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中国影响最广泛的小说之一,它的影响无疑来自有效的传播,比如戏曲、评书等.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手段的加入,<三国演义>的传播有了本质变化,这不仅是传播速度远非戏剧、评书所能比,更重要的是它将经典的<三国演义>变成了非经典的"三国演义",这是消费社会文化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围城>文本经历了较长历史时期的传播并发生了种种变迁:传播内容出现了主导文化文本、高雅文本、大众文化文本等阶段;传播媒介经历了杂志文本、书籍文本、广播文本、电视文本等变迁;传播效果由最初的有限效果到适度效果,最后出现了强大的传播效果.文本本身的艺术魅力和读者的需求是<围城>历时传播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电视传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独有的音响效果与视觉轰炸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在电视机前画地为牢,欲罢不能;青少年受众更是以此作为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好看”似乎成了不少电视媒介梦寐以求的传播境界。于是,有人认为《还珠格格》好看,《流星花园》也好看;可是,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就不是好看不好看能说清的了,他让人觉得心痛。那么,在这些被电视媒体折腾得热热闹闹的屏幕“卖  相似文献   

4.
汉初<诗>学的最大贡献在于"经典复原"的成功.经师们靠记忆口头传授,一人不能独尽其经,阜阳诗简之所以<稚><颂>阙如,即是证明.<毛诗>则为藏干隐密而得以幸存的<诗经>全本.在经典复原过程中,<诗>学传播呈现出了无序状态.,随着大师的出现,始有了齐、韩、鲁、赵<诗>学传播的区域性特点.政治力量的介入,使<诗>学传播由无序走向有序,逐渐形成了四家<诗>派系.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4月30日本刊登出<新楼盘"变脸">后,接到了建筑设计大师张开济先生打来的电话,他一方面赞扬北京日报改版后比以前更好看,更吸引人,一方面也表示同意<新楼盘"变脸">的观点,并传来他的一篇文章<这个"脸"变得好>.  相似文献   

6.
2007年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刮起了一股青春的旋风.从<恰同学少年>、<士兵突击>到<奋斗>,"青春励志"这个主题也随着这些电视剧的热播,成为了人们议论的话题.而在这三部有影响的电视剧中,<奋斗>所讲述的故事更为接近当代年轻人,特别是"80后"一代的生活.主要描写了一群从学校毕业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当理想与现实相碰撞时,所遭受的压力、痛苦、矛盾和挣扎.  相似文献   

7.
这边许三多带领<士兵突击>横扫各大电视剧排行榜,成了2007年中国电视舞台上最闪亮的焦点之一;那边电影<集结号>轻松票房破亿."军营情结"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成了当今年轻人追捧的热湖.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十分独特的作品.近年来,从官方到民间对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呼吁与努力都不断增加.考察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无论从范围、形式来看,还是从影响力来看,<西游记>都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域外传播中独树一帜,且发人深思.究其原因,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它是由<西游记>的自身特点决定的.我们很自然地能够在<西游记>中感受到的宗教、英雄、传奇、丰富的想象等要素,容易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全部或部分地感知与理解.域外的<西游记>改编者正是挖掘出类似的内涵才取得了成功.其次,传播受众的可通约性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传播受众更易于接受与自己知识、文化背景中相同或类似的信息,对<西游记>中不同文化下的共性进行抽取与有效放大,是<西游记>被域外受众广泛接受的关键.再次,大众化、娱乐性的传播方式是<西游记>域外传播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诚然,文化传播中应注意保护文化的精髓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9.
建基于机器装置和机械技术进步之上的印刷媒介"语言"的形成是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印刷"语言"促使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使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向全社会而成为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资粮;同时印刷媒介"语言"也使文字的线性思维方式成为人类思维的具有普遍性的固化模式.这一时期的总的文化传播走向可称之为:普及化--单向性.其交流的基本特征是:<1>批量生产<2>广泛普及;<3>形态多样;<4>线性贯穿.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观摩课有两种,一种是"好看不实用",另一种是"实用不好看".近日有幸聆听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教材<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股自然、亲切、简约之风扑面而来,新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也在这里悄然彰显,那便是内聚亦外扬.  相似文献   

11.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这是汉<诗>经学特点的重要表现.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做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渊源何在,一向众说纷纭.文章认为,齐诗的这一经学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并肯定了孟子在汉<诗>经学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孝文化有两大突出特征:一个是特别重视对以<孝经>为核心的孝道的研究和传播,主要表现在皇家重视学习、研究和传播孝道,学者对<孝经>等作了大量注解;另一个是在士族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下,沿袭了汉代的"孝治天下",但更具有虚伪性.  相似文献   

13.
3月28日,历时一年多(从2008年8月开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起草出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最后一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也结束了,不出意外,这个<纲要>在稍作修改后会发布出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也把<纲要>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了几遍,恕我眼拙,我没有看出一些专家在报纸上(或者电视上)言之凿凿地说的那些创新之点和明亮之点.相反,我感觉<纲要>也不过就是一个拼凑起来的"大杂烩"而已,和以前的一些<决定>、<纲要>、<行动计划>之类的文本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4·28"胶济铁路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的内容分析法,依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三份报纸的报道内客,分析媒体所建构的政府的危机传播策略.研究后得出:政府针对"4·28"胶济铁路交通安全事故运用的危机传播策略比较适宜,但政府在危机中与公众的沟通并不畅通.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刊登了题为<高中"虚胖"之忧>的文章,把媒体的目光都集聚到高中"超大规模"办学上来.一时间,国内各大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均直面聚焦高中超大型党校.  相似文献   

16.
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平台,借助电视传媒手段,产生了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热的"易中天现象".这股文化信息传播潮流是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方面适应社会时代宏观背景、契合社会文化心理趋向的产物,透露出社会文化心理的最新气息,也体现出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化信息传播改革方向,在人性化、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等方面给予现代语言文化信息传播许多启示和期望.  相似文献   

17.
汉代原本在民间流传的古文<毛诗>在魏晋时期兴起,与九品官人制度的推行,与崇尚自由开放的玄学新风,均不无关联.其时以王肃为首而挑起的贾马<毛诗>与郑玄<毛诗>之争,其间掺杂了政治斗争的因素而进一步扩大了<毛诗>的社会影响.此期<毛诗>的传播呈两种途径展开,一是通过阐释与争论而为学者所关注;一是作为启蒙读物而广泛及于妇女儿童.这就使得<毛诗>在兴起的同时,著述兴荣,研讨深入,传播普及,从而取代了长期居守于官学的三家<诗>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8.
<风月锦囊>"摘汇戏式"<王昭君>所选10出内容与今存富春堂本<和戎记>的曲文无异,并且锦本<正科入赚>所述"王昭君"的剧情梗概亦全同于<和戎记>,由此可证<和戎记>是旧本戏文<王昭君>的原貌;再从<和戎记>的角色配置、演唱形式和体制规范来考察,可知其为明初早期戏文的形态而非万历间传奇改本.<王昭君出塞>和新增[山坡羊]<王昭君>原本皆为杂曲,产生时代甚早,后来被各种戏曲袭用和改编,成为剧曲,传播甚广.而[跨调山坡羊]<昭君>是故事说唱体杂曲,实为佚曲仅存,它为昭君故事流变的探索,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9.
曾经觉得<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有点名不副实.<三国演义>有恢宏的历史,<水浒传>有热血的江湖,<红楼梦>有复杂的人性和与人性一样复杂的写作手段,而<西游记>就是很多个情节相似的故事连缀而已,不好看.后来才慢慢明白,<西游记>不仅仅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读出它的象征意义,它就会像桃花源的洞口一样豁然开朗,展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子晓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7):54-55
麦家,一年以前,在文坛上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但随着长篇小说<解密>的问世,这个名字在媒体上的曝光率渐渐高了起来.其长篇小说<解密>已先后获得了金芙蓉奖、四川省文学奖、新加坡华语文学奖、2002年度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入围作品、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第二本小说<暗算>刚一出版,便被包裹在一片赞扬声中,小说刚一脱稿,北京亚迪星等影视公司就分别买走了其中两个人物的影视改编权,为麦家进账数十万元.因为短时间内的突出成就,在有全国108家媒体参与的"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活动中,麦家被评为"进步最大的作家".评委会送给他的评语非常奇特--"从2002年的长篇小说<解密>,再到2003年的<在刀尖上行走>、<暗算>,麦家在不断强化自己智性而灵异的写作,创造了一个异于常人的奇幻的小说世界.在他的小说中,人物奇特坚执,择善而生;故事诡秘好看,峰回路转;叙事智慧而真切,细节生动而富有诗性."麦家,1964年生于浙江.1981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创作系.1997年转业,现居成都.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发表小说、散文、随笔等100多万字.其小说被称为"新智力小说"和"特情小说",不仅故事情节吸引人,可读性强,而且,以其高超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人性和世界的广阔、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