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小说的诗化境界是其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小说的抒情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象与外在物象相统一的“诗化形象”;而小说中动人而真挚的情感,又使其小说具有情韵美,并且有着诗的意境.这三者的合谐统一,使他的具有了“诗化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和郁达夫的主观抒情小说分别塑造了“爱牟型”形象和“于质夫型”形象。前者以傲然抗世、追求个性与完美的性格形成愤世情结,后者以抑郁、自伤而不乏追求美好的性格形成自卑情结。郭氏以散行的文体和诗化的心理结构使小说产生了意绪化的审美效果,郁氏则以诗化的结构使小说产生了意境化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3.
精怪小说由来已久,数量众多,成为小说中的一大类别.蒲松龄在精怪小说的创作中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创新.创造出全新的精怪形象,使《聊斋志异》中的精怪小说达到了艺术上的最高境界。他对精怪小说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巧妙处理精怪形象身上的物性、神异性、人性的关系;赋予精怪形象高于人的品性;增强精怪形象的文化蕴涵;诗化精怪形象的生活环境:用趣笔.增强精怪小说的喜剧性:强化精怪小说的神秘描写,使小说产生强烈的神秘美。从而使精怪小说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孙犁小说不仅在内容上权力表现他心目中“美的权至”,而且在艺术构思上追求诗意美与灵性美,在艺术表现上注重诗化意境的营造与抒情氛围的渲染,在文体与结构上追求散文美与简洁美,在语言上追求清新美与明净美。  相似文献   

5.
小说诗化,是现当代小说一个重要特色。诗化小说的抒情艺术,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素材处理的以小及大、侧面切入,着意于对“美”和“情”的发掘上;对人物刻划,着力于人情美;常常通过景物描写和氛围的创造着意构造诗的意境;结构散文化;语言既诗意盎然又朴素自然。  相似文献   

6.
束龙霞 《学语文》2003,(2):12-12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本不要求有抒情文学的意境。但随着文体的发展,以及一种文体与其他文体的交融渗透,现代小说,尤其是一些短篇小说,有意识地掺入了诗歌的一些手法,具有了诗歌的某些特征,成为小说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即“诗化小说”。这类小说,或注意画面与抒情的融合,或注意写实与象征的融合,或注意形象与哲理的融合,从而使作品创造出一种融彻的意境。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何立伟的《白色鸟》,便是一篇成功的诗化小说。《白色鸟》通篇象征意  相似文献   

7.
阅读小说是一种美妙而丰富的体验.如果像论说文那样使鲜明的主题在小说中直接出现.就会显得无趣。康德说:“形象大于思想。”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两位哲人都认为艺术不必直接说出思想,而应由形象来传达。小说也是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追求小说艺术形式的革新,追求小说的诗意化。她提出了诗化小说的理论,并且把诗化理论完美地运用于小说实践中,在小说中引进诗的因素,其小说具有浓郁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小说的空白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白”是汪曾祺小说写作中的重要现象。汪曾祺诗化语言气韵自生,淡化情节文气天成,放开结尾姿态横生。他的小说流畅如水,随物赋形,气韵流荡,天然充盈,流淌出心旌摇荡的生生之美。  相似文献   

10.
中唐的沈亚之将诗歌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他写的哀怨的故事符合“以悲为美”的诗歌审美心理,他的沉郁的情怀是社会因素,个人原因和文学传统构成的,他小说的意境完全借鉴于诗歌艺术,风格艳丽又高雅,华贵又脱俗.“怨郁凄艳”可以涵概他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主将。其中篇小说《雪国》充分体现了新感觉派的艺术美,突出了人物对外界事物及人物的瞬间感觉,以流转自如的诗化语言,清晰地展现了唯美世界中的景象美和形象美。雪原、山野、黄昏这些略带哀愁的自然美与美丽、纯洁、善良的女性形象美是相映成趣,营造了小说凄美而迷人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复调”这个词来自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巴赫金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论家。他在对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研究中发现陀氏的小说中“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互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一种声音都具有充分的价值,它们组成了真正的复调”,巴赫金因此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为“复调小说”。他认为,在“复调小说”里不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统一的作者意识,小说不是按照这种统一意识展开情节、人物命运、形象性格的,而是展现具有相同价值的不同意识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种“非主流”的小说逐渐走进广大师生的视野。其中,诗化小说融合了小说与诗的特点,有意淡化人物与情节,散发着特有的诗情画意。文章以《百合花》《哦,香雪》《荷花淀》三篇诗化小说为例,在“互文联读”中挖掘小说的诗意之美和诗化之因,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尼采诗化哲学的特点是“真”与“美”的同一,他通过构建“悲剧哲学”建立了他的“诗化哲学”的体系;尼采的“诗人哲学家”是“全新类型的哲学家———艺术家”,以非理性的“直觉”认识世界,表现了尼采哲学的“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老舍与唐代传奇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老舍的接受系统中,唐代传奇小说占有重要成分。唐传奇对老舍的影响:一是传奇性和侠义观。但老舍的侠义观是与人道主义、正义感、民族精神结合的,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性;二是婚姻自主要求和至贞至诚的爱情观。但老舍写出了追求与压抑的爱情婚姻形态,并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三是唐传奇小说富有诗意的写法,吸引老舍对小说的诗化之美的追求。但他不用插入诗赋的方法,而用多种象征手法,营造整体意境,以显示小说的诗化之美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是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作家。他长期生活在西方社会,对国内的社会颇为陌生。然而在民族自尊感和抗日爱国热潮的驱使下,他创作了多部才子佳人小说。这些作品贬儒倡道,可读性强,表达了其爱国情感和对东西方文化思考等重大而严肃的主题。林语堂写才子佳人,但并不宣扬色相。他笔下的少女形象,不光是具有生理形态上的自然美,更透露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理性的审美观照。读林氏的小说,虽然给人以生活源泉枯竭之感,但不能不折服其小说,特别是《瞬息京华》乃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孙犁诗化小说的特色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诗意自然风光与战争之残酷、丑陋的对比,有力回应了“抗战”的时代主题;二是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史传小说中较常见的“正邪对比”原则和“夫唱妇随”的母题。从而使其诗化小说既具诗骚神韵,又兼备传奇风骨。  相似文献   

18.
何立伟:从空白中求索无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伟在小说创作中,特别是在他的诗化小说创作中,非常注重艺术空白的营造。在诗化小说的空白中蕴涵着深层的意境美;而在更多的作品中,则通过艺术空白烘染出雾状的情绪氛围,丰富了生活和人物的具象描绘,同时也寓涵着作家心灵的跃动。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诗美体式,在承继中有创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确立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审美特质.对现当代作家诗化小说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古代小说对世界多元化小说审美格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学者们常不无自豪地认为:与西方美学重“模仿”而导致“典型论”相异,中国美学重“表现”而产生“意境论”;而在这一艺术传统熏陶下的中国小说,便具有了某种诗化性格。高尔太先生就指出:“不论小说戏剧是否确是从诗歌发展而来,中国的戏剧小说都有浓厚的抒情性,同中国诗的性质相近。”诗化作为中国小说中特有的普遍现象,在承认这一有目共睹的事实上,人们的态度基本一致;只是在对诗化本质内涵的认识上,我们发生了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