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敖档案》窦应泰编著九州出版社2005年9月书中80%主体内容为李敖自述。本书以档案、述评、自述、纪事、语录等素材形式,从政治李敖、文章李敖、情感李敖、争讼李敖、炼狱李敖、生活李敖六个视角解读李敖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书中配有200多幅李敖照片、签名、印章、名片及大量珍贵的背景图片,首次公布了李敖的写真照片,是李敖授权的内容最为全面的个人传记类图书。选题点评:大才子李敖笑傲台湾文坛五十余年,学贯中西,桀骜不训,两度入狱,抗志不屈,一身傲气,极富个性。李敖多年来“反独促统”,自称是真正的红色作家。作为一个多产作家,他博…  相似文献   

2.
吉路 《北京档案》2005,(4):48-48
据台湾联合晚报和东森电视台报道,名作家李敖在去年当选“立法委员”后,依旧不改大师本色,他对记说:“还是称我大师吧,委员算老几!”。他在名片上印的不是“立法委员李敖”,而是“毁法立委李敖”,因为他表示进“立法院”的目的,就是将一些他认为不适宜的“恶法”全数删修。2月1日,新一届“立法院”成员集体照“全家福”时,独见他从中走出,拒绝合影。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19日下午,70岁的中国台北地区学者李敖先生乘飞机抵达北京。这是李敖阔别大陆56年后首次返回故里。有人用“才、智、流、狂、俗、诙、忠”来概括李敖的七大特点。第一特点是才:学问杂而广。作为学者,李敖的学问很杂,很广。李敖熬在监狱里还苦读《资治通鉴》,据说他在读中学时就已有藏书500多本,16岁时投给杂志社的稿件,就包括《毋忘在莒的出处》、《行李考》等艰涩的文章,可见其涉猎之广。40岁时,李敖曾自夸说,40岁以下的台湾人没人能够比他读书多。第二特点是智:嘴巴不饶人。才是后天的东西,智是讲反应。李敖性格中好斗的因素,使…  相似文献   

4.
这是李敖第二次来到大陆,带着他18岁的儿子李戡。与以往锋芒毕露、四面出击的李敖不同,作为父亲出现的李敖显得脉脉温情,在嬉笑怒骂间也不会忘记向大家推荐自己的儿子李戡和他的新书《李戡戡乱记》。今年,李敖75岁,儿子李戡18岁。2010年8月的最后几天里,这个自称是祖父辈的父亲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再度踏上了大陆的土地。在绝大多数场合,李敖在台上,嬉笑怒骂皆文章,儿子则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安静不多话,甚至不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情绪。我的儿子忠厚老实。李敖这么评价道。直到高中毕业后,李戡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写就了人生的第一本书——《李  相似文献   

5.
我离休了,好逛书店,想买点好书读。 最近,我在书店里发现一套《文人妙语系列丛书》(共6册,140余万字),便抽出其中两本《李敖狂语》、《柏杨奇语》读了起来。《李敖狂语》前言中写道:“近十余年,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增多,李敖的作品也流入大陆,数家出版社竞相出版他的著作,青年们争抢、争看这位狂人的作品。为了帮助人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和透视李敖,我们从李敖作品中撷取反映他思想的语粹,让人们一睹他文章的风采。狂人狂语,窥斑见  相似文献   

6.
港澳台之窗     
再见李敖侠骨柔情的又一力作《李敖快意思仇录》最近出版 台湾金石堂《出版情报》今年9月号在“焦点读物”栏发表该刊主编彭世珍一文,介绍由商周出版公司最近出版的《李敖快意恩仇录》。文章说,看过《李敖回忆录》的读者对于书中李敖坦白的自述,应该都记忆犹新,他要骂即骂,要褒即褒的行事风格,让人读来畅快淋漓。但是作为批评家,30万字的《李敖回忆录》实不足  相似文献   

7.
1995年2月26日,星期日,台北六福客栈。今天,台北《民生报)、《联合报》分别以“两岸怪才相见欢”和“四川鬼才碰上台湾怪才”的醒目标题,刊出了我与李敖会见的消息及合影照片。李敖:台湾著名学者,杂文家。精通文史,学贯中西,谈古论今,惊世骇俗,反传统,反封建,骂暴政,骂时弊,呼吁政治民主,鼓吹言论自由,道人之未道,成一家之言,其书屡遭查禁,其人两次入狱。他公开自称:“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口气之狂,史无前例,后世难再。我在大陆读过他的杂文选集《传统下的独白》、《独白下的传统》、《千秋功罪》,对此公心仪已久。这  相似文献   

8.
今年满60岁的台湾作家李敖,自编了《李敖大全集》,并将于今年11月交由荣泉文化事业公司出版。这套书为精装本,共20册,收全了李敖执笔以来所有发表的和未发表的以及所有被查禁的著作,涉及的内容和文体有:思想、历史、自传、人物、小说、杂文、随笔、评论、札记、书信、谈话、演说以及诗歌等。李敖的多部著作曾被台湾当局查禁,他的消息和姓名也曾多年不能出现在媒体上。此次他推出自选作品集,估计会受到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9.
佚名 《新闻天地》2010,(12):34-34
李敖将儿子取名为李戡,“戡”字在古代有平定、消灭叛乱之意。 李戡是李敖与小他30岁的妻子王小屯所生,所谓虎父无犬子,李戡在自己的第一本书《李戡戡乱记》里,痛批台湾教育体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在大陆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应。几千万网友在网上一睹李敖的北大、清华、复旦演说,无数的文学、文化、新闻界人士对李敖表态,欲发掘出李敖的大陆意义,做出只有自己是其知己的“盖棺定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文人相轻心理表现出来的对李敖的不屑,即李没什么成就,戏子,大俗人一个:言必己出心理表现出来的对李敖的否定,即李不会对大陆的社会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