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闻界》2014,(9):76-80
本文以三家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和《印度快报》研究对象,运用议程设置和框架分析理论,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三家报纸近十年间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报道进行梳理,发现它们的议题和框架类型基本相同,但是在报道的数量与报道的具体内容方面差异很大,由此体现出三家报纸对中国的不同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2.
出席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前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月29日接受了金砖国家媒体《巴西商报》、《俄罗斯报》、《印度教徒报》、《人民日报》、南非《商业日报》联合书面采访。胡锦涛主席就有关金砖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3.
报纸以一定时期的社会活动为报道内容,本文着重研究《益世报》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探查《益世报》学生运动报道特点,发现《益世报》在一定时期的报道立场。学生运动作为传统社会运动的一种,可以从《益世报》对学生运动的报道中看出报刊与社会运动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探究在当代中国,大众媒介如何进行社会运动报道。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晚期在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晋源西报》(Shanghai Courier and China Gazette)与《上海文汇报》(The Shanghai Mercury)等英文外报,以其有关"中国国民性"的评论与报道为研究对象,考察英文外报中国国民性知识话语的生产机制,梳理与分析这种知识话语所呈现的媒介图景,探究这种知识话语生产内在逻辑、价值立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郭帆 《东南传播》2012,(9):60-62
本文以2011年《陕西工人报》的报道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媒介中的农民工形象作了解读。研究发现,媒介在报道农民工时,主题集中、立场鲜明、消息来源多样,而且报道呈现出一定的时节性。然而,在农民工的形象建构中,媒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将农民工塑造为十足的"沐恩者",没有为农民工提供话语空间,报道立场不够客观。  相似文献   

6.
管恩武 《青年记者》2008,(11):85-87
作为以平面媒体为研究内容的在美访问学者,笔者见证了美国媒体包括美国四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对“西藏事件”给予的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报道,武断地宣称中国政府压迫西藏人民和毁灭西藏文化,并谴责中国暴力镇压藏民,以预设的立场为西藏问题设置报道议程,并以此议程误导受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了泰国《中华日报》、菲律宾《世界日报》以及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三家东盟国家华文报为研究对象,以它们对2010年9月发生的中日钓鱼岛冲突事件的报道为样本做内容分析,发现三家报纸都高度关注此事件,并且在报道和评论中都支持了中方的立场,但在程度和表达方式上有所区别。笔者把东盟国家华文报对中国的这种情感命名为"娘家情结",它与报纸对其所在国的忠诚并不矛盾,是东盟国家华文报纸发挥联系中国和所在国之间桥梁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去年12月31日,上海《青年报》在知识信箱专栏中刊登了一篇题为《“梵天”和“安拉”的争吵》的短文,解释不久前印度的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历史根源。文中说:“伊斯兰教一贯进行‘一手拿剑,一手拿可兰经’的征战”,“把猪奉为神明”等等。文章发表后,激起了上海广大伊斯兰教徒的强烈不满。从今年1月1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台湾《联合报》和《自由时报》对"陈云林访台"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考察两报对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事件是如何设置框架、再现新闻事件的,并试图从两报对事件报道的比较中挖掘出台湾报业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姚丹  闫春慧 《新闻知识》2023,(5):52-58+94-95
新闻媒体在提高公众对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公众知道当下什么议题是最重要的,了解到报道对象的主导属性,最后对其进行判断和评价。2023年4月5日至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议程设置理论,通过内容和文本分析,探讨法国两大主流媒体《世界报》和《费加罗报》对“马克龙访华”的议题建构,并对中国对外传播方面的议程设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庆 《新闻记者》2004,(3):34-35
新年伊始,《足球》报因刊发《“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一文,被中国足协严厉斥责为“假新闻”,从而剥夺了该报采访足协组织的所有赛事和活动的报道权。这一事件顿时掀起轩然大波,媒体非常关注这一事件,网上讨论更是热闹非凡。新闻界、法律界多数人士对《足球》报持同情的立场,不少媒体甚至指责足协的“封杀令”是违宪违法。  相似文献   

12.
张明  罗丽君 《今传媒》2015,(3):53-54
《三湘都市报》作为湖南省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省级晚报,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其议程设置和呈现的一部分。本文对该报的文本内容、版面与篇幅、报道体裁、报道立场、内容特征等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市场化晚报类媒体的农民工就业问题报道应该加大报道力度,丰富报道手法,增加深度报道及专题策划能力。  相似文献   

13.
据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报道.印度正在东海岸秘密建设该园第一个核潜艇基地,该基地和中国海南岛的核潜艇基地"位于同一纬度"。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核潜艇部队正加快形成战力,而将首个核潜艇基地部署在东海岸,表明了印度海军向马六甲海峡倾斜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4.
马志朋 《今传媒》2014,(5):48-49
2013年,《人民日报》对两会的报道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笔者主要以2013年《人民日报》对两会的新闻报道加以分析,报道体裁以通讯和评论为主,图表、图片新闻少;信源全为本报消息;报道立场以正面为主,中立为辅;报道内容设置互动性强;报纸排版海报化、网页化。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20,(11):4-13
我国关于《新莱茵报》的研究,主要依据的还是60年前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5卷和第6卷,这两卷存在篇目不清、没有署名等诸多问题,遗漏较多文章,甚至错收了一些文章,已收入文章有一些是不全的。本文依据最新的研究资料,详细考证《新莱茵报》1848年6月(出版首月)恩格斯写的新闻或评论,确认他有37篇(组)新闻在中国没有中译文。这些新闻有时效迅速及时、客观报道和立场并行、根据多国报纸呈现事实、善用反语反问修辞等特色。恩格斯既站在无产阶级立场表达观点,又根据多方信源叙述事实,客观、平衡地报道新闻,这些172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写的新闻和体现的新闻思想,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16.
李智 《兰台世界》2017,(19):120-123
《北华捷报》、《大陆报》和《密勒氏评论报》都是在近代中国境内创刊发行的英文报纸,是记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资料。1933年发生的哈尔滨"卡斯普绑架案"吸引了国内外舆论的关注。《北华捷报》等报纸对此持续关注,并对由此引发出的关于伪满洲国一些问题做出了揭示和分析。三份英文报纸对案件的报道表现了专业媒体的专业性、中立性,客观上揭露了日本殖民主义者的阴谋,起到了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作用,为学者研究近代中国问题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7.
赵新利 《青年记者》2016,(13):87-88
最近一段时期,南海是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南海问题与日本其实没有直接关系,但日本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热情.日本媒体的报道立场和政府高度一致,积极支持政府开展对南海周边国家的拉拢和对中国的孤立.本文选取《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四家报纸,考察其对南海问题的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8.
《武装部队新闻》(Sainik Samachar)原名《战士信息报》,创立于1909年,是印军最重要的宣传窗口。其在印军新闻传播体系中的影响,可以类比《解放军报》在我军新闻传播体系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对2007年-2011年印度《武装部队新闻》杂志的各类报道进行研究,归纳出其报道的特点,总结其在发挥宣传功能方面的具体做法,从而对我军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世界报业协会近日发表年度报告,中国被列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其次是日本,印度和美国分别居三、四位。报告说,在全球报业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  相似文献   

20.
仇烨 《今传媒》2012,(2):42-44
本文选取《纽约时报》为研究对象,分析2008年全年其头版涉及中国的报道,通过对报道数量、地点分布、内容类别等的定量分析,探讨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国时采取了怎样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