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风景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和保护自始至终就是一对深刻而复杂的矛盾,所以对待风景区的发展问题,我们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生态原则。以下主要以生态理论在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影响其理论应用的有关因素而展开,也是对现行风景区生态规划的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运用大协调学编制可持续高效益的综合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球化的放大效应,不允许继续编制不能预防各种不协调问题的发展规划了。必须运用大协调学编制综合规划,统算人口、生态、经济、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与效益,在各环节各行业大尺度交叉协调的基础上。把各种不协调问题预先消除在综合规划中。全面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效益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6):652-653
<正>完成单位: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成果简介紧扣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注重空间均衡学术思想,创新研制"空间保护—开发—协调"为核心的区域规划技术体系,着力增强规划科学性,系统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平衡、区域协调等重大问题。融合地理、经济、生态理论,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综合分区定量评估,识别可开发及需保护区域,形成"空间保  相似文献   

4.
政府有目的、有计划、有条件地开发特色文化、发展特色经济,要解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要有效地保护地方生态资源和保护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性生态资源有效地规划、实施、保护。 作为地方性政府,需要制定区域性可持续性发展规划,该规划必须把保护“生态资源”放置第一位,第二步从保护有效的结果上去发展地区性经济开发。同时,在设计和制定“规划”初期,要充分认识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性及树立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意识。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随时要回头检讨政府在执行持续性发展计划时,是否削弱地方性特色文化、削弱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地震后,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如何实现快速地恢复提升成为重点。其资源与区位优势将成为龙门山旅游区规划的重点,从都江堰自身条件的分析出发,剖析其与龙门山旅游开发的结合点,以求都江堰的旅游业恢复提升与龙门山旅游开发相协调,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鹏 《今日科苑》2010,(12):37-37
利津黄河生态公园在选址、场地现状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建筑设计等方面都着力突出自身的特点,规划尤其注重在"黄河、文化、风情"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与原有资源的恢复、保护间的相互协调,共同在黄河沿岸演绎出一首自然与文明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7.
苟克宁 《科教文汇》2008,(7):113-113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和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其正在被社会各部门所广泛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为合理地协调与均衡土地资源供给与需求间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国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土地利用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很多不协调,本文欲从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入手,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地质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依托载体,其价值演化研究对于地质公园的发展具有导向意义,同时构成了制定符合特定时期地质旅游资源综合价值充分释放的政策依据。基于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历年规划文本,通过高频特征词提取,以特征向量中心性和中介度中心性为指标,对其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构成大致以2012年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即保护与开发兼顾时期和综合开发时期。第一阶段地质公园的特征较为明显,"地貌、公园、保护"三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保护、自然、公园、景观、旅游、景区"处于主导地位,"公园、保护"拥有最高的影响力度。第二阶段以旅游为主题,"旅游、景区、项目、规划"出现的频率最高,"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建设、服务"处于主导地位,"旅游"的影响力度最大。导致这种演化的直接原因在于经济利益驱动,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对地质旅游资源价值的定位是决定其价值取向,从而导致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决定了地质旅游的发展路径,是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内旅游产业的实践应用,而这种特征正是人地关系相互影响的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知识经济正在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并带来更好的际遇。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与实施,促使黄土高原生态建设进入了生态治理成效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文章系统总结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主要问题,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升、社会经济系统绿色转型、国土空间科学布局、全流域统筹协调治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衰退型老工业基地和问题型区域,是国土开发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地区,其振兴发展对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回顾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历史沿革和总结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文章从营商环境、创新驱动、资源外流等若干角度剖析了当前东北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考察了其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须关注的重大关系和须解决的重大矛盾,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生态保护、发展格局、经济结构调整等角度设计了振兴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盖美  周荔 《资源科学》2011,33(2):356-363
辽宁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海是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研究辽宁省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结果显示从1996年-2007年辽宁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度是由失调向初步协调发展;同时横向比较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与其它沿海省份的差异,结果说明辽宁省与其它沿海省还有一定的差距,并分析其主要原因。通过研究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用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信度高,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3S”技术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晓丽  贾若祥 《软科学》2005,19(3):67-70
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内涵,针对生态旅游与“3S”技术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指出通过充分利用“3S”技术优势,对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产品促销、产品质量管理等全过程实施可持续化管理,对于解决生态旅游中出现的非可持续性问题,实现经济、生态、资源与居民福利等的综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乌妹  张向前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7):218-222,226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仍是主导产业、对经济政策贯彻执行不力、地方之间发展不均衡、缺乏合作机制等问题。海峡西岸经济区统一战线具有其自身优势和资源,可以通过采取联系内外,合力研究调整产业结构的合理方法、民主监督,确保各项经济政策落到实处,协调关系,加强各市间的合作和协同发展等措施来为海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质遗迹是具有科学、旅游、科普及环境教育等多种价值的独特自然资源.现实中,在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顾此失彼的不协调现象,这种不协调体现在3方面:一是保护与利用的程度之间;二是各种利用方式之间;三是保护利用程度与资源品位之间.据此对区域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协调性分类,可与常用的成因分类相互补充.陕西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类型有单一保护型、单一开发型、保护利用双差型与正在协调型等,基本反映出目前主要的协调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协调策略:应尽快制定地质遗迹保护法,统一宏观管理体系,建立起权威的国家级和省级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系;根据实地情况选择相应规范的微观管理模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以促进科研、科普旅游、景观旅游有机结合及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资源的有效应用,森林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它的应用管理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要进行国有林场森林管护体系的健全,确保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满足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现代化的不断加深,科技、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激烈,而传统的民俗文化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渐渐变得重要起来。桂平的文化类型多样,具有自身特点的民俗文化资源和宗教文化资源,吸引着许多游客的到来。而民俗宗教文化旅游也成为本地区旅游的品牌,因此,对其进行开发,不仅对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而且对促进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丽丽  马晓龙 《资源科学》2016,38(9):1653-1662
地质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物的重要依托载体,其价值演化研究对于地质公园的发展具有导向意义,同时构成了制定符合特定时期地质旅游资源综合价值充分释放的政策依据。基于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历年规划文本,通过高频特征词提取,以特征向量中心性和中介度中心性为指标,对其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构成大致以2012年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即保护与开发兼顾时期和综合开发时期。第一阶段地质公园的特征较为明显,“地貌、公园、保护”三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保护、自然、公园、景观、旅游、景区”处于主导地位,“公园、保护”拥有最高的影响力度。第二阶段以旅游为主题,“旅游、景区、项目、规划”出现的频率最高,“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建设、服务”处于主导地位,“旅游”的影响力度最大。导致这种演化的直接原因在于经济利益驱动,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对地质旅游资源价值的定位是决定其价值取向,从而导致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演化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决定了地质旅游的发展路径,是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内旅游产业的实践应用,而这种特征正是人地关系相互影响的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口控制、耕地资源保护以及发展粮食生产等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地区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其社会经济发展有赖于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及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与优化利用,以及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目前,人口增长对耕地利用、粮食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压力,正因为如此,探讨人口与耕地、粮食间的相互作用与反作用并采取措施协调它们间的关系,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至彻底改变贫困面貌,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试论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的拓展与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戈  严力蛟 《科技通报》2009,25(4):492-497,502
回顾了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发展的历史,并以现代景观规划的六步骤为主线,从五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的成果,并针对各个研究组分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同时从宏观的角度指出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发展的趋势,认为单纯的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的多学科的需要,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应该大力加强与其他学科,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未来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中,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和技术支撑上得到全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