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由于伏特表和安培表的接入会对电路产生影响,所以测量结果必将存在系统误差.那么,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笔者介绍3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实验可以用图1-a和图1-b两种电路进行测量,两种电路产生的系统误差不同,在每种分析方法中将作分别讨论.设伏特表和安培表的内阻分别为RV和RA,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真实值分别为E真和r真,测量值分别为E测和r测.  相似文献   

2.
由于安培表的内阻相当小,伏特表的内阻相当大,因而在中学的电学实验中往往不考虑它们对电路的影响。如果我们考虑它们对电路的影响,那么它们对测量结果会发生什么影响呢?这是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好问题,它牵涉到《稳恒电流》的许多基础知识及数学推证方法。这里我们就安培表和伏特表对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影响试作初步分析。用安培表和伏特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可以有“外接法”和“内接法”两种电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起见,我们设不考虑电表影响时测得的电源电动势、内电阻分别为ε、γ;考虑电表影响时测得的电源电动势、内电阻(即真实值)分别为ε’、γ’;  相似文献   

3.
用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学生实验,由于安培表和伏特表有电阻,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有差异引起了系统误差。怎样来减少系统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就这个问题作初步探索。 1 不考虑安培表和伏特表对电路的影响(理想的)。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只要改变R的阻值,测出两组I、U的数值,代入方程组  相似文献   

4.
伏安法测定ε、γ实验电路的探讨湖北省郧西县第一中学(442600)王心高中物理在“用伏特表、安培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所得到的电动势ε、内阻γ是把伏特表、安培表看成理想仪表(即认为伏特表内阻Rγ→∞、安培表内阻RA→0)的近似计算值。实际...  相似文献   

5.
伏安法测电阻系统误差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劝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0):46-47
伏安法测电阻是测量电阻值的常用方法。但是,不论是采取安培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由于安培表和伏特表在测试电路中不可避免地要分流分压,从而改变被测电路的状态,产生系统误差。如何减小或消除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获得准确的测量值?首先,我们要对伏安法测电阻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1两种测量电路产生误差的原因和误差情况对比如下表:方法内接法外接法电路图测量值R=U/I=RX RAR=U/I=RXRV/(RA RV)真实值RX=(U-UA)/I RX=U/(I-IV)产生误差原因安培表的分压伏特表的分流适用于测量大电阻小电阻由上表可以看出,若要获得被测电…  相似文献   

6.
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电路:图1所示的安培表内接电路和图2所示的安培表外接电路。在已知安培表内阻R_A、伏特表内阻R_V和待测电阻尺_X的大约阻值的条件下,为了使系统误差较小,怎样选择电路呢?本文通过对两种电路系统误差的分析,提出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在图1所示电路中,安培表的示数是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强度真值,伏特表的示数是待测电阻与安培表的电压之和;所以,采  相似文献   

7.
在电学实验里,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是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测量方法灵活多样,已成为高考设计性实验命题的热点。实验中除了课本上利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开关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现分析如下:例1有以下器材:定值电阻两个R1、R2,安培表,单刀双掷开关,电池、导线、等。如何利用上述器材解析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首先将开关S接1,读出安培表的示数为I1,然后将开关S接2,读出安培表的示数为I2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得E=I1R1+I1r①E=I2R2+I2r②解以上两个方程可测得E=(I1I2…  相似文献   

8.
伏安法测电阻是测量电阻值的常用方法。但是,不论是采取安培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由于安培表和伏特表在测试电路中不可避免地要分流分压,从而改变被测电路的状态,产生系统误差。如何减小或消除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获得准确的测量值?首先,我们要对伏安法测电阻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课本下册第二章练习四第六题,题意是让同学们讨论一下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安培表和伏特表对测量结果各发生什么影响?应分安培表法、伏特表法、安培表伏特表的内接法、安培表  相似文献   

10.
一、伏安法测量的两种实验电路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 如图为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电路的两种接法.其中甲图是教材选择的测量电路,因本实验的测量对象是电源,故把甲图称为电流表A外接法,乙为电流表A内接法(是相对而言的,如测电阻则相反).显然由于表V或表A的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内”、“外”两种接法都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1.
在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如果不考虑电表的内阻,那么测出的电动势和内阻值,必有一个系统误差。关于这个误差,有些文章也曾论及。但有的应用了超过中学物理教学范围的戴维南定理,有的则数学推导过于繁琐。本文拟介绍一种简单易明的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这  相似文献   

12.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典型方法有“伏安法”、“安培表法”和“伏特表法”等.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不是理想电表,它们在接入不同电路时对电路产生影响使所测量的电压和电流不是电路的实际电压和电流,造成实验存在系统误差.下面我们分别就以上3种实验方法中由电表引起的系统误差进行分析.在后面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用安培表、伏特表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焊接”新旧知识间的断接点,力求知识的有序与连续。 现行教材中将“电阻的测量”和“练习用万用电表测电阻”编排在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一实验之后。这就造成了相关知识的断裂。我们大胆改革,把课本中实验的先后顺序打破,为实验教改铺路搭桥,及时“焊接”了这一断裂点,保证了知识的有序与连续。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物理必修本中有如下六个学生实验: 1.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4.用安培表和伏特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相似文献   

15.
一、测量E和r的四中常见电路及其方法 1.如图1(A)用伏特表、安培表、滑线变阻器各一个,以待测E、r为对象,安培表接在伏特表外(以下简称外接法). 2.如图1(B)用伏特表、安培表、滑线变阻器各一个,以待测E、r为对象,安培表接在伏特表内(以下简称内接法). 3.如图1(C)只用一个伏特表和两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 4.如图1(D)只用一个安培表和两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 这四种电路设计都能测出E和r,但(C) (D)图所示两种方法只能得到一组E和r,不利于减小偶然误差.而(A) (B)图所示两种方法可测多组数据,然后,剔除偶然误差大的数据.用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或用函数图线综合处理减小偶然误差,得到合理结论.因而外接法和内接法(即图1前两种电路所示方法)才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所优先考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首先看一个问题:用一只内阻为1欧的安培表和内阻为10~4欧的伏特表测量一只电阻,就以下情况讨论应采用怎样的测量电路?要求测量误差尽可能小,待测电阻值估计为200欧. 伏安法测电阻有两种接线方法,即通常所说的安培表内接法与安培表外接法.这两种接法的特点是:前  相似文献   

17.
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可以有两种连接方式,分别如图1中的甲、乙所示.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两种电路的实验结果均存在着系统误差.那么,如何分析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呢?两种电路中哪种相对误差较小呢?又如何改进实验电路,使得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变小呢?本文将就这几个问题作出较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新课程《物理》教科书选修3—1中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如图1所示,在某次《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测得六组数据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9.
宋瑞金 《物理教师》2006,27(2):1-31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实验的系统误差较大,因此很难测出比较准确的数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两种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图1方法1: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Ex、rx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灵敏电流计,R1、R2为滑动变阻器.(1)直接测量电源的电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课本第二册以及有关参考书中介绍测定电源电动势方法有:①用伏特表、安培表、滑线变阻器测定;②用伏特表、电阻箱测定;③用安培表、电阻箱测定。其共同点都必须有一个可调节大小的电阻,且均存在系统误差。本文介绍一种用2只伏特表即可测定电源电动势且测量结果又不存在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仅供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