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灾区”,多少年以来.老师们一直抱着简单的教学方法.逐字逐句地“啃”文言文。至此.文言文教学己异化为一种纯语言知识的机械训练。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其结果是:学生除了可以勉强应付考试以外.文言文能力根本没有得到培养与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常规教学采用教师按部就班逐字逐句满堂讲,学生规规矩矩密密麻麻记一书,教师觉得不讲解学生“学不懂”,学生觉得懵懵懂懂离开老师“啃不动”,课堂教学成了“师讲生记”的固定模式这样的教学使文质兼美的文章灵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历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如同初中文言文教学一样,仍多采用串讲法,即逐字逐句地串讲翻译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畏学”“厌学”。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建立一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便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往往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常态课.重字词,翻译,教师常常“一言堂”,逐字逐句串讲.基础知识落实了,课堂却沉闷不堪,让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公开课,重表演,课堂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却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追求文言文教学“活”与“实”的统一.陈翠微老师执教的《孙权劝学》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汉语言发展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对文言文往往采取“熟读———逐字逐句翻译———背诵”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违背素质教育的规律,而且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积极性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们语文教研组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极学习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文言文教学的新尝试,采用“四读法”教学文言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仿读摇仿读是基础。“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但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白话…  相似文献   

6.
当前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让学生记笔记,背考点,这样往往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如果改“串”为“导”,引导学生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情境下进行探索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那么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必须为学生找到一条“捷径”.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爱上文言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学好文言文,“读”字摆在首位。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样文言文将会受到学生的宠爱。  相似文献   

8.
不论教学怎么改革,文言文那一套串讲的方法至今都没变:逐字逐句,从头到尾,无所遗漏。学生为了考试,不得不认真听,教师怕学生弄不明白,恨不得学生把翻译整个都背出来。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单调、机械、沉闷,效率也比较低。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和”——交融贯通。  相似文献   

9.
张双龙 《甘肃教育》2011,(13):51-51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文言文的教学无非是教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讲解,即“串讲”,学生则埋头苦学,一字不落地记录,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学生翻译文言文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却不见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一讲到底”的现象。常见一些教师拿着课文逐字逐句地给学生翻译,然后不厌其烦地讲解文言文词句的用法及含义,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一篇又一篇,一年又一年地就这么教。殊不知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学模式,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只重“言”而轻“文”。这里的“言”即词句的含义,“文”即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过去那种将文言文逐字逐句的串讲法其实是把文言文当作外国语来教,文言文中思想和语言的精华都在老师对词句的“扩张”和“挤压”中流失了,剩下一堆“碴子”让学生何以下咽?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逐字逐句讲解课文,甚至教师让每个学生买本文言文翻译书,看一句文言文,看一句译文,丢掉“拐棍”(文言文翻译书)就不会译了。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教学经验,归纳出四步教学法。  相似文献   

13.
<正>一篇文言文,应该怎么教?不少语文老师会习惯性地采用串讲法:先逐字逐句疏通讲解课内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再围绕文本内容、主题思想等提出一些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最后归纳总结,布置任务(背诵、过关单等)。这样,就算完成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了。这种常规教法,对教师而言简单易操作,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也不难理解学生把文言文列为“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之首了。令学生望而生畏的文言文究竟怎么教?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或当地方言就算了事的办法必须坚决抛弃”,“在阅读的时候,标记全篇或全书的主要部分,有力部分,表现最好的部分,解读、欣赏”。这就是说,文言文教学不宜采用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而应善于捕捉文本重点和精彩部分,点引学生读悟,培养“解读、欣赏”能力。那么,怎样捕捉文言文教学中的重点呢?笔者从教材和学情出发,确定文言文教学应重点着眼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徐秀玲 《成才之路》2011,(30):78-78
文言文,是中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学习一定的文言文,有助于语言运用更灵活简便。但是分析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以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为主——解释词句、分段,再概括层意与中心,方法千遍一律,费时低效。这样长期下来,不仅学生乏味,教师自己也感到厌烦。文言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了改变这种观点,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二是接受文学遗产;三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很注意词语教学,为了理清词句,大多采取逐字逐句的串讲法,似乎文章仅仅是文言词语的堆砌,即使一些所谓的分析,也仅仅是附带着对文章内容粗略地梳理。  相似文献   

18.
李瑛 《教书育人》2010,(9):59-60
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句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了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9.
钱梦龙先生说:“多少年来,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释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甸甸清楚”。文言文教学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嚼烂了喂”,“满堂灌”,生怕学生这不知道,那不懂得,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读,虽然文言文改革喊了又喊,可是文言文教学却仍是春风吹不到的“玉门关”,效果自然是:“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历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如同初中文言文教学一样,仍多采用串讲法,即逐字逐句地串讲翻译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畏学”、“厌学”。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建立一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