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超 《青年记者》2006,(16):15-16
如今三块屏幕倍受瞩目——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这大中小三块屏幕的背后,分别是电视、互联网和无线通信三张网。笔认为,第三块屏——手机屏,正成为挤占报纸生存空间的最有力威胁。手机被称为“带着体温的媒体”,是牢牢粘在手中身上的媒介终端。以前一直认为手机屏幕小、功能有限,日前笔因工作需要新购进一部智能手机,并包月上网。经过不到一个月的琢磨和体验,竟也成了拇指一族。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的电视时代已经过去,大视频的时代正在开始。这是一个已经被业界广泛认同的观点,在不久前看到华通明略发布的一份报告,对大视频时代中的整合营销给出了相当多的启示。伴随现代消费者选择的多元化和碎片化,他们面临的屏幕越来越多。华通明略的报告中谭北平博士认为,在未来整个大视频的多屏联动中,至少有三个屏非常重要,第一个屏幕是传统电视屏,第二个是楼宇电视屏,第三个是互联网视频,将来可能还会有手机视频。  相似文献   

3.
在这样一个多屏时代,人和人之间沟通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人和各种屏幕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不管是否观看,大大小小的屏正在用视觉的语言不断和我们进行交流。未来多屏的生活远景是什么样子?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比如可以在冰箱上面播放菜谱视频、只要带上一副眼镜就可以在线观看电影和剧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Pad、智能电视以及移动可穿戴设备等多个屏幕的出现,使得"多屏时代"早已成为了业界的共识。数据显示,50%以上的消费者同时接触电视屏、电脑屏和手机屏等多种屏幕,互联网用户和手机网民的人口数量正在紧追电视人口。如何玩转多屏营销也成为了前些年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然而随着大数据的使用、普及以及一步步深入,"跨  相似文献   

5.
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成功地将受众从“单屏时代”带进“多屏时代”.在“单屏时代”,电视媒体是我们接收信息和获得娱乐的唯一屏幕,可谓“一屏独大”.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电视媒体一统屏幕天下的局面,新的屏幕不断地被创造出来,PC屏、手机屏、移动电视屏、户外显示屏等层出不穷,多屏时代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6.
刘翼  贺菲琳 《青年记者》2017,(26):17-18
多屏时代及其影响 当前,除去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户外显示屏等越来越多的屏幕媒介渗透到社会生活.屏幕作为信息传播的最前端,是连接人与信息、虚拟与现实的接口,同时也是传者与受众之间建立并维系关系的界面.多屏时代的到来使得传者与受众之间身份互换,重塑了媒介传播形态,屏幕已经完全无缝连接到日常生活,人们被屏幕媒介所包围、激活,通过屏幕与外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美国学者凯文·凯利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屏时代,屏幕改变了一切事情,人们变成了“屏幕人”,屏幕可以是平的或流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屏幕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13,(7):49
曾经打开了无数人幻想空间的互联网多屏生活,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并改变着的亿万网民的生活形态。多屏的蓬勃发展改变了商业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事实上对于现在仍然"坚守"看电视的人群,他们也在领受来自多屏的冲击。2013年伊始,一种代号为"Screensplay"的技术采用了国内首个多屏合一的响应式布局及栅格系统。它革命性的出现,填补了目前基于PC、Phone、PAD、TV大屏等多个屏幕终端进行视频跨屏一致体验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徐升国 《出版广角》2013,(14):12-14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数字化的未来,我们是将发动一场阅读的革命,还是要革掉阅读的命?人类走向读屏时代随着iPhone和iPad掀起的智能手机与触摸屏电脑席卷全球,谷歌眼镜广受追捧,屏幕正在全面渗透进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人类正在全面进入读屏时代。对此,美国著名互联网观察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提出,随着屏幕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到处都是屏  相似文献   

9.
单晓蕾 《声屏世界》2013,(3):118-119
全网一体化强势布局伴随2013年到来,聚力传媒(PPTV.com,以下简称"PPTV网站")第一季度发布了最新版本iPhone客户端。新版iPhone客户端最大亮点就是可支持多屏互动功能,这也正式意味着PPTV网站客户端多屏互动功能在PC、平板、iPhone、Android Phone等平台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覆盖,将互联网视频服务发展带入崭新阶段。PPTV网站的一个理念是让屏幕围着人转,在  相似文献   

10.
倪敏 《新闻实践》2014,(9):69-71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多屏正逐渐成为生活的主流,并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跨屏营销自然而然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成为各大客户关注的目标。作为屏幕之一的电视,将如何迎接跨屏营销时代?作为最主要的屏幕,电视台将如何面临PC机、平板、手机等多个屏幕的强势竞争?  相似文献   

11.
未来5G的推广应用以及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给电视大屏带来深刻影响。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5G+AI技术带来的收视环境优化、收视体验提升,也将进一步影响受众行为演化以及电视大屏的传播价值扩散和结构变迁。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3G、4G的普及,媒体融合的发展,移动设备正超过桌面设备,成为访问互联网的最常见终端。于是,几乎每个网站都希望有专门的移动设备版本。最完美的情况,就是为iPhone、iPad、主流Android设备……各自打造一款页面。但不同设备的屏幕尺寸规格、分辨率甚至屏幕定向方式都可能不同,况且又如何应对不断被研发出来的各种新设备呢?在当前多屏、多终端、多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式下如何让我们的页面随"机"应变,适应各种设备终端?本文要介绍的响应式Web  相似文献   

13.
电视在两个画面中的迭印和迭化,已被广大电视工作者所熟练运用主。迭印和迭化不仅仅是为了丰富画面形式的需要,更是节目内在规律的必然反映。笔者经多年从事戏曲采编的体会,尝试用三个画面的同屏迭印,或在一个主体画面中,第二、三景物的交叉再迭化。摸索多多,浅有积累,在此求证于诸同好。一、有利于缩小舞台和屏幕的距离舞台和屏幕是一组矛盾的对立统一。有些节目,演出现场反映平平,屏幕上却能老树新枝柳暗花明,这是电视的再生作用;而有些节目,现场气氛热烈,屏幕中却窥一斑难见全豹,多有疏漏。应该说,这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3,(4):155
近日,视频网站PPTV宣布实现跨平台云同步的消息,可谓打响了视频网站移动突围的头炮伴随版权价格滑落以及各大网站自制内容的崛起移动领域的竞逐则更偏向于技术与用户体验的较量。今年年初,PPTV网站即全面实现了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不同屏幕之间的内容切换和分享,成为行业首家实现全平台整体多屏互动的视频企业。目前未来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给移动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数据分析,将不同屏幕背后的人群标签与品牌广告主的目标消费者相匹配,利用乐视独有的五屏联动,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同时帮助广告主实现品牌的最大化传播,这正是乐视玩转跨屏营销的精髓。想象一下,有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一个15岁的小孩子。早上8点,妈妈在准备完一家人的早餐后花一点时间看看娱乐报道;爸爸在上班路上通过手机了解下最新的足球赛况。中午12点,爸爸妈妈利用午休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聚焦“屏”这一深度嵌入当代社会生活与主体建构的媒介。研究旨在通过后现象学的研究路径,从“身体—技术—世界”的技术具身关系图式出发,对一个具体社会历史情境中的屏幕及其与身体、社会的动态关联进行阐释,以期为“屏”的研究寻找理论的逻辑起点。研究发现,作为一种界面性媒介物,屏幕通过与身体具身化的诠释关系、背景关系与它异关系,将自身演化为数字化时代的“元媒介”。同时“,屏”作为数字时代进入社会的界面,在此过程中借助对特定对象的再现、聚焦与遮蔽,建构了一个隐含着视觉结构与视觉秩序的屏幕框架,并进一步转化为了基于媒介物的新型社会规范与秩序。  相似文献   

17.
狄野 《青年记者》2017,(5):58-59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媒介融合与跨屏传播的时代,“我们被无数手持或内置设备(屏幕)所环绕,它们都能对我们进行识别,并显示我们的个人界面,在我们的实际操作期间成为我们的个人设备”.①即便如此,我国当前的跨屏传播实践并不顺畅,下面分析其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多屏时代背景下,受众的注意力随着移动屏幕的转换而跳动,纸媒要在多屏时代背景下谋取生存之道,运用新媒体思维进行创新则成为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杨崴 《新闻传播》2023,(16):113-11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技术快速更新、移动设备广泛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超前发展,使各个媒介之间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特别是多屏时代的来临,时代发展最为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屏幕化时代的呈现,屏幕化已经使媒介传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时间和空间中,这也就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媒体之间的有效融合。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通过电视新闻,人们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处于融媒体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电视新闻,注重创新电视新闻传播,摈弃电视新闻传播的不足,将会有效地推动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也是当下需要重点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在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类书籍用到了拷屏图像,但由于屏幕分辨率只有72dpi,所以拷厂来的图像不太清楚,经过放大后拿去印刷,更是模糊不清,这直接影响了书籍的美观,其实拷屏图像完全可以清楚地进行印刷。首先需要选择好合适的拷屏软件。最简单的拷屏方法是利用键盘上的PrintScreen键,但这种方法只能持整屏图像,无法选择某个区域;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拷屏软件,但有的拷屏软件功能过于复杂(如Hajaak等软件),占据的系统资源太多,并不可取。笔者比较钟爱的一个拷屏软件是PCS,这个软件安装后大小只有214K。但它功能齐全,既能拷全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