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这个课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研究甚多,但看法不一,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观点:一是根据学校体育本身的作用,提出学校体育本身的目标,如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根据学校体育的作用和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提出学校体育的目标,如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本文认为仅从学校体育本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生体质下降谁之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事实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在追究原因之时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学生体质下降有广泛的社会原因,学校体育不能为之承担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就应当从学校体育中找。看来两种观点均有不足之处。于晓东、张春宝、郑伟锋等老师的文章能较为全面和辨证的分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所在,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发。但是,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多从学校体育中,特别是从体育课程中寻找原因,对我们改进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因为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略论终身体育与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改革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孟刚 《体育科学》1993,13(5):21-23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重要的发展方向,终身体育对学校体育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尽快建立顺应现代教育思潮和体育思想、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经济建设发展的体育教育新体系,以及寻求建立新体系所依据的原则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认为,突破口在于必须大胆实现观念上的彻底转变,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拓宽体育教育目标,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立足现实,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4.
略论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学生本性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相结合是体育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的理论基础,并依据上述理论基础设计出以财经教育发展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基点,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的体育意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路。在课型上,提出了一、二年级开设选项课,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的观点;在教学内容上选用了同学们喜闻乐见并具有广泛性的体育项目,阐明了课外体育锻炼、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素质的重构等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考体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考体育政策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能够增强人们对体育课和学生体质的重视程度,以及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等.中考体育政策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思维框架,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要促进中考体育政策运行必须从增强对体育重要性认识、加大体育投资、坚守公平原则等方面做起.学生身体素质的切实提升有赖于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的变革,要实现这一目标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育人为根本,以育体为己任,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有的同志对学校体育的教育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把“育体”片面地理解为“培养身体”或“增强体质”,这就把学校体育混同于群众体育了。其实,“育体”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它不仅包含对学生进行直接的身体培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包含对学生进行有关体育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尽管完成得并不理想,但自1952年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7.
<正> 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或育体为本,这种主张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所赞同的。但个别同志认为学校体育以育人为本,并借此批评以育体为本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认为以育体为本是片面的。在笔者看来,学校体育以育体为本跟以育人为本没有矛盾。以育体为本反映了学校体育的特有属性。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学校德育、智育、美育的根本所在,离开了育体,就体现不出学校体育的特性。实际上等于忽略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体育,偏离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目的。辩证地看,育体是育人的一部分,二者不可对立。以育体为本,是不是就不要在学校体育中向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呢?当然不是,体育教学不是单纯的健身知识技能教学,体育课也不是单纯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份。其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总体而言,现高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放在“发展三基”上。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教学形式还是苏联五十年代那种传统传习教学模式。满足于近期效益,把学生在校体育课期间体质的增强,某些运动项目技术的提高,作为体育教育的目标。对体育教育的研究,也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和体育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浅谈体育课的三项基本任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粉碎“四人帮”后,体育界的学术讨论十分活跃,学校体育理论的研究有很大进展。特别是关于体育课任务的讨论,逐渐深入。到目前为止关于体育课任务的讨论,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见解:第一,认为体育课应以身体锻炼为主,体育教学内容宜少宜简,不主张用竞技项目作为锻炼身体的教材;第二,认为体育课主要的任务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过程,身体自然地就会得到锻炼;第三,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把增强学生体质和教授知识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或称结合起来)。另外还有  相似文献   

10.
体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以增强人的体质、锻炼人的意志、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人的生理、心理和谐发展服务的教育实践过程。体育社会化是由体育本质和功能决定的,也是体育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也发生着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体育的社会化产生了强烈的实际需要。作为专业体  相似文献   

11.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身体素质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必然会影响体质的增强。目前学生体弱多病,身体肥胖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达标成绩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严重影响学生体质的增强。针对目前体育教育的形势,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男学生达标成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是学校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校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而德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质,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活动。体育不仅与智育联系广泛,而且具备德育功能。因而,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把握和挖掘体育的德育功能呢?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和总结,充分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才能明确体育教学目的的多目标性。孤立地强调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或者片面地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要传授体育知识,都是与系统论的思想不相协调的,也是不利于学校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的。一、树立体育教学目的的多目标性观念,必须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由于传统教学科目的机械划分,久而久之给人们造成一种形而上学观点,以为德育课、自然科学和专业课、体育课、美育课的教学彼此之间毫无联系,于是,担任各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各自偏于一隅,更不要说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了;而对于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不化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是整个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又与数理化等其它文化课有所不同。学校是否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要看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看是否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因为学校体育除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养的任务外,其根本任务是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同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学校体育成绩的考核办法,不仅要能检查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能促使学生经常地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养成自觉地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目前虽然有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中规定了考核的项目和标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高校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场所,需要将思政课程与体育体质测试相结合,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文对高校推进思政课程融入体育体质测试中的建设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将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方法等融入体育体质测试中,并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具体的实践措施和建议。总结全文的观点和建议,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与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以"增进学生体质、传授'三基'、增强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为主的学校体育目标相比,在观念上是一个突破,对于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创新意义。但是,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对于学校体育促进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无论是理论依据,还是实施策略,都缺乏研究。从基本概念到具体的操作手段、评价标准,都亟待研究和论证。例如,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关的基本概念,社会性发展、社会化、品德与个性等等,尚有待界定。再如,社会适应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可操作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与学校教育其他学科相比,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哪些特点,效率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学校体育学术领域,研究则刚刚开始,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研究的滞后导致了体育教学实践的困惑和一线体育教师的无所适从。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从本期开始,专门设立"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专栏",围绕"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个专题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进行专门讨论的空间,搭建一个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科研人员、教研人员、一线体育教师及学校主管领导都可以参与的交流、研讨平台。本栏目专门聘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吴键博士担任栏目的主持人,负责专题论文的组稿,引导不同观点的争鸣,组织教学实践的设计,并且对相关论点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7.
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目标达成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少年学生体质关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要以学校体育为主战场,以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为抓手,优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达成学校体育目标.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价值观的转变为重点,以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为主要措施,为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增强营造良好的环境,使系统内部形成合力,以促进学校体育的阶段目标和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终极目标都得以圆满达成.  相似文献   

18.
健康体育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广大体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课题,结合健康体育理论来探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及实践,是非常有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6年《学校体育》第4期发表了杨明远、李小萍同志《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一文,在学校体育理论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学校体育》在1987年第3期,又发表了李行同志《对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讨论》——与杨明远、李小萍同志商榷的文章,同时开展了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专题讨论。有些刊物也转载了杨、李两同志的文章,并同时发表了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近一年来不同形式的争鸣,当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增强学生体质到底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还是唯一目的。一种观点认为:学校体育具有多种目的,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他们批评“唯一目的”的观点是传统的生物体育观的反映,在哲学上是形而上  相似文献   

20.
<正>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思想、观念、方向的具体体现,它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我国现行体育理论教材和体育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规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学习、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多年来这一教学目标一直指导着我国的体育教学,但教学实践表明,这一教学目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一、缺乏严密的科学根据体育理论教材在论述这三方面目标的关系时,指出“三项目标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应在教学中全面加以贯彻。”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往往难以将其统一起来,全面贯彻。究其根本原因,这是因为增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