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贵州毛南族,其前身是贵州佯横人.1990年7月2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90)黔府通106号文件批复,同意将贵州佯僙人认定为毛南族.关于贵州毛南族(佯僙人)的族源问题,有多种观点,现依据史籍查阅、田野调查,作一考辩,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贵州佯僙人虽然被划为毛南族,但他们始终自称佯僙人,与广西毛南族的历史记忆和独特文化有一定差异。针对学术界对贵州佯僙人族群认同研究的空白,本文试从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对佯僙人的族群认同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1990年7月2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下文批复,平塘县、惠水县、独山县的佯僙人认定为毛南族.关于贵州毛族(佯僙人)的族源有土著说、外来说及相关的不同观点.对毛南族族源问题,应当依据有关资料和实际调查进行深入探析,方能作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贵州毛南族,史称佯僙人,于1990年7月27日正式确定为毛南族。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和贵州平塘地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毛南族总人口为101192人,其中以平塘县为多,占总人口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5.
1990年7月,经十多年的深入调查、认真研究、仔细识别,"佯僙人"被认定为毛南族。贵州毛南族和布依族长期和谐共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既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又和布依族有相似之处。这种民族间的区别与交融既有历史原因,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1990年被正式认定为“毛南族”的贵州南部佯僙人的族群认同进行了考察。认为,一方面佯僙人族际交流与互动的日益频繁,其显性的文化特征、族群符号在不断消逝;另一方面“法定”的民族属性对佯僙人认同的冲击,致使族群认同功利性取向不断增加,佯僙人族群认同面临表述上的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他们强调隐性的族群符号,即族群的心理边界在族群认同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强化族群边界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贵州南部"佯僙人"为个案,从"过度仪式"的三个阶段出发,认为"佯僙人"的丧葬仪式不仅反映出"佯僙人"的祖先崇拜观念,同时还具有生者情感安慰与精神寄托、争荣显贵、再构家族关系、整合村寨资源,稳固姻亲关系,增强族群认同,以及教化后代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多重压力下,贵州佯僙人面临着文化变迁的危机,目前学术界没有对佯僙人文化变迁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贵州佯僙人文化,从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方面,分析佯僙人文化变迁中的选择性重构,讨论原因并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9.
贵州毛南语(佯僙话)的量词有比较稳定的"量名"结构和语序,对句法有较强的制约性;佯僙话量词的产生受其自身语言特点的影响,是自足的。  相似文献   

10.
"佯僙人"是自元明以降广泛分布于红水河上游地区的一个世居少数族群。以收集到的清代晚期有关"佯僙人"的社会经济契约文书为材料来源,以石其斋家藏契约文书为分析个案,以历史人类学相关理论为学理分析基础,对该流域族群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与乡村社会的诸多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释。深入对这一领域的探讨,有助于在清代晚期咸同兵燹以后,深化对地处帝国内部边陲的苗疆腹地村落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整体性认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从贵州毛南族地区农户家中收集到一批民间文书,文书时限集中在清末民初年间。其中有一份清光绪年间的"校长委任状",对了解和研究贵州毛南族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任志强 《文教资料》2009,(28):106-108
有关盘瓠神话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东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义》,后南朝宋人范晔将盘瓠神话列入正史.从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对盘瓠神话的族属、起源地、主要人物以及相关历史记载等多方面来考察.得出盘瓠神话的历史原型应是历史上的楚与卢戎之战。盘瓠助战受封的历史传说之所以能演变成神话,图腾标志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盘瓠传说"作为瑶族共同的祖源传说既蕴含着瑶族的居住方式、服饰、语言以及生计等显著的文化特征,也是区分其他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标尺。论文从文化人类学者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理论就"盘瓠传说"内在结构而言,主要以边缘与中心,莫徭与徭役以及族内婚与族外婚这三组意义相对的结构展开,贯穿其中的结构要素是偏见与歧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从贵州毛南族地区农户家中发现了一批手抄的民国时期的"文书",其中有几份民国时期的"诉讼文书",经初步整理后发现,这些"诉讼文书"对了解、研究贵州毛南族的社会、经济、人际关系及法制状况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全面的田野调查和大量的文献研究,对贵州毛南族聚居区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做一个较为详细的叙述,为贵州毛南族研究提供一份聚居区生态环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民族服饰,特别是妇女的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有关贵州毛南族的著述中,对妇女服饰的记述语焉不详。广泛钩沉历史文献,深入进行田野调查,梳理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过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毛南族传统民族服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盘瓠神话历采都被认为是五溪蛮的祖先神话。在传世文献记载的盘瓠神话中,盘瓠的形象以神性为核心,而在麻阳的民间故事中,盘瓠的形象逐渐向人性转化。麻阳县盘瓠文化深受楚文化和蚩尤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胜  代鸣  黄泽梅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77-80,91
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历史不长,明清时期才有学校教育的记载,而且发展缓慢。民国时期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得到一定发展。解放后,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从多方面对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给予支持,毛南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每个民族从诞生之日起,其分布格局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不仅现代的民族在不断地"散化",古代的民族也同样经历过不断"散化"的过程。瑶族更是如此,宋代即形成"南岭无山不有瑶"的格局。在此背景下,盘瓠神话成为散居各地瑶族各支系根深蒂固的信仰支撑,以及民族认同的重要依据。尽管如此,盘瓠神话的功能依然经历了神圣向世俗的变迁。以瑶族对于盘瓠神话的运用为切入点,从功能主义的视角,运用文化变迁理论,揭示中国宗教对于民族散居化过程的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20.
碑刻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可以作为社会历史的可靠实物依据.在贵州毛南族地区的田野调查中发现的几处碑刻,弥补了有关毛南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社会管理形式方面史籍和地方志记载的不足,对研究明清时期贵州平塘县毛南族地区社会组织的形式及其特点提供了实物佐证,具有一定的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