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持续26年的湖南祁阳红壤站长期肥料试验分三个处理:NH4C1 KCl KH2PO4;尿素 KCl 过磷酸钙;(NH4)2SO4 K2SO4 过磷酸钙.其土壤、水稻植株样品被用来研究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对水稻土酸化、SO42--S在土壤中累积、土壤-水稻系统微量元素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量(667 kg S hm-2yr-1)施用含硫化肥15年后已导致水稻土表层土壤pH明显下降.不施硫处理SO42--S逐年下降,而施硫处理SO42--S有明显累积.施用含硫化肥24年后(1998),土壤有效Cu、B、Mn及全Ca含量有增加趋势,全Fe有减少趋势,对有效Mo、Zn及总Mg似乎没有影响.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已显著减少水稻(特别是晚稻)吸收Fe、Mo、B、Mg、Cl,并导致水稻(特别是晚稻)产量显著下降.可见,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可能影响水稻土性质进而影响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2.
1.某农田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经调查,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NH4)2SO4,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A.植物在这样的土壤里不能正常生长B(.NH4)2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C.为了防止土壤酸化,施用(NH4)2SO4的同时加入Ca(OH)2  相似文献   

3.
蚌埠地区设施土壤盐分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蚌埠市怀远和固镇两地不同年限设施土壤的盐分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土壤剖面各层次中的盐分总量和Na+、K+、NH4+、Ca2+、Mg2+、NO3-、H2PO4-、Cl-、SO42-、HCO3-等10种离子的含量,根据这10种离子之和与盐分总量的比值计算"盐分回收率".结果表明,大棚内土壤表层的盐分总量是露地土壤相同层次的2.4~5.7倍,盐分主要聚积在0~15cm土层中,尤其是0~5cm层次中;随着大棚使用年限的延长,盐分总量有增加趋势;除Na+和HCO3-外,NH4+、Ca2+、Mg2+、NO3-、H2PO4-、SO42-在大棚表层土壤中都有明显的累积,尤以Ca2+和NO3-累积严重,怀远大棚表层土壤的Ca2+和NO3-占盐分离子总量的63.8%,固镇大棚表层土壤的K+、Ca2+和NO3-占盐分离子总量的73.3%;根据"盐分回收率"推断,除了本文测定的10种离子外,还有相当数量(约占总盐的15%~23%)的其他重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存在于大棚土壤中.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果表明,在NH4+加入量较低时,随着NH4+加入量的增加,土壤对NH4+的吸附量呈线性增加,但NH4+的吸附率呈下降趋势;三种土壤对NH4+吸附量大小顺序为们土>黄褐土>水稻土.  相似文献   

5.
通过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褐土有机质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常量NPK化肥,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氧化稳定系数(Kos)升高,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均有所恶化,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数量及质量保持稳定,但投入成本较高;长期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降低其Kos值,提高土壤可浸提腐殖酸含量及HA/FA比值,使胡敏酸得到活化和更新,土壤有机质质量提高,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肥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安徽水稻土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与碳库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土壤碳储量和碳固定是全球变化及碳循环研究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水稻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水稻土有机碳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以安徽省为例,采用的基本资料是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各类型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厚度、容重数据取自《安徽土壤》、《安徽土种》,其中部分土壤容重数据采用的是平均值。估算安徽省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库的储量为0.0918Pg,其中耕层为0.0527Pg,犁底层有机碳库为0.0391Pg。总碳密度为4.167kg/m^2,耕层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为2.655kg/m^2,犁底层平均碳密度为1.757kg/m^2。  相似文献   

7.
研究硫酸锌在不同土壤类型、施锌量、稻作类型和施用方式下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锌可提高水稻抗逆性,增产效果明显,施用硫酸锌产量平均为460.96kg/666.7m2,比对照增产35.23kg,增加8.28%,纯增收37.46元。不同土壤类型增产效果不同;水稻硫酸锌最佳经济施用量为1.1kg/666.7m2;稻作类型以早稻优于单季稻,单季稻优于双季稻;施用方式以基肥优于追肥。  相似文献   

8.
梁贵平 《科学教育》2006,12(4):44-45
1关系式法避虚就实,化解繁杂,用关系式解题。例1、测知硝酸铵样品(含杂质)含氮量为34.4%,求这种硝酸铵样品的纯度。解析:NH4NO3~2N802×14x34.4%80∶28=x∶34.4%x=98%2变隐为显法就是变题目的隐含条件为显露条件。例2、有一种FeSO4和Fe2(SO4)3固体混合物,测的含硫的质量分数为23%,则含Fe的质量分数为。解析:由化学式FeSO4、Fe2(SO4)3知此固体混合物中含三种元素Fe、S、O,且S与O总以SO4这一原子团结合,S和O原子个数比为1∶4,质量比为1∶2。故ω(O)=2ω(S),∴ω(Fe)=1-ω(S)-ω(O)3情景切换法运用化学概念及原理进行情景切换。例…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源条件下,钼酸铵浸种对油菜产量、品质及氮磷钾(NP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O3 Mo对提高鲜食油菜的鲜重和干重具有显著作用;NH4Cl Mo对油菜V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NH4NO3和(NH4)2SO4与钼配施效果不及NH4Cl。同一时期内的油菜植株Vc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在NPK的吸收方面,不同种类氮肥的阴、阳离子与钼互作效应不同,硝酸铵与钼配施时,钼与NPK均表现协同作用,而NH4Cl和(NH4)2SO4与钼配施时,钼与氮、磷表现协同作用,而钼与钾表现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黄红壤、黄褐土和砂姜黑土上,进行不同水平钾肥盆钵土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的施肥水平,施用钾肥均能促进小麦幼苗干物重的增加,施钾过量则会造成干物重下降,施钾水平与小麦全株干物重呈二次曲线相关,在三种土壤上,相关系数分别为0.8335,0.8960,0.9913,当施钾水平为0.1gK_2O/kg土时,黄红壤和砂姜黑土上生长的小麦植株干物重达最大值,分别为0.267和0.240克/株,施钾为0.2gK_2O/kg土时,黄褐土上的小麦干物重达最大值,为0.264克/株,在正常的施肥水平,施用钾肥有利于植株中N、P、K、Mn的积累,对Ca、Mg、Fe、Cu、Mo的吸收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化学实验生活化是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选取学生身边的化学物质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土壤中Ca2+、Mg2+及SO42-定性测定的3个对照实验。学生通过这些实验,能够掌握Ca2+、Mg2+及SO42-的检验方法,感受化学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2.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研究了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和水稻土的磷酸酶活性,分析了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机磷的关系,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有机肥料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机磷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可作为指示土壤肥力的指标。(2)施用有机肥料可明显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3)一般在施用麦秸、猪粪10天左右,土壤磷酸酶活性便可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高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化肥和有机物料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处理包括:单施化肥(CK)、秸秆全量还田配施化肥(CS)、低量生物炭配施化肥(B7)、高量生物炭配施化肥(B20)和炭基肥(BCF).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同时,不同配施处理间土壤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CS、B7和B20处理对蔗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而BCF中非根际和根际土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61.76%和31.91%;B7和B20对根际土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32.98%和31.38%.因此,生物炭及炭基肥施用可以促进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而影响土壤质量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和水稻土的磷酸酶活性 ,分析了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机磷的关系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有机肥料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机磷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土壤磷酸酶活性可作为指示土壤肥力的指标。 (2 )施用有机肥料可明显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 (3)一般在施用麦秸、猪粪 10天左右 ,土壤磷酸酶活性便可达到最大值 ,以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CK、2Mg/hm2(Fe I)、4Mg/hm2(Fe II)和8Mg/hm2(Fe III)铁炉渣施加后稻田甲烷排放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CK、Fe I、Fe II和Fe III样地甲烷排放量平均值分别为4.19、3.28、2.50、2.08mg/(m2.h);CK、Fe I、Fe II和Fe III样地土壤三价铁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21、5.55、8.93、9.88mg/g;盐度平均值分别为0.62、0.84、0.79、0.93mS/cm;pH平均值分别为6.75、6.94、7.05、7.17;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3.76、23.82、23.92、24.03℃。铁炉渣的施加显著增加了稻田土壤三价铁含量、盐度和pH值,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显著。三价铁、盐度和pH的升高可能是铁炉渣降低稻田甲烷排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水稻土的磷等温吸附特征以及pH、振荡时间、液土比、支持电解质等4大因素对水稻土磷吸附-解吸影响的研究,得出结论:在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中,较适宜的测定条件为pH=5,振荡时间为1h,液土比为20:1,支持电解质为0.01 mol.L-1的KCl溶液或0.01 mol.L-1的NaCl溶液。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不同耕作时间水稻土微生物量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鄱阳湖湖积母质水稻土剖面样品,比较不同土层深度水稻土微生物量碳变化特征及不同耕作时间下水稻土微生物量碳剖面总含量.结果表明:(1)水稻土微生物量碳含量剖面分布变化规律为:土层越深,含量越低,其中耕作层微生物碳量均占到了50%以上;(2)水稻耕种时间越长,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越高,但不同耕作年限的增幅有所差异:与30年耕作时间水稻土比较,50年耕作时间水稻土的增幅达40.87%,70年耕作时间较50年水稻土的增幅为31.83%,而90年耕作时间较70年水稻土微生物量碳的增幅则为17.54%;(3)随着水稻土耕作时间的推移,土壤的有机碳总量、含水量上升,土壤的黏粒比重有所下降,这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提高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合肥郊区葡萄园及蔬菜园土壤施肥量高、潜在污染大的特点,本文研究了几种施肥方式对土壤阴离子变异的影响,分析了p H值、电导率以及阴离子变化特征及其原因。三年连续调查的结果表明,园区土壤施肥可引入大量阴离子,其中,Cl-、NO-3、SO2-4和PO3-4等土壤中常见的阴离子积累明显,总量增加高达1~14倍;两块试验区土壤电导率均呈升高趋势,最高可升至370μS/cm,比较而言,常规施肥区上升幅度远大于配方施肥区;p H则呈下降趋势,常规施肥区(葡萄园下降0.21个单位,蔬菜园下降0.28个单位)下降幅度大于配方施肥区(葡萄园和蔬菜园均下降0.15个单位)。此结果证实按照常规模式长期施肥,易导致园区土壤盐分积累。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常用化肥的性质、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2.初步认识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和农家肥料等概念,教学方法采用边讲边实验(每组2人)边练习的方法.教学过程师:请举例含有氮元素的酸、碱、盐.[练习]:三位学生上黑板分别写含氮元素的酸、碱、盐,其他学生写在笔记本上。(教师巡视)师:有差错请订正生:上黑板订正前三位同学写错的部分.(学生在经过预习的基础上能写出HNO3、NH3·H2O、NH4NO3、(NH4)2SO4、NH4HCO3.CO(NH2)2如学生写不出,可由教师写)师:请算出NH4HCO3、NH4NO3、(NH4)2…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平行对比实验方法,对Mg(OH)2沉淀与NH4Cl、NH4Ac溶液反应的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演示Mg(OH)2沉淀与NH4Cl及NH4Ac溶液反应的实验时,最好选用浓度为0.12-0.15(质量分数)的NH4Cl溶液、3.0mol/L的NH4Ac溶液,且Mg(OH)2沉淀要新制的。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成本节约、时间节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