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及丁达尔现象的观察 按课本中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效果不好,即是采用聚光手电做光源,在暗室中进行丁达尔现象仍难令人满意,因此,我做了如下改进。 向小烧杯中加蒸馏水50mL,滴加饱和三氯化铁溶液6~7滴,摇匀后,向小烧杯小心滴加6~7滴1mol/L稀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摇匀,溶液逐渐由透明变得朦胧即成胶体。如  相似文献   

2.
关于氢氧化铁胶体电泳的实验,已有许多文章进行了探讨,有些也对Fe(OH)3胶体电泳的方法作了改进。但这些改进效果仍然欠佳:要求的直流电压较高,一般为30~40伏,甚至110优电泳速度也较慢,通常要10~20分钟才能观察到电泳现象[1~3]本文报道了增大胶体双电层附近与异电离子符号相反的离子的浓度,而不增大与异电离子符号相同的离子的浓度,提高ζ电位和电泳速度,用15~20伏直流电,1~2分钟就能观察到电泳现象的新方法。一、理论分析对Fe(OH)3胶体电泳实验的研究,是想敢得外加直流电压低,电泳速度快,操作方法简便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材上Fe3+转化成Fe2+的实验操作是向2mL1mol/L的FeCl3溶液中滴加3滴稀盐 酸,再加入少量还原性铁粉,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这种做法有两点缺陷:一是加少量 铁粉无法保证Fe3+完全转化成Fe2+;二是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较慢,要观察到明显的现 象需较长的时间。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改进: 1.向4mL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5滴稀盐酸,再加入1/4角匙(稍过量)的还原性 铁粉;  相似文献   

4.
<正>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教师传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1]。关于物质的制备,遵循三大原则:选择最佳反应途径、选择最佳原料、选择适宜的操作方法。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这一特征性质。因此,成功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验证胶体性质实验的关键。为了制备出具有明显丁达尔现象的氢氧化铁胶体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本文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做了以下探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课本用FeC1_3水解制得的Fe(OH)_3胶体作电泳实验,由于其中混有大量的H~ 和Cl~-,电泳和电解一起进行,延长了实验时间,影响了实验效果,妨碍了对电泳实验现象的观察。在教学中,我对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略作处理,就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实验效果。具体做法是将水解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用渗析法适当地除去H~ 和Cl~-至pH值等于3.5,再置于U形管中,然后接通12伏左右的低压直流电,3~5分  相似文献   

6.
卤素间置换反应的教学常以两个化学实验为引子展开,具体做法如下。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实验现象见表1。表1氯水和碘化钾以及溴化钾溶液反应现象实验操作2~3ml 0.1mol/L KBr溶液2~3ml0.1mol/L KI溶液说明实验前溶液颜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滴加少量新  相似文献   

7.
系列(乙醛、葡萄糖、蔗糖水解产物)银镜反应实验是中(学)师化学重要的有机实验。然而,按传统操作方法,其过程比较复杂,并且银镜出现速率慢,效果也不好.更有甚之,无银镜生成.笔者根据其反应机理和计算结果对该系列实验改进如下:一、试剂浓度(见下页表)二、实验方法与效果1.乙醛银镜反应实验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约0.5毫升0.27mol·L-1硝酸银溶液,边摇动试管边滴入0.7mol·L-1氨水直到沉淀恰好溶解,然后,滴加2~3滴体积比为1:1的乙醛/乙醇溶液和1滴0.25mol·L-1氧氧化钠溶液,立即振荡试管再保持相对静止,常温下,…  相似文献   

8.
祁学俊  孙玉 《化学教与学》2010,(10):73-73,55
一、问题的提出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化学2〉〉P32页。为证明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设计了如下实验:“取5mL 0.1mol/L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继续加入2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取上层清液,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还存在Fe^3+。”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笔者按照苏教版《化学1》做了氢氧化铁胶体和硫酸铜溶液光的透过实验后,认为该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什么硫酸铜溶液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查阅资料后发现,原来Cu2+能将红光吸收掉,  相似文献   

10.
新的苏教版教科书"化学1"中设置了"氢氧化铁胶体净水"这一实验,但在实际教学中该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对氢氧化铁胶体净水实验进行了探索,找到合适的实验条件,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实验研究把一定量的SO2气体通入到0.01mol/L的FeCl2溶液中可以发现橙黄色的溶液变成棕红色,继续通入,溶液颜色变浅,把变浅后的溶液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如把少量的Na2SO3固体加入到0.01mol/L的FeCl3溶液中可以发现溶液的橙黄色加深,但是加深了的溶液随时间的增加颜色没有变浅的现象发生,如果在没有变浅的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则会出现通入SO2气体的溶液颜色变浅,把变浅后的溶液长时间放置,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相似文献   

12.
“铁的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铁》的重点内容,要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一节内容,做好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各实验的颜色变化,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改进:实验一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1.实验主要仪器①培养皿(中间用蜡烛分隔成两部分),②投影仪。2.操作①将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调好投影仪焦距,将影像投放在屏幕上。②取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约1mL装在培养皿右边,氯化铁溶液约1mL装在培养皿左边,使之形成一薄层。③用胶头滴管取氢氧化钠溶液数滴于氯化铁溶液中(即培养皿的左边),注意…  相似文献   

13.
《无机化学》教材认为溶液中 Fe3+与 F-反应易生成稳定的无色离子 FeF 6 3-。但我们在研究《无机化学实验》中的配合物实验时发现:往 5滴 0. 1mol/LFeCl3与 1滴 0. 1mol/L KSCN混合物中逐滴加入 0. 1mol/LNaF,Fe(NCS)2+的血红色会逐渐褪去,同时产生颗粒极细的淡棕色无定形沉淀的异常现象。为了找到较理想的实验条件,我们对 Fe3+与 F-反应进行了实验分析。 1操作步骤 实验操作步骤与现象见表 1。 2结果分析 由实验 1, 2和 5, 6可以看出:在中性或微碱性溶液中, Fe3+与 F-反应产生微棕色浑浊,且该现象与 KSCN溶液的…  相似文献   

14.
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改进1.反应装置图Ⅰ具支试管Ⅱ红色气球Ⅲ蓝色气球Ⅳ10ml刻度自制加液漏斗1.1mol/L盐酸2·0.1mol/L盐酸3.大理石2.实验步骤(1)在两个具支试管的支管上各套上一节橡皮管,分别扎上两个红、黄色气球,在橡皮塞上插好带10mL刻度的自制加液漏斗,固定在同一铁架台上.(2)把4小颗大理石分别放入两个具支试管中,塞好橡皮塞,在漏斗中再分别倒入10mLlmol/L盐酸和10mL0.lmol几盐酸.(3)同时打开活塞,让10mL盐酸全部流进反应器中之后,关掉活塞,观察现象.3.实验现象(1)放入lmol/L盐酸…  相似文献   

15.
电泳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电场强度是胶体微粒定向移动速度的关键、电压高、电场强度大,可大大提高电泳速度。因此我们研制了高压直流电源,当电源电压(经调压器调压)为230V、两极负载电压可达330V,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效果甚好,电路接通,立刻出现电泳现象,经1分钟在阳极的清晰界面高度达5毫米(U形管直径为15毫米)、2分钟为10毫米、4分钟可达20毫米,平均速度为5毫米/分。分界面清澈、现象明显,时间不长,完全适用于课堂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平行对比实验方法,对淀粉碘化钾酸性溶液变蓝色实验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演示淀粉碘化钾变蓝色实验时,最好选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滴加2~3滴2.0 mol/L的硫酸溶液,且试管要密闭,不同温度下该实验现象的对比明显。改进后的实验, 安全简便,时间适中。  相似文献   

17.
一、电泳现象胶体微粒是带电的,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肢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向电性相反的电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可供电泳现象这个实验的胶体甚多,如 Fe(OH)_3胶体、As_2S_3胶体、Sb_2S_3肢体等。但有的胶体,如 Fe(OH)_3胶体,实验现象不甚明显,费时甚多;有的胶体,如 As_2S_3胶体、Sb_2S_3胶体,实验效果很好,但一般中学又缺乏药品,难于普及。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医用龙胆紫(盐基青莲)和曙红(即四溴萤光黄,是红墨水的主要成分)是很理想的实验胶体。它们具有如下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化学》第二册(甲种本)“实验五 胶体的性质”中,要求学生这样来制备硅酸溶胶:“在一个大试管里装入5—10毫升盐酸,并加入1毫升的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硅酸溶胶。”并在胶体的凝聚的实验中,将此溶胶与氢氧化铁胶体混和振荡,要求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目的是要证明,可用带有相反电荷胶粒的两种胶体混和的方法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发生凝聚。但是,实验表明,按照上述操作方法所制得的硅酸溶胶,与氢氧化铁溶胶混和,并不能看到凝聚现象。本文将从硅酸溶胶的形成及硅酸溶胶胶  相似文献   

19.
试剂:(1)0.03%溴甲酚绿溶液;(2)2mol/L硫酸溶液;(3)2mol/L氨水;(4)0.5mol/L亚硝酸钾溶液;(5)0.5mol/L亚硫酸钠溶液;(6)0.01mol/L碳酸氢钠溶液;(7)0.5mol/L氯化钡溶液;(8)3%双氧水;(9)KI+淀粉溶液;(10)1%花色甙(或品红)溶液 仪器用品:投影幻灯一台;培养皿3—5个(连盖或用稍大的培养皿、玻璃片)将培养皿放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28页演示实验制备纯净的氢氧化铝,笔者认为采用如下的方法可以大大简化按课本上的操作步骤,而且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一.实验装置取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约15厘米长,在一端距管口约0.2厘米处塞上表面贴有注纸的多孔塑料板,管口用橡皮塞封好。二.实验方法1.在此装置中加入约3mL0.5mol/L的AI2(SO4)3溶液,并向此溶液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2.把底部的橡皮塞打开,就变成了过滤装置.用蒸馏水冲洗沉淀2-3次。3.把塑料板取出,即可得到滤纸上的纯净的氢氧化铝。(可在塑料板下方检一根线以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