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龚举善教授《走过世纪门》是一部有着较高学术价值的报告文学研究专著,其学术理念、本体思路、对报告文学主题的分析、对全球视野下纪实文学的宏观把握以及开放的结构形态,是对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晖教授主要致力于现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现当代中外非虚构文学和影视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其中以报告文学为主体的中外非虚构文学研究,在目前国内廖领域的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依据本土报告文学丰富的创作实践,在前人理论建构的基础之上形成恢复、发展和创新三个阶段。总体上看,20世纪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虽然在话语设计、方法优化与体系建构等方面问题不少,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中所显露的诸如独特的文化人类学视角、恢宏的历史框架、深厚的文化生态等新维度,昭示着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个性化、体系化品格的渐次生成。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1977~2007)30年来,受改革开放这一核心时代语境的刺激,中国报告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曾一度跻身当代文坛的主流位置。从文化发生学角度考察,转型期的报告文学与大时代携手并进,大体经历了相对自立又彼此关联的四个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萌生期,此期报告文学得益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随之而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此期报告文学的标竿性文本;二是上世纪80年代爆发期的报告文学景现,此期作品在保持并发扬批判性功能的基础上显示了理想的冲动与激情的风采;三是上世纪90年代调适期的过渡性报告文学创作,它们以沉静和理性为应对策略,为此后报告文学的多元掘进奠定了基础;四是力图转身与正本的新世纪初的报告文学建构,其开放性的“寻找”姿态可能预示看报告文学的下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5.
国际报告文学产生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产物,记录了国际工人阶级奋斗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宏伟历史。恩格斯不仅是革命导师,也是最早书写工人苦难的作家,马克思以最快的速度将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斗争以气势磅礴的气概和惊天地、泣鬼神的笔墨展现出来。他们开创的底层书写和英雄战歌引领了国际报告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许多跨国写作的杰出报告文学家,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作品,堪称近代“艺术化的历史文献”。国际报告文学不仅受到革命领袖的重视,也成为广大人民认识历史进程的教科书,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不少国外有识学者将经典报告文学评为“20世纪百佳文学作品”,国内学者多次举办国际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德国开展了“国际报告文学评奖”活动。这些都表明了“国际报告文学”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得到国际作家和学者的共同认可。“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筹划编选《国际报告文学经典作品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初步梳理了国际报告文学近200年的产生发展历史,作为编选者的思路参考,并借此和同行学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尹均生教授对国际报告文学的研究作了开拓性贡献。在这个广阔的领城内,他路近30年的努力,在中国开展埃德加.斯诺及其《红星照耀中国》的学术研究,写出几百万字的论文,出版了11种著作文集,瑶养出我国第一批国际报告文学研究生,主办参加20多次斯诺研究学术会议,为中美人民友谊谱写新的篇章,为中美文化交流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7.
范香果的《最后的堡垒——21世纪中国教育最新报告》,披露了贫困学生因高昂的学费上不起学而酿成悲剧,并理性地思考分析了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本文以此为例,指出了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有所弱化,报告文学的政论性尤显重要;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不仅需要讴歌真善美的赞美报告文学,更需要抨击假丑恶的呐喊报告文学,以扬利去弊,推动社会进步;要发挥报告文学政论性的这一优势,这就要求报告文学作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社会与生活,善于发现揭露社会弊端.并从思想家和政论家的高度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全国李四光研究学会名誉理事、国际报告文学学会第一副会长、国际政治学院黄钢教授,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参加李四光学术讨论会期间,应邀来校讲学。黄钢教授对李四光很有研究。他在《学习李四光》的长篇报告中,高度评价了李四  相似文献   

9.
报告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当中一个最年轻的文体,20世纪20年代已产生了初具报告文学文体特征的作品。但报告文学这一名称的出现并得到长足发展,还是在1930年“左联”成立以后。报告文学在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个创作高潮。  相似文献   

10.
我刊顾问尹均生教授1998年主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报告文学研究”栏目,本人所撰写和组织的报告文学研究论文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最近,一本权威性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举行首发式。该书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中之一种。该汇编收集了新时期30年文学研究的资料,注重“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以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各种文学体裁的研究成就和理论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参照和理论依据。汇编的《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1.
当代报告文学评论家约翰.凯里提出了评价报告文学的两条标准,即作者的观察力与写作的质量。作为报告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充分展现了埃德加.斯诺敏锐的观察力与简明、形象的文字描述。  相似文献   

12.
《西行漫记》作为报告文学的经典之作 ,不仅树立了新闻报道的丰碑 ,而且创造了信息传播的奇迹。斯诺从新闻的采访感知到内孕外化以及传播导向的整个过程 ,无不体现信息运动的客观规律。《西行漫记》丰富的信息学内涵使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学中,作为边缘体的报告学的写作始终处在新变之中,但随着体意识的强化,作为学的“一族”,其本身也有着某些相对稳定的“积淀”因素。从新时期报告学在内容上表现出的理性化思维、社会学意识、学术化倾向,对报告学写作主潮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学理性思考,从一个角度对新时期报告学给予了界定。  相似文献   

14.
在所有的写作中,报告文学是最艰苦的写作,难度最大的写作,也是最吃力不讨好而且充满了风险的写作。当下,客观公正的报告文学之所以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只能说我们对报告文学的评价体系以至于我们的价值观本身已失去了最基本的公正,甚至发生了致命的倾斜。而在这种倾斜的状态下,要恪守所谓公正的立场是多么难,要恪守独立调查、独立思考的立场又有多么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告文学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就是中国古代的记实文学。但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文体,它又确实在外国报告文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下,与"五四"新文学同步而蓬勃发展起来,如今已成为国际报告文学的强盛劲旅。但对于报告文学"文学性"的质疑,至今不绝于耳,笔者认为,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以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时代的艺术化文献,独立于世界文坛。我们只有从国际报告文学发展的视阈,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报告文学的时代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关报告文学“创作繁盛,研究滞后”的看法已流行多年,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对2010年度包括理论建构、理性批评、书评推介在内的广义的报告文学研究的检视,我们发现,视野宽阔、焦点集中、方法多元、平台很高是突出特征。切入该年度报告文学研究的内部面相可总结为六种成果。其整体性欠缺在于:文体概念相对模糊,深度研究有待加强,比较研究明显不足。这些“年度缺憾”,基本上代表了新世纪以来国内报告文学研究的总体状态。  相似文献   

17.
虚构,既是一个故事材料问题,也是一个叙述方式问题。面对同样的非虚构题材,因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会一定程度地发生实录与虚构分野。因此,报告文学的生命线———不可虚构性,不仅应该从其对象的真实性中去寻找,还应该从叙述本身的真实性中去寻找。同时,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也不仅是叙述对象范畴,还应该从写作姿态、叙述方式上理解。因而,不是"展现"(showing)式叙述,而是以作为叙述者的记者的行走、采访等"在场"的"讲述"(telling)式叙述构成其主导性的叙述方式。这应该成为报告文学文体叙事学的基本规定性。  相似文献   

18.
习惯上,人们对报告文学的体式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划分。前者有人物报告文学、事件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后者有传记式报告文学、书信(日记)式报告文学、札记式报告文学、访问记式报告文学等。但从创作实践考察,则还有诸如政论体报告文学、调整报告体报告文学、时事评论体报告文学、游记体报告文学等鲜有人论及。本文择其要者,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9.
梅洁是我国转型期坛颇具活力的散和报告学作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她的报告学作品《山苍苍,水茫茫》和《西部和倾诉》先后获奖,掀起广泛而持久的阅读效应。就体品格而言,全景式反映郧阳人民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的《山苍苍,水茫茫》更多地表达了报告学的本性复归,并为90年代的报告学书写提供了鲜活的范本。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清醒的自主意识和大胆的形式革新;博大的母性情怀和激越的父性言说。这些品格无疑为新世纪报告学的拓进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照。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的报告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归理性的写作风格,由衷地歌颂社会进步和英雄人物,理性地剖析批判社会问题,沉静深入地挖掘历史是其发展的三大特点。在社会全面转型的九十年代,报告文学创作的价值是不应被轻易否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