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立影 《今传媒》2012,(2):96-97
新媒体时代受众地位获得极大地提高,使大众信源传播成为可能。伴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展和受众话语权日益提高,似乎正在形成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网络舆论状态。看似平静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却有一股"暗流"——"网络水军"隐藏着,这股"暗流"给新媒体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对"网络水军"的形成、生存环境以及传统媒体如何避免成为"网络水军"的打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网络水军”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特网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其高度的双向互动性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大大提高了一般受众的媒介信息传播地位,尤其是博客、论坛等的兴起,使受众真正实现了各抒己见。网络舆论似乎正处于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状态,然而看似平静的网络环境下却隐藏着一股不易觉察的"暗流"——"网络水军",这股暗流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网络舆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以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水军"泛滥的原理机制,阐释"网络水军"造成的危害,并对如何打击这一现象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网络水军近年来逐渐成为了影响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进程中的毒瘤。微博平台是近年来出现的重要网络舆论阵地,网络水军借由平台肆意散播诽谤、抹黑、炒作等言论,造成舆论引导失范。治理微博平台上的网络水军成为迫在眉睫的网络社会问题,应该从法律法规建设、网络公关行业与微博服务提供商的行业规范与网民自律等方面来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贾楠 《今传媒》2013,(4):98-99
不少个人、企业或组织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厚的回报,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利用网络炒作推广公司、网络推手、网络水军、网络打手等网络炒作从业者对自身进行炒作,用夸张的形式去哄抬和炒作一些没有什么新闻或社会价值或者价值很小的事件内容,甚至为了炒作目标不惜编排事件内容,完全凭空捏造出一个“真实”事件.网络炒作者甚至为了获得预计的网络炒作效果不惜采用违背法律和道德的手段.网络炒作现象目前的泛滥,不仅危害了网络,更侵害了现实生活.对此,通过对网络炒作产业链的梳理,充分把握网络炒作的生成过程,以便后期能够制定有效的决策,将网络炒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水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网络水军”的涵义出发,阐述了“网络水军”存在的危害:扰乱市场秩序、造成网络信息泛滥、引发网络信任危机等。对于“网络水军”的有效治理,需要政府、行业及普通网民的共同努力,以此维护网络社会的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6.
罗兵  杨衠 《新闻爱好者》2012,(13):48-49
网络水军涉及客户、网络公关团队、网络水军三个主体,并由此形成清晰的利益链条,迅速发展。网络水军的主要业务是网络营销,有时充当网络打手,其主要传播平台为QQ群、论坛、YY语音,学生、家庭主妇是网络水军的主要来源。网络水军操控网络舆论、制造舆论假象,扰乱了网络的良性发展。整治网络水军不能依靠行政力量,而需要提高媒介素养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网络公关的危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公关也称网络炒作,是一种近些年来在我国互联网上频繁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其人为地制造各种网络热点、网络红人和网络事件,炒作各类网络话题,制造虚假的社情民意,通过影响社会舆论导向误导大众和政府的决策,给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正常的舆论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本文试图通过对此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到应对网络水军的办法,使人们能够理性、客观、清醒地看待网络炒作,不被其公关和误导。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水军"操作舆论的背景下,目前的舆情监测机构很难甄别出哪些舆论热点话题是由"网络水军"制造出来的.诸如"贾君鹏"、罗玉凤等事件、人物均为有意炒作策划,是商业味道极浓的他生舆论,可无一例外地成为年度热点事件、人物,并荣登权威部门的舆情监测年度报告.然而这些都是与事实存在模糊关系甚至是与事实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9.
赵洪潭  吴月娥 《新闻界》2012,(11):38-40,51
"网络水军"的大量潜伏,使网络议程被"蓄意"设置,网络舆论被"人为"操控,网络营造的"媒介环境"已经严重偏离了"客观环境"。本文拟从网络水军操控舆论的网络环境和具体路径入手,探析虚假舆论的形成过程与客观舆论的引导策略。本文认为:政府应尝试推行"后台"实名制规范信息发布、网络媒体应设置内部"把关人"过滤不良信息、网民应提高媒介素养自我把关,三体联动齐力杜绝虚假舆论。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个网络人物顷刻间蹿红,一个个品牌迅速通过网络崛起,使我们深深感受到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和病毒式营销传播的神奇效果,感受到病毒式营销传播的工具——网络"水军"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席卷全国的抢盐风潮、船震门等网络恶性事件与恶俗传播使得舆论一边倒,对网络水军口诛笔伐,并誓欲斩草除根。本文认为,网络"水军"的作用巨大,但有两面性,我们应当遏制其负面作用,发扬其正面作用,而不是消灭网络水军本身。网络水军出现负面作用的重要原因是其"潜水"性、分散性等特征。在其整体运作机制中存在一个利益链。对其监管,就要在加强立法、建立机构、严厉打击、扭住水军运动的牛鼻子、建立行业协会、提高网民识别力警惕性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网络水军"通过"注水"、"发帖"等方式抢占舆论制高点,以此获取商业报酬,甚至逐步发展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职业。"网络水军"受商业资本的操纵,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目的是影响网络舆论环境。反思"网络水军"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加强对网络不良行为的监管,抵制恶性竞争,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公众意见的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12.
胡新桥 《新闻窗》2013,(1):40-40
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群体。他们在“网络推手”的带领下,在论坛、博客上发声,获得“网民”的注意,但有很多话题的结果是负面的,会造成网民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10年以来3Q大战等事件的发生,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相继报道了潜伏于网络之中,为某种目的传播信息并最终以引导舆论为目的的网络水军现象。文章试图以"网络水军"的产生为出发点,分析"网络水军"的影响以及正确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4.
网络水军分两种,一种是自发的喜爱在论坛"灌水"的人或群体,一般称其为"灌水者":另一种是出于商业或私人目的专门组织的网络群体,通过雇用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商品的目的。这类为了商业利益以各种手法在网络上发贴、灌水的人群,被称作"网络水军"。本文所指的网络水军是第二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舆论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网络水军",破坏了正常的网络环境。笔者试图通过运用传播学的几个经典理论从"网络水军"的产生、不良影响以及应对建议与对策三个方面做较为全面的分析。能够净化净化网络环境,朝着健康的方向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6.
李云雅 《青年记者》2012,(17):14-15
“网络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常常需要成百上千个人共同完成,那些临时在网上征集来的发帖的人被叫做“网络水军”,他们有专职和兼职之分.① “网络水军”参与的各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活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环境,极大降低了公众对互联网的信赖.网络水军的出现并快速发展壮大缘于各种复杂因素,而网络把关人的缺失是导致网络水军泛滥的重要原因.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传者和受者的界限,编辑的权威被解构,把关权被分化乃至弱化,而这就为网络水军生产和传播信息提供了较为畅通的渠道和非常宽松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7.
“乐清村主任之死”案是2010年沸腾网络的重大事件。由于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很快演变成一起重大舆论危机。  相似文献   

18.
翟一晓 《新闻世界》2013,(7):162-163
【摘要】近几年“网络炒作”现象日益突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网络空间中网络红人令人应接不日殴,我们所熟知的凤姐、犀利哥、兽兽等,无一例外都是借助“网络炒作”而一夜成名的。本文通过对“网络炒作”的背景、特点和成因的分析,指出了过多、过滥的“网络炒作”对公众生活和思想道德领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炒作所带来的伦理缺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路径,旨在为杜绝恶意网络炒作现象、构建健康和谐的绿色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使互联网不仅成为了网民娱乐互动的平台,更成为了利益者进行宣传营销的新栖地。基于网络媒介的强大效果和网络管理上的漏洞,诞生了一支有目的、有组织的"网络水军"。在网络传播中,"网络水军"不仅遵循了传播规律,还将宣传策略运用其中,以宣传话题、炒作事件、获得利益为目的,形成了一条严密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舆论生态,本文通过研究网络舆论的发酵过程、形成机制、传播特性和公共价值,强调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共生互补策略,探讨传统媒体如何既秉承客观、公正、权威的传统和优势,又通过“选择”、“挖掘”与“引导”等手段,在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各个环节,实现网络舆论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