。画家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和反复绘画实践,继承和发扬传统工笔技法,升华感受、提练形象,创作蕴涵深广。意境丰富的工笔作品。  相似文献   

12.
从意笔、工笔、小品创伤训练入手,探讨中国花鸟画规范化教学体系,以打好师范院校美术生花鸟画的基本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潘天寿先生在20 世纪初的激烈思想变革中,主张中西绘画拉开距离,汲传统文化之精华,用现代绘画的观念改造了中国传统花鸟画,强调艺术创作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文章对潘天寿花鸟画作品构图的立意、用笔、墨色、审美意蕴的现代性进行了探讨:其画作构思独特,构图生动,蕴动于静,造型形式多样,作品笔墨空灵,拙趣横生,他成功地实现了传统花鸟画构图审美范式的突破.今天对潘天寿先生花鸟画构图审美意蕴的现代性解读,更应继承其精神性,注重对其思想性的解读.对当今花鸟画的创作而言,更应超越传统图式的束缚,极力寻求拓展画面的表现新空间,使当代花鸟画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新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论在形式与内容、言与意、笔与意的关系上是后者决定前者的。换言之,中国的艺术创作观就是崇意观。通过对中国美学“崇意”观——以意为主、意在言外和意在笔先等的细致梳理和整合,中国古典艺术对语言形式的超越和对主体心意的执着这一特征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独有的理论范畴,是文学审美更高层次的境界,多应用于古代诗词的品评当中。叙事文学作品在诗词的长期熏陶影响下,同样可以营造出美的意境,因此,对其的品评同样可以从意境的角度来进行。《聊斋志异》采用文言进行创作,寥寥数语便创造出了各种意境,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意境之美,诸如诗化的纯美性意境,朦胧性意境,恐惧性意境。这些意境的生成不仅与语言的含蓄蕴藉关系密切,而且还在于作者能够将真情实感很好地物化。意境营造的出现,是对文言小说模仿史书叙事的突破,它延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二是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写意画是充分运用书法艺术的笔墨要求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意境的,"书写性"的用笔是写意画的基本绘画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了。  相似文献   

17.
语言浇铸思维模式,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是悟性的、直觉的、其诗歌最本己的言说是以“意象”缘构“意境”。新诗偏重说理,将智性的、分析的思维模式引入诗中,因而偏离了汉语自身的言路。而诗是语言自己在说话,故新诗的创作与批评都应以有无“意境”作为尺度。  相似文献   

18.
阮屿的《传奇漫录》是越南小说史上第一部汉文传奇小说集,具有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开启了越南传奇小说创作的高潮。在情节内容、艺术构思和语言等本事方面,《传奇漫录》主要模仿、借鉴了《剪灯新话》,同时也借阮屿非凡的文学才华和超群的艺术想像力进行了创新,在融合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是一个复杂的众说纷纭的问题,但也可以用最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一语道破,即“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或者说,意象与意境,一实一虚,一真一幻,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由意象和意境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兼及意境的营造、意境在古今中外诗歌中的表现以及意境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特征。儒、释、道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对中国画文化品格及写意精神的生成、培养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意”是作者发挥性灵感想,于画外寄托的高情雅致。是画家参与造化之机,脱却胸中尘俗的、极纯粹的心境。以书入画——书写性是写意画的不二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