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夷     
我爱武夷山。 武夷山在美丽的福建,她是大自然的神奇作品。据当地人介绍,人们为了纪念彭祖,根据其子彭武、彭夷之名各取一字而成武夷。武夷山山水和谐,山围绿水,水绕山开,充满神灵韵味;七十二峰是她的形,九曲十八弯是她的神,三十六座道观寺院是她的魂,悬崖峭壁上的茶是她的韵。游武夷山,可汲天地之精华,品山水之灵韵。 武夷山是座神奇的山。主景区海拔不过900米,但景点集中、神秘幽深、峰回路转、层峦  相似文献   

2.
曹颖 《初中生辅导》2014,(11):44-45
正武夷山位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市,其自然风光独树一帜,尤以"丹霞地貌"著称于世,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武夷山的山不高却有高山之壮美,武夷山的水不深亦集水景之大成。武夷山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她的雄厚、她的优柔、她的千古情怀、她的文气香馨散发着深邃的美的意境。武夷山之美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之旅     
赖海涛 《小火炬》2012,(3):27-27
国庆长假.爸爸妈妈带我去武夷山旅游。10月1日,天刚蒙蒙亮,我们跟旅游团乘中巴车就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武夷山。吃过午饭,我们去爬天游峰、云窝累区。这里都是丹霞地貌,景区有很多有名的景点,如云窝、茶洞、隐屏峰、晒布岩、接笋峰、仙浴潭、天游峰、天游阀等.这些风景多么迷人、多么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     
黄山雄奇,峨眉峻秀,泰山古老,但这些名胜或有山无水,或有水不能舟游,或有文少景、或有景缺文。武夷山则集山岳、河川、人文于一身,"奇、秀、峻、美、雅"兼而有之,在山与水的紧密结合、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上达到化境。武夷山通常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称福建第一名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相似文献   

5.
走进大自然     
今天,我们从可恶的作业堆里解放出来,走进了美丽可爱的大自然。罗鼓山是徂徕山的一部分,是位于我们学校南边大约2里的一座小山。在这里:有山,那山秀丽多姿;有水,那水“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相似文献   

6.
武夷的黄昏     
去年年底,去武夷山一游,有幸成为它每年以30%的数量递增的游客中的一员。武夷山的自然风光真是美极了。那天黄昏,站在“武夷第一胜境”天游峰上极目远眺,一览群峰秀拔之雄姿,收尽九曲荡舟之胜景,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极为赞赏联合国把这里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眼光和决定。想到这个遗产,忽又想到联合国同时也把世界文化遗产授予了武夷山。可举目四望,也许是黄昏时分,我却看不……  相似文献   

7.
山看人     
紧,其实是距离的色彩。是山在远方的色彩,是梦在对岸的色彩,是心在高处的色彩,是灵魂在大自然的色彩。很难形容山这弥漫浸红了整个武夷山的紫色的色谱中的具体位置。但它是武夷独有的,我便叫武夷紫。倘若让我画武夷,这紫色便是基本色调,而天游是脊梁,九曲是血脉、玉女峰是心脏、流香洞是呼吸、云窝便是气质。武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我看武夷,不是一座美得眩目的山,它是真山真水真性情。因为过于艳的自然造化会使人产生疏离感,而武夷是这么平平实实的人间山水,可以让人随脚而入、悠然可见,让灵魂可以得到真正体憩的真正的山。任何穿凿附会的神话传说都没有它本身美,因为有血有肉的灵性的生命是最美。人类之所以会以轻慢浮华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之所以会盛气凌人地来君临山水,正是由于不把  相似文献   

8.
<正>暑假,我和家人去了一趟美丽的武夷山。刚进入武夷山风景区,我就被它美丽的容颜惊呆了,犹如突然闯进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画里。那雄伟峻峭的山,清澈柔媚的水,还有山间飘逸空灵无处不在的雾,都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相似文献   

9.
涉及山水的诗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江雪》《鹿柴》《渔歌子》《望天门山》等等都是。但我们在处理这些教材时,因为没有从山水文化和审美的层面来看待,把握上就发生偏差或者变得肤浅化,美景以粗游了之,佳肴以大嚼了之的情况比较普遍,故而山水文化和审美的问题值得一议。  相似文献   

10.
亲近大自然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头顶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脚底是软软的土、青青的草,眼前是遍地的花、清清的水。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有多少呢?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大自然进行有选择有目的的观察和了解。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多是因为血缘、地缘而生的,于是构成了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种社会伦理,俗称“五伦”。孟子为此制定的道德准则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姑且不论“五伦”教育所带来的利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种带有封建色彩的纲常教育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其思想的精华与糟粕俱已深入人心。华夏民族作为拥有最古老、最发达文明的民族之一,当初没有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列入伦常,这是历史的遗憾。虽然传说中周文王就曾告诉儿子武王对大自然不要过度开发,要按自然规律合理使用,管仲也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川泽草菜,不可以为天下”,但这些真知灼见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没有从主体上融入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里。今天,当我们屡屡听到猎杀珍稀动物、破坏矿产、森林、草原之类的“新闻”,看到大街小巷堆积如山、臭味扑鼻的生活垃圾,我们痛心地感到,现代科技之剑的一刃正在把我们从大自然的衣胞里剥离  相似文献   

12.
朱正华 《湖南教育》2003,(21):17-17
由于资源上的短缺,农村中学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常有巧妇难炊之感。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关注农村,贴近农民,是这一问题获得较好解决的重要途径。农村是丰富的德育资源集散地1.青山绿水是天然的德育资源广袤的农村大地,到处是青的山,绿的水。在山水爱好者眼里,它们是赏心悦目的风景,在我们德育人看来,它们是陶情怡性的德育资源。每年的春秋之季,我们常常带领学生开展春之游、秋之炊,置身于青山之中,绿水之旁,和学生一起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此时,如果我们引导得法,点化得当,就有可能激发学生热爱山水、崇尚大自然的美好情愫,增…  相似文献   

13.
国庆长假时,我和爸爸妈妈到武夷山去玩。我们爬了一座高高的绿绿的山,吃了好多当地的特产,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武夷山的水。武奏山的水玩法可多啦!到现在,我晚上做梦,还能听到青龙大瀑布的轰隆声呢! 到武夷山的第一天,我们就去玩“华东第一漂”。这个名字好威  相似文献   

14.
雁荡之行     
位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背依峰峦叠嶂的括苍山脉,面对碧波万倾的东海。素有“雁荡奇景,名冠天下”之美称。能去雁荡一游是我自中学一节地理课上就有的梦想。岁月悠悠,转眼已经几十年过去了。去年秋末,我终于如愿以偿了。行至雁荡山门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红色石刻对联:欲写龙批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看来,今生能来此一游,算是我没白活一回了。走在大龙批的山谷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山水画中。这里古树参天,怪石林立,或似开山巨斧劈刻,或似褐色飞瀑直泻,令人惊叹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在右侧山腰上,一块山岩…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北部有一块“碧水丹山”的宝地———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它浓缩了大自然的奥妙与神奇。乘着竹筏去漂流一提起漂流,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色彩鲜艳的救生衣,劈波斩浪的皮筏子……九曲溪漂流却别有一番风味。九曲溪像一条秀丽的绸带,在36座山峰之间环来绕去。它的水流平缓,清澈  相似文献   

16.
亲近大自然     
人类发展得再先进,每一个人成长得再优秀,也永远不能忘记是大自然孕育了人类,是大自然哺育每一个人成长。热爱大自然,回到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应该成为我们生命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和老师一个人如果不热爱大自然,那就是忘本,怠慢了大自然,就等于"自毁长城",因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大自然。应该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身体中所含的元素来自大  相似文献   

17.
感悟大自然     
大自然是什么?它是自然形成的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太阳辐射等组成的综合体。是人类赣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都是词典上的解释。大自然是需要感悟的。在现今的环境里,我想已经很少有人能真正说出大自然给我们的感受。生活中到处充斥着高楼、汽车、网络、饭店,我们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甚至是在假日,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旅游广告也令人兴味索然,即使真的有时间到某地一游,也仅仅是抱着观赏游玩的兴致,心境自然就谈不上“感悟”了。心早已被世俗沾染。  相似文献   

18.
《红领巾》2006,(1):32-33
我们从山脚往上爬,有胆的就跟上来。入峨眉山第一大寺———报国寺。来这里烧香的人不断。沿途只看见青青的山、青青的水、青青的草。山上下雨是常事,幸好我们都带了雨衣。走着,走着,到了清音阁。“双桥清音”是峨眉十景之一。这座小亭子叫牛心亭,旁边伴着黑白二水(两条小溪,一  相似文献   

19.
章晶 《华章》2010,(11)
建筑本身像一座迷宫,你以为是出口的,其实是另一个奇异国度的入口;每一个转弯都暗藏惊喜,每一个角度都别具风格.更令人神往的是那些光、影、水形成的神秘空间,巧妙地运用了大自然的元素,让建筑仿佛活起来,让人有一种诗的感动.  相似文献   

20.
开栏小语每游览一个旅游景点,我们的心总会情不自禁地被感动,为自然的神奇,更为文化的神韵。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文化。走过祖国的每一座山,每一处水,我们也在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乳汁般香甜醇厚、明月般清丽辉煌的文化。文化照耀着我们的人生,文化也滋润着我们的成长。愿我们开设的“主题文化阅读”栏目,能让你在阅读中品味文化,在对祖国山川的领略中涤荡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