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教育在人类改造自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人类面临与大自然尖锐对抗的社会危机。要解决这一巨大难题,不仅要诉之于其它社会实践的力量,还要发挥教育实践的作用。教育在人类改造自然中,一是要通过改造人的自身自然,使人更加超越自然界,更具有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从而使人在更大的规模上、更深的层次上改造身外的自然界;二是要通过发展文化及科学,使人从观念上以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方式,认识和把握身外自然,从而增强人类改造身外自然界的力量。在现时,教育应当积极参与解决当代“全球问题”,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胡家祥人类既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又是对自然本身的扬弃。一般动物虽然具有活动的才能,但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被动地服从自然,因而仍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出现意味着自然物否定了自身;人类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来为自己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世界的能力突飞猛进,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然而,人类的破坏力同其创造力一样,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不科学地对待环境行为,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构成了对人类自身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威胁。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发生的一些重大污染事件,可窥其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意识教育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科学作为人类智慧之极致,一直都和伦理道德紧密联系。一方面,科学改造着人本身;另一方面,人的道德力量也推动着科学。科学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从来都内在地包含着人类的辛勤劳作、正义和理性的发扬光大,以及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致科学主要是以一种真、善、美的面目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使科学家与社会道义融为一体,既推动着科学,也完善着人格、人性和道德。  相似文献   

5.
世界既具客观性 ,又具主观性。科学运用客观化的方法 ,但并不能消除主观性。主观化的方法指向个体意识本身 ,能帮助人在反思中提升意识水平。人学强调主观性 ,是关于如何改造主体、发展自身的学问 ,其源远流长 ,与针对客体、改造世界的科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美的分类及特征美是人类一直向往和追求的境界,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的动力。人类社会是在对美的憧憬中前进,人类本身也是在寻求美的历程中日益完善的。“什么是美”?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探讨的一个命题,古今中外无数学者各抒己见,众说不一。把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与以往哲学的种种区别,从根本上说,源于他的独特的实践理性视角。人类在改造对象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改造着对对象世界和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实践使人类和人类的对象世界作为总体而存在。对于总体的把握只有通过为实践所规定的理性视角,通过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信念的功能在于使主体把握自身思想和行动的标准和原则。它主要分为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它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主观根源,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同时,信念的功能也具有二重性,所以要树立和坚持科学的、正确的信念,而摒弃那些非科学、错误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基因工程并非是人类的恶魔,我们的某些伦理学批判在不清楚科学事实和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就对基因工程作出否定性的评价,这是人文批判缺乏科学精神的表现,科学与人文是互动的,至今二者的分离与对立更主要的是人文文化自身的衰微,因此,人文文化更应该汲取科学精神并发展自身的以达到与科学技术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过去千百年来,人们是通过自然基因突变来选择具有某种特定基因、特定性状的生物体,而现在的转基因技术则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直接改变基因的结构。转基因技术究竟是农业生产中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还是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清除的基因污染的潜在危险?《科学美国人》杂志对分子生物学专家霍尔施先生与梅隆博士的专访,揭示出支持者与反对者对转基因食品截然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曲曲折折,浩浩荡荡。人类以其自身独特的力量超脱了自然,超出了动物,在一定意义上又超出了人的现实本身。作为生存主体,人又创造了人化自然、人化世界和人发展的新空间。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不断自我完善的这一伟大力量就是人的超越性。本文主要从思维的角度对人的超越性进行解析,并从超越思维的角度去看等哲学转向与人的发展的取向,旨在于使人类真正认识自己,获取健康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强调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人之全面发展的社会进步理想。有些人把社会进步单纯等同于经济的发展或GNP指标的提高,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单纯从物的积累或经济发展的角度,不能全面科学地说明社会进步与发展。实际上存在着多元互动的动力结构和制约因素:所谓社会进步,是经济、科技、社会和人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综合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其中,人本身的发展进步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核心与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家庭既是女性作家关注之所在,也是最能展示其创作个性和才华的舞台。当家庭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爱情婚姻成为她们自由言说的存在时,独特的童年感受便不自觉地渗透于文本。张爱玲和林海音的小说都以“家”为聚焦,但落笔却大相异趣:张爱玲刻划了婚姻中女性的扭曲。展示着人性之卑弱;林海音诉说了婚姻中女性的压抑,赞美了人性之善良。然而,在看待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无奈时,两人却有着同样的悲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科技对人精神层面的几个方面:人主体性的丧失、对人类心灵的污染和对人类社会思想观念的冲击等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制度为什么并不总能促进经济绩效提高的原因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不断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因,既有人们认知能力方面的局限性,也有非制度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还与制度的多目标追求等因素有关。提高对制度知识的认识水平,加强制度的科学研究,注重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的协调,科学地整合制度的多目标关怀,有助于获得制度的长期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而普遍的语言现象和思维方式,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人类早期,人们在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利用隐喻方式来命名、组构世界,使世界成为人的世界。人与世界的分离与对立是人类进步的结果,也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但人们利用隐喻不断建构事物间的关联,从而在观念上建构出一个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一体”的世界。隐喻的具象性与象征性不断诱导、促使人们思考与探索现象背后的东西,隐喻本身对现实的超越,陆为人们的思维创造提供了自由空间。隐喻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雕饰”,而且是一种艺术手法甚至是艺术内容。人们从中可以获得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人类化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迁,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互联网的消极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本列举了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对青少年的危害,从而提出一系列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雄州是最早的人类起源地之一,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浓厚的彝族风俗和彝族文化是乌蒙山和哀牢山腹地的灵魂,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特色。彝族传统体育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咨询,资料查阅等方法,将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现状和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做调查,提出发展和传承彝族传统体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海的女儿》中的主人公小人鱼是一个舍弃了安适的仙界生活和三百年的寿命,失掉了美妙的声音,忍受了鱼尾裂变的巨大痛苦,义无返顾地追求爱情的形象。这正是安徒生追求美、创造美、肯定和颂扬人类伟大灵魂的思想的体现,是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谢丽湘 《海外英语》2011,(11):262-263
Hawthorne was a great writer who reminds us of human limitations.He called his tales "allegories of the heart." Hawthorne’s allegories are stories of how pride and isolation frustrate our capacity for love and sympathy.Isolation or "alienation" is Hawthorne’s principal theme and problem,and loss of contact with reality is the ultimate penalty he envisions.Therefore,reading Hawthorne’s stories is a journey to explore human being’s ev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