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情感、数学学习差异、数学学习过程,要激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思维、数学学习策略,要发展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个性,从而实现引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素养不仅包括数学知识、数学能力,还包括数学文化、数学认知心理等问题.教师的数学素养指的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进行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展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基于几何问题情境的数学素养具体体现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和数学过程4个维度.高中教师的数学素养水平主要表现在:语义性数学素养水平,单一性数学素养水平,功能性数学素养水平,应用性数学素养水平,综合性数学素养水平,而且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学校教育与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一致,教师的几何知识结构单一.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科理解是对数学学科本质及其思维方式的一种本原性、结构性的认识,包括三个层次:数学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和数学观念层,六个要素: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学科方法、数学学科思想、数学学科思维和数学学科精神.数学学科理解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具有关联性、发展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必须依托情境,以问题为引领,在数学活动中提升数学思维、促进数学理解.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看不见的文化,数学文化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其核心是数学观念。数学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与传承,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价值。中学数学教育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数学文化,通过在数学史、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的应用、数学美的挖掘、数学的理性思维等方面展开数学教学,达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等概念尚无公认的界定.研究者对一些"热点"概念不断地做着"加法",导致定义模糊,外延泛化,不利于教师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难以对数学教育有着根本性的把握.只有追根溯源,明晰数学本质及数学教育的根本追求,厘清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素养概念,理顺相互关系,方能准确、深入地认识数学以及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魏民 《教育艺术》2020,(3):57-57
数学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简单来说,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详尽说,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数学与文化结合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是文化,数学是数学”的两层皮现象,其本质还是数学知识的教学。应该将数学与文化融为一体,有机地渗透、融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7.
对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而言,数学是枯燥的、抽象的、难学的,为了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缓解他们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生活中的数学》,将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成就感。并通过在线学习、数学专题讲座、数学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掌握丰富的数学文化,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思政素养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成功数学教育是通过数学管理者、数学教学者、数学学习者树立成功数学观念,采用成功运行机制最终使数学学习者数学才能获得成功的数学教育活动。成功数学教育的特征:面向全体数学学习者;数学潜能变成才能,并使之全面发展;数学学习不断成功;全程数学教育;全员数学管理。成功数学教育机制包括系统组织和和软组织穴观念雪,成功数学教育系统组织包括成功数学管理、成功数学教学、成功数学学习三部分,成功数学教育软组织穴观念雪主要是期望——机会——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问题抽象分析能力,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与做题,难以满足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要求,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老师应该积极关注对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扩展与延伸,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分析数学条件、抽象数学模型、细化数学逻辑的数学综合能力,其中教学的重点就应该立足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爱上数学、学懂数学、用好数学,真正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核心数学素养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学解题除了内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积累活动经验外,其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解题研究,得数学之法、明数学之理、悟数学之道、激数学之趣,即掌握数学的策略与方法,认识数学的规律与原理,把握数学的思想与本质,增强对数学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无处不运用到数学。很多学科学习的基础就是靠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等等。怎样学好数学,是很多学生及家长头疼的问题,下面就我从事数学教育三十余年经验,谈谈小学数学教育的心得,不当之处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概念是一种数学思维形式,它集中反映数学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学概念作为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构成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是形成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原点.所以,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学习是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教学就成为一个重中之重.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只停留在机械练习这一层面上,而数学写作这种极富创造性的新型作业形式,可以使参与数学写作的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有利于激发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阐述数学知识和道理的能力。数学作文体裁可分为数学小论文、数学学习体会、数学日记、数学散文、数学诗歌、数学相声、数学谜语、数学对联、数学诗等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方法 :采用数学学习策略问卷、数学焦虑问卷对1650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 :初中生数学学习资源管理策略运用水平显著高于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F=52.55,P<0.01);男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成绩显著低于女生(t=-3.35、-2.69,P<0.01);数学学习策略、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之间显著相关(r=0.18~0.39,P<0.01);数学学习策略可以正向显著预测数学成绩(β=0.19,P<0.01);数学焦虑可以负向显著预测数学成绩(β=-0.36,P<0.01);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成绩不仅具有直接预测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数学焦虑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数学成绩(中介效应比例为35.5%).结论 :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掌握程度越好,数学焦虑水平越低,其数学成绩就会越高.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数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阶段更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将数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游戏,通过多元化方式,将枯燥的学习趣味化,引导幼儿了解数学的重要、感受数学的有趣、领略数学的魅力,让幼儿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专门语言,使用数学语言是重要的数学素养.掌握数学语言的特点、表达形式、确定语义和语法,在学习数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助数学建模教学可使学生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许多学生的数学意识不足,而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以及数学应用能力,而数学核心素养分别是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数学建模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本文针对以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是数学教育的六大核心素养,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我们应该探索和讨论的话题,让数学反思成为数学学习的核心环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探究性的数学活动,在数学学习的每个过程中进行数学反思,渗透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让数学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数学教育中,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等概念尚无公认的界定.研究者对一些"热点"概念不断地做着"加法",导致定义模糊,外延泛化,不利于教师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难以对数学教育有着根本性的把握.只有追根溯源,明晰数学本质及数学教育的根本追求,厘清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素养概念,理顺相互关系,方能准确、深入地认识数学以及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阵地是课堂,数学文化的渗透应融入课堂之中。狭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与发展。广义的数学文化是指除狭义内涵之外,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游戏、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基于广义数学文化的理解,应开发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数学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