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教育长期被扭曲以致变形,功利主义色彩太重而人文主义太过缺乏。学校教育只一味注重升学率和上线数,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个性培养,更没重视教师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发挥,结果背离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最充分地发展学生以真善美为特征的人格力量。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而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更在于塑造学生性情。所以,对教师人格魅力的探讨,也就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一语文教师人格的内涵及其价值从心理学观点看,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比较重要而又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人的道德品质和基本精神面貌的体现。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是基于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总和。语文教师人格是由语文教师的理想精神、敬业态度、情感立场、道德情操和意志品格等内核组成的统一体,各内核之间彼此依存、缺一不可。首先,理想精神是人格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核,而敬业态度正是基于这种高迈的理想精神而升华起来的。其次,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立场的基本要义就在于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关注其身心...  相似文献   

2.
人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黑格尔语),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具有深入性、持久性、潜渗性的特点,是一种深刻的非全力性影响力。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运用常规的教育措施外,更应通过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这个重要的教  相似文献   

3.
刘腊梅 《考试周刊》2012,(51):180-181
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于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全学生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以,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但凡成功的教师,无论处于哪个类型的学校,无不以其人格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向来就是以人格造就人格的事业,没有教师人格魅力介入的教育,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而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力量,其人格魅力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在教育中,一切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一位日本学者也曾说过:“教育工作是以教师的整个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由此可见,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塑造是教师职业的永恒主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更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人格威信在所有教育手段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们,无一不是具备了完美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在当今教育工作中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黑格尔语)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所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它具有深入性、持久性、潜渗性的特点 ,是一种深刻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者除了运用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外 ,更应当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潜渗到学生的灵魂深处 ,塑造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是由交互作用的多种层次构成,泛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的人格,是教师以自身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履行教师角色的责任和义务中形成的思想品质、心理特征及精神面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笔者拟就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及教师人格魅力的表现形式谈几点认识。一、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的劳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学生眼中得到放大,并进…  相似文献   

9.
人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黑格尔语 )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所以说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它具有深入性、持久性、潜渗性的特点 ,是一种深刻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者除了运用行政管理措施外 ,更应当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深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 ,塑造他们的美…  相似文献   

10.
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会表现为一种独特的魅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最直接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一个好教师应当是人格魅力与学识水平和谐统一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包括奉献教育的责任心、对学生博爱的胸怀、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人格等。  相似文献   

1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人格魅力,是教书育人必备的本领和才能,是为人师表必需的修养和精神,是教师必备的从教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每一位教师的当务之急。那么,在教育教学、学习生活中如何让教师拥有无穷的人格魅力呢?  相似文献   

12.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人格魅力,是教书育人必备的本领和才能,是为人师表必需的修养和精神,是教师必备的从教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每一位教师的当务之急。那么,在教育教学、学习生活中如何让教师拥有无穷的人格魅力呢?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良好的人格魅力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乃至以后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凡成功的教师,无不以其独特的人格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引领学生走向成功成才的人生大道。本文就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人格魅力与专业化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力求从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的诸多角度探求新时代班主任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4.
教师健康的人格具有极大的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其出色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之总和。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诚实正直、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行为的养成对教师品德和人格魅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校长在引领教师全面发展各项素质时,应注重促成教师良好行为的养成。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了校长对教师行为养成的引领应从四个要素着手:守纪、重责、洁身、心和。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过程中,隐形教育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教育的功能主要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来实现。因此,教师人格在隐形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面临着网络时代的到来,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健全的人格,造就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礼仪素养在教师的人格中占有重要地位,且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教师的礼仪素养在构成教师人格的精神底蕴、和谐教师的人际关系以及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的一般礼仪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职业的特性提出来的,可概括为尊敬、真诚、关爱、净雅等几个方面,其中以“尊敬”为核心。教师礼仪素养的养成,是个体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有效途径可循着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其一,注重实践,反复践履;其二,循序渐进,尽力坚持。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为师的人格魅力与现代教师的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以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后人树立了一个鲜活的至圣先师形象。学习和研究孔子为师的人格魅力,对后世教师如何为人师表、对提升现代教师的精神境界、塑造适合新世纪需要的教师人格素质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对学生的人格的培养。那么,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该具有完善的人格,这是当今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灵魂所在。教师人格魅力会产生综合说服力、感染力和感日力。教师的智慧和人格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娶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努力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邹宗吉 《考试周刊》2007,(12):32-33
在社会和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健全的人格越发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本文拟对此作一浅显探析,即挖掘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实践人格体验;提高教师素质,展示人格魅力;构建评价体系,促进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