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系民主》一书以新闻客观性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北美传媒境况,从新闻制度与北美民主政治制度、新闻实践与利益集团的关系这一理论高度来分析与评价新闻客观性的理论与实践。同时,书中多次或明显或暗示性地提到了科技对新闻客观性的影响,本文将以科技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科技在新闻客观性的起源和演变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田荣  尹维 《新闻前哨》2001,(11):25-26
大众传播媒介总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如今,网络传播正逐步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与信息的重要媒介,并对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形成挑战和冲击。无论是传统的新闻传播还是现代意义的网络新闻,作为主体的新闻都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客观公正依然是新闻的生命。因而,越是传播方式的革新,越是要在发展中加深对新闻客观性的关注和思考。 一、认识新闻客观性 在哲学上,“客观性”与“主观性”相对,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特性,历来被视为属于以客体为尺度的科学性或真理性认识论问题;在新闻学上,客观性是指新闻报…  相似文献   

3.
王霞 《新闻传播》2012,(4):242-244
新闻客观性是学界不断争论的话题,但对于客观性的理解较多地只能体现客观性的一个面向。民主市场社会、美国的便士报、记者职业和职业标准的确立、对民主市场社会的怀疑思潮和政府管理、对抗文化等社会语境和新闻客观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了新闻客观性所处的社会语境,才能使我们对新闻客观性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客观性理念植根于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脱胎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便士报运动。在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它虽然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却也经常被人利用,甚至它自身也给人类制造了灾害。至于在日常的新闻操作中,客观性理念则时刻表现出与新闻实践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孙藜 《当代传播》2013,(1):19-22
作为美国新闻业对互联网技术变革的回应,“透明性”要求新闻从业者将新闻生产过程以及自身的“偏见”公开呈现并接受公众检验.在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透明性”既延续着新闻客观性的基本职业规范,又以更具反思和更为开放的态度试图克服客观性的难题,尤其体现于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重新认定.其实践使新闻作为“公共知识”的特征更为明显,从而有可能为变动中的新闻业与公众及民主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孙祥飞 《新闻传播》2012,(3):208-209
从新闻史学的角度讲,客观性准则诞生于新闻实践之后,不同时期的新闻实践扩充了新闻客观性的标准;但在人类的新闻实践中,真正的客观性并未以理想的状态呈现。概言之,新闻客观性的实践有两条准则:一是将事实与价值分割;二是技术的革新促成"仿真环境"的实现。倘若新闻实践驶入了信息多元、公众理性、媒介开放、法制完善的正途,真正的公共领域就会出现,而新闻的客观性也将随着这一实践距离新闻客观性的这一理想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7.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理论重要的基础命题之一,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或追求,始终是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原则.它是宏观理论,也是微观实践,是职业精神,也是文化形式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新闻价值论:关于新闻客观性问题的哲学思考肖娅曼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理论研究一直面临一个巨大的困惑,那就是新闻的客观性与新闻的倾向性之间的冲突。人们似乎处在一种两难的困境:追求客观性,就是否定倾向性,承认倾向性,就得放弃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1998年,郭镇之教授曾发表《“客观新闻学”》一文,其中9次引证了当年出版的一本英文著作,这就是加拿大学者哈克特(R.Hackett)与中国学者赵月枝合著的《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Sustaining Democracy?Jour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Objectivity)(以下简称《维》)一书。  相似文献   

10.
理念·规范·方法--中西方新闻客观性差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华 《新闻知识》2003,(10):18-20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许多人或从客观性理念,或从客观性的表现形式即客观报道的实践来探讨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单从一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本文试图从理念、规范和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新闻客观性的差异,以期求得新闻客观性的大义。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石,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讨,人们对其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传受双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闻客观性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客观性的维系需要媒体间良好的互动合作,合理的法律规范是新闻客观性的外在保障,而大众媒介素养的提升将为新闻客观性提供良好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12.
黄燕军 《报刊之友》2014,(2):111-111,125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就是真实客观。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作为与百姓直接接触的新闻采访,要真实的反映人民生活,客观的传达群众心声,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好新闻。目前新闻采访中客观性缺失严重,本文就此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分析了新闻采访客观性的必要性,并着重分析了保持新闻采访客观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闻采访的核心原则,客观性是决定新闻报道水平以及新闻媒体发展前景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和落实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与理念。对此,本文以柴静在《看见》栏目中的报道实践为例,在简要概述新闻采访客观性内涵的基础上,从三方面入手重点探讨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要点,以期为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的主题为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之间冲突、消解与重构的关系。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原理分别是国际政治学和新闻学两个学科领域里极为重要的概念。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对这个两个概念的产生过程与内涵界定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将深入论述文明冲突论与新闻客观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前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如何实现对后者的消解;第三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髓出发,探索未来中国媒体如何重构自身的新闻客观性原则,以寻求突破文明冲突论隔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传播由一项社会活动发展为一项专门的社会事业时,人们对新闻传播的思考也日趋系统化了。这个过程是人类对新闻思想、新闻事业的探索,是与现实政治制度束缚的对抗与斗争。在新闻思潮的冲击与发展之下,对新闻实践的探索和完善从未停止过。作为最初的报刊主义理论思潮潜在规则的新闻核心概念之一的客观性要求,也随着新闻思潮而逐步深入与拓展,经历了一个由“隐”到“显”,进而成为一种思潮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客观性的幻象与大众传播研究的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一直被看做是西方新闻学尤其是美国新闻学的支柱性思想。但客观性原则真正进入人们的观念已经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当意识到一战宣传、公关行业兴起以及媒体产业结构的垄断化使客观性成为一种幻象时,人们意识到坚持新闻客观性的必要,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但新闻专业主义和传统新闻学研究范式其实不能解决客观性以及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危机,于是李普曼与杜威在关于美国民主问题的讨论中成功地创立了另一种新闻媒体研究的范式——大众传播研究,并确立了这一研究领域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二元对立框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这一时期关于新闻客观性及客观报道的研究及实践,梳理总结出对于我国新时期新闻客观性的总体理解与认识,那就是在充分借鉴和学习西方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我国新闻界对客观报道思想展开的研究与实践,丰富了"复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汪雷 《新闻世界》2011,(1):115-116
本文通过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对新闻客观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笔者将现有的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分为三类:其一是从新闻理论(部分是从哲学角度)角度思考新闻客观性的问题;其二是从新闻业务实践上对新闻客观性的应用的思考;其三是对西方新闻客观性理论的介绍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要求客观、真实、公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客观性属于人的理性认识的范畴,它来自于人的实践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中的一种理性期待和需求,它植根于人的深层次的理性精神和求真意识。新闻的客观性,说到底就是人的理性精神的外化,媒介的价值取向的标志。对新闻报道而言,它要求媒体诉诸传播内容时,应该公正和全面,使受众在接受新闻时,能获取准  相似文献   

20.
王宗华  肖芳 《编辑之友》2011,(3):124-127
新闻社会学家麦克尔·舒登森称:"客观性理念是新闻业之于美国的核心。"然而,在整个20世纪,作为新闻界职业规范的客观性,无论在理论层而和实践层面,备受争议。这种你来我往、纷纷扰扰、如火如荼的辩论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本文将目光聚焦于"新闻客观性"这一基本概念的具体内涵之上,以历史的眼光在特定的时空语境中探寻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及其变迁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