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科苑》2013,(2):47-50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近日在地下通道启动了大型强子对撞机,由此拉开高速粒子对撞系列实验、探索宇宙起源之谜的序幕。然而,从实验一开始,外界便遍布各种危言耸听的"世界末日论",有的说实验可能产生黑洞,倾刻间吞噬地球,还有的说实验将诱发奇异粒子,引发一连串的灾难性反应。实际上,在其他几个粒子物理学实验启动,甚至是第一次核武器实验之前,世界上也充斥着类似的末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粒子加速器根本无法对地球构成威胁,所以我们是很安全的。下一代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将于2007年建成,届时会有极微小概率产生黑洞,但它肯定无法吞噬地球。事实上,这个人造黑洞的大小仅有原子核大小的百万分之一,而且会在10^-27秒内“蒸发”,即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能量还无法对我们的地球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威胁,这应该能让那些为“世界末日”而忧心忡忡的人们宽一下心了。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5):I0017-I0018
物理学家认为奇异粒子和额外的时空维度是物理学的下一个探索目标,奇异粒子是一些亚原子粒子,其参与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物理学家大卫·查尔顿认为这些奇异粒子将填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粒子看来,黑洞或许就相当于一个超大的原子核。像氢原子中的电子围绕质子运动类似,轴子也围^绕黑洞做轨道运动。【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你真的想揭;开宇宙中最难以捉摸的亚原子粒子背后的谜团,那么请忘掉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转而去探测从黑洞辐射出的引力波或许是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双粲重子是夸克模型预言的由两个粲夸克和一个轻夸克组成的重子,其内部结构预期迥异于诸如质子和中子等普通重子,具有独特的性质,研究和寻找双粲重子是粒子物理理论和实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位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LHCb实验于2016年采集的质心能量为13万亿电子伏特的质子-质子对撞数据,在实验上首次观测到由两个粲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的双粲重子,并测量了其质量和寿命。我们也通过该双粲重子的另一个衰变道证实了该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开创了一个新的粒子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将加深我们对于强相互作用和夸克模型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黑洞的奇异家庭 黑洞是引力所创造的奇迹,是光都无法从中逃出的无底洞。宇宙中有着各式各样的黑洞,有些是大质量恒星走到生命尽头、经历一场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遗骸;有些则藏身在星系中心,拥有相当于数十亿个太阳的庞大质量。理论物理学家推测,大型强子对撞机也有可能制造出微型黑洞来。  相似文献   

7.
据国外媒体报道,大型强子对撞机最近在进行原子粉碎实验时检测到了一个新的亚原子粒子.这是一个美丽的粒子。新发现的粒子早已被理论所预言.但从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8.
冯越 《百科知识》2011,(12):15-16
大型强子对撞机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上帝粒子"。它是由英国人彼得?希格斯等物理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本粒子,在粒子物理学界被称为"希格斯粒子",因为它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所以被称为"上帝粒子”。寻找“上帝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科学家为什么要一直寻找它?它的发现对人类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7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将全面启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计划。2月28日,对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粒子探测器中最大的超导磁体(CMS)安装完毕,使得这项历时漫长、耗资巨大的科研计划又迈进了一步。2007年11月,LHC将首次对撞粒子束。LHC是全世界最强的粒子研究工具,该项目耗资80亿美元,历时10年之久。如果一切顺利,这个深埋在地下100米的长达27千米的超级对撞机将能验证现有的宇宙起源理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7-I0001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有传闻称,科学家已经借助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难以捉摸的“上帝粒子”。根据一份泄露的内部备忘录,几份未经证实的报告指出,强子对撞机的其中一个探测器可能发现了科学家长久以来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所谓的“上帝粒子”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产生全新物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近日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取得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一种全新的物质在他们的实验中产生,该研究成果对于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介绍说,"大型强子对撞机中质子与铅离子的高速撞击会让两者的内部粒子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11-I0011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大而且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以下简称LHC)预计将在明年年初重新启动,长达两年时间的升级将把它的能力提升接近两倍。长达17英里(约27公里)的LHC位于瑞士的日内瓦附近,它是在1998年到2008年之间建造完成的,用于帮助科学家们验证粒子理论和高能物理学理论。它在2013年2月关闭进行维护和升级。  相似文献   

13.
刘钰 《内江科技》2010,31(9):26-26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是当前高能物理研究的主题。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是目前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强子对撞机,它的物理目标就是精确检验标准模型从而寻找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存在的证据:本文简要介绍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和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上标准模型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发现后,基础物理学将向何处发展?这是国际物理学界面临的问题。中国科学家提出建造下一代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并适时转为质子对撞机的方案,以期更深入地揭开"上帝粒子"的奥秘,从而找到基础物理学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在粒子对撞实验中观察到了单个顶夸克的产生。单顶夸克的发现证实了粒子物理学中包括夸克总数在内的一些重要参数,对费米实验室Tevatron加速器正在进行的寻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从1994年LHC项目的批准,设计到建造,这项耗资百亿美元的庞大工程终于历经14年,于2008年正式建成。在短短的4年时间后,2012年7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中(ATLAS和CMS)发现了期待已久的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上帝粒子"。"从提出‘上帝粒子’这个理论到现在,将近半个世纪。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为此而奉献,很多科学家遗憾地离开。我参与研究‘上帝粒子’十几年,  相似文献   

17.
新闻     
科学家创造出迄今温度最高、密度最大核材料北京时间12月7日消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项目科学家通过使铅原子核迎头对撞,成功在实验室中创造出迄今温度最高、密度最大的核材料。  相似文献   

18.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简称BEPC,是目前我国建造的规模最大,技术要求很高,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大型科研工程。它主要由注入器、储存环、探测器、数据处理中心和同步辐射产生区组成。建成后既可进行高能粒子物理实验,又可产生同步辐射光进行材料、生物、医学、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对撞机是六十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加速器,由于具有投资省、有效能量高等优  相似文献   

19.
《世界发明》2003,26(8):15-15
最近美国BNL实验室的科学家在一个学术报告会上(2003年6月18日)宣布,在该实验室的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进行的最新实验结果表明,在金原子核与金原子核对撞中已创造了不寻常的高温高密度条件,非常接近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生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曾存在于大爆炸后的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纽约时报也以“科学家们报告从未见过的最热最密的物质”为题,对这一研究结果做了报导。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BEPCII(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工程)对撞点束流轨道反馈系统的设计.由于BEPCII将采用双环、多束团、交叉角对撞,并且多种原因会使束流处于非最佳对撞状态甚至无法对撞,因此一套基于束—束偏转技术的对撞点束流反馈系统的建立,以使得对撞机保持在最佳对撞状态是非常必要的.此外,为了同时测量对撞点处正、负电子束的位置,两套带有8电极的特殊束流位置探测器(BPM)将安装在对撞点两侧.8电极BPM的工作原理以及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在文章中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