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文学作家中拿"伦理"作为作品主题的人不多,谭恩美算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其中做得有声有色的一个,在她的作品中爱、恨、生活、矛盾、冲突等等一系列必要的文学元素,其基础都是因为"伦理",谭恩美笔下的"伦理"是一种共存共生的关系,是一种情感在社会的变化过程,谭恩美笔下的人相存相依,最后又在情感上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29):171-172
小说《喜福会》作者是美国华裔人谭恩美,她生活在两种文化中,真实经历体验了两种文化间的差异、矛盾与融合,作者重点描写了移民母亲与美国女儿间的冲突及最后的沟通、理解,从描写故事中阐述了中美文化存在矛盾对立,但又存在文化间沟通交流最后达到融合的可能性及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谭恩美小说创作的关键词。身处中美双重文化背景的谭恩美,在作品中既流露出对"他者化"中国的东方主义叙述,又揭示了来自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华裔)的歧视与排斥。她同时意识到中国文化是华裔在异域环境中去化解﹑协调﹑平衡各种冲突和危机的智慧和法宝,甚至成为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本质、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决定了高等教育是一种伦理性存在,它具有文化传承、创造可能生活的伦理追求。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经济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冲突、知识本位与生活取向的冲突、政治逻辑与学术逻辑的冲突。要消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伦理冲突,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伦理基础;以"人之幸福"作为责任目标追求;以"生活与生命全域"作为内容主线。  相似文献   

5.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坛上的新生代作家,虽出版了仅三部小说,已赢得了评论界和普通读者的好评。本文叙述了谭恩美在中西文化夹缝中适应的心路历程,分析了她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强烈的东方意识,以及东西方读者对她的作品有可能产生的不同的兴趣点。  相似文献   

6.
谭恩美是当代广受好评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她善于利用富含东方色彩的元素构建横跨东西方文化的小说世界。"鱼"这一意象在她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彰显文化冲突、善恶对抗,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相似文献   

7.
美籍华裔谭恩美笔下的《喜福会》作为一个能代表中美两种文化差异的小说,在文学史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中反应了两代人之间的误会,冲突,到最后彼此间的相溶,相通。中美文化最初间的冲突,到最后两种文化能和谐相通。从侧面也同样反映了中国在历史的长卷中的历史沧桑到现如今的蓬勃强大,这中间的不易与拼搏。现今的华裔终于可以理解上一代的做法和对祖国深刻的尊敬。  相似文献   

8.
论《灶神之妻》的三维叙事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恩美的<灶神之妻>既继承了<喜福会>中对异质文化冲突、母女关系、族裔属性等主题的探讨,又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述话语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作品中,谭恩美搭建起三维叙事空间结构,将华裔母亲和美国化的女儿之间的现实矛盾和冲突放在小说的开端;将一位饱经夫权压迫、战争创伤和种族歧视的华裔母亲放在小说叙事的"前景"地位,赋予她"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视角,讲述人生的经历;同时又将中日战争置于小说叙事的"背景"之中.第一个维度揭示出美国社会中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表现了作品的深度;第二个维度凸显华裔女性的形象和声音,体现出作品的力度;第三个维度以历史事件丰富作品的内涵,深化作品的主题,赋予作品以历史的厚度,并在西方读者中获得一种"移情"的效果.从形式技巧入手对谭恩美作品加以分析,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审美视阈.  相似文献   

9.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小说《喜福会》中主要描写了四位母亲和她们的女儿之间由冲突走向融合,展现的是一幅中美文化交流的画卷。在小说中,母女冲突不仅仅是由代沟引起的,其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文化冲突的问题,四位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母亲与她们出生在美国并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经历了文化冲突、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误读到文化冲突——《沉没之鱼》中的三个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没之鱼》体现了谭恩美对于文化冲突问题深刻的伦理思考。通过对小说中的“鱼”、“子宫洞”、“神之军队”等意象的表现,作家探讨了东西方文化中的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并存和相遇,以及在这种相遇中必然产生的矛盾与冲撞,并认为,如果缺乏必要的沟通、对话和理解,就必然会导致一种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以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其小说<喜福会>中,通过母女关系反映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与最后的融合.除了其他文化价值之外,谭恩美独具风格的叙事艺术也极具魅力.  相似文献   

12.
《拯救溺水鱼》是当代著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生存困境以及伦理选择,揭示了人与人、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对立关系,并尝试着建构一种人类生存的共同伦理观,即爱的生存伦理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拯救溺水鱼》是谭恩美关于爱的生存伦理观的一次探寻之旅。  相似文献   

13.
谭恩美1989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作为一名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强势文化的压迫下,她的作品流露出很深的后殖民特色。本文即从后殖民角度,探讨小说中人物和小说文本的后殖民性。  相似文献   

14.
质量伦理在当代社会经济中不再仅仅是附属于商业的职业伦理,它是当代经济活动或企业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在伦理机制,是经济制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质量伦理意味着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国家经济竞争力,它对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避免畸形经济的健康经济、高生活质量标准的经济具有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质量伦理在当代社会经济中不再仅仅是附属于商业的职业伦理,它是当代经济活动或企业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在伦理机制,是经济制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质量伦理意味着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国家经济竞争力,它对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避免畸形经济的健康经济、高生活质量标准的经济具有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中探讨了文化身份问题,并揭示了她对文化身份这一问题的深刻理解。在作品中,谭恩美讲述了四位华人母亲和美国女儿之间的冲突以及和解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母女们文化身份认同的过程。笔者紧扣文化身份这一主题,尝试应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以及他对文化身份认同和杂合性概念的阐述,对母女们的文化身份认同过程进行解读,意在为《喜福会》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同时,也为华裔和其他移民或族裔群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构建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生态小说作为一种虚构文体的表达,形成了具有生态思想与理念的审美维度和价值范畴,主要表现为自然取向、末世情绪与生态理想;新乡土叙事与空间意象;城乡伦理价值的冲突与迷失;超越种际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8.
谭恩美在其第四部力作《接骨师之女》中,又一次再现了她一贯的主题——居美华裔母女之间的隔阂和冲突。借助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进行分析,便可注意到"失语"作为一种现象经常出现在文本中,母女三代人以不同的方式受到"失语"困扰。作者谭恩美将三个人不同形态的失语巧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历经挫折后,三位主人公各自做出努力,力图打破"失语"的困境,找回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分析了《荆棘鸟》女主人公梅吉一生四个重要阶段的遭遇和抗争,证明这部小说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古典悲剧的现代悲剧:构成古典悲剧冲突的双方各自具有伦理力量的合理性,而梅吉的冲突对象则是无穷无尽的荒诞,而且正是这种荒诞最终毁灭了她的幸福。该小说的审美意义在于塑造了梅吉这一现代悲剧人物形象,她那无望而不懈的抗争给人以另一种震撼。  相似文献   

20.
无名女子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处女作《女勇士》中塑造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面对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自我与社会的冲突,守活寡的她逾越了自身的伦理身份,与人私通,怀有身孕,违背了身处的伦理禁忌,导致追求爱情和人伦梦想的破灭。然而,她选择用死亡的方式向封建礼教和男权社会宣战,完成从父权制下的一名"悲女子"向"反传统伦理女勇士"的转变,从而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