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对王熙凤出场一段描写,一般分析皆重其肖像与服饰描写,其实,本文尚有一处“绝活”对全面了解王熙凤,深刻理解其内心深处极为重要。它即王熙凤见黛玉时那一段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此段语虽只有三句,但其中的内涵却大不可轻视。可以说此段话至少包含了五层深意:其一,王熙凤深知此时的黛玉孤苦伶仃,且来寄人篱下,这就极需有人去温暖那颗凄楚…  相似文献   

2.
王熙凤是《林黛玉进贾府》中众多出场人物中最精彩的一个,也是《红楼梦》中塑造得很成功的文学形象之一。对这么一个有着十分丰富内涵的人物,可圈可点之处很多。新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设计的犤课后练习二犦,要求学生赏析人物的语言,即体会语言文字是怎样把人物思想、性格等内涵深刻而生动地表达出来的。其中有关王熙凤语言的赏析有三句:1.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2.天下真有这么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3.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常常会读到一些由于某一个字或几个字用得特别精妙传神而把人物描绘得出冲入化跃然纸上,把景物状写得形神逼肖“如在目前”的令人拍案叫绝的例子,《红楼梦》第三回中有一段描写王熙凤与林黛玉见面的情景: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  相似文献   

4.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被刻画得极其成功,非常传神。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完全能领略到曹雪芹这位艺术大师在塑造人物方面的高超技艺。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深得贾府“老祖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主要从四个角度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王熙凤的泼辣和虚伪等性格特征。1.写出场。本文在写人物的出场时,方法不一而足,有的单独出场,有的集体出场;有的预先做介绍,充分铺垫、引起悬念。有的则出场后即以一连串的语言、行动描写让其充分亮相;有的只见其人而不闻其声。王熙凤的出场则是别具一格,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  相似文献   

5.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典型人物之一 ,也是曹雪芹笔下最动人最成功而又最深刻的人物形象之一。这里仅就王熙凤出场的一个片断来谈谈曹雪芹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在《红楼梦》第二回 ,贾母迎接疼爱的外孙女林黛玉到来后 ,王熙凤出场了 :……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有人笑声 ,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就这么一句话 ,我们仿佛听见了来人那格格的笑声 ,无所顾忌的说话声 ;仿佛看见了来人满面堆笑的仪容 ,急急忙忙的步履 ,落落大方的风度。这来人便是王熙凤。看去王熙凤是多么随和而爽朗 ,又是多么热情、能言善道的一个人。下面 ,曹雪芹又具体…  相似文献   

6.
李敏 《现代语文》2006,(10):29-29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如果仅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方面的描写进行赏析,概括人物形象,学生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但这只是停留在初中水平。怎样才能提升本课的鉴赏层次呢?可设想从人物的衣着描写着手,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达到从创作学角度鉴赏名著的层次。文中三次写到黛玉的外貌,都是别人眼睛看到的。在众人眼中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王熙凤夸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  相似文献   

7.
吴泓 《语文学习》2021,(1):29-35
红学家、北京大学张庆善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红楼梦》是我们这一辈子一定要读一读的书,或者说我们一辈子如果没有读《红楼梦》,如果不认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红楼梦》中的人物,如果不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那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1]如今,《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单元选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把钥匙去打开这巍峨的“红楼之门”呢?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极力夸赞:“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我今天算看见了(往昔在贾府可没见过)!”话要是到此为止,不要说面前的贾家三位小姐会吃醋,恐怕贾母也会恼的。这等于俗话说的“卖一个,搭一个(群)”,做的是赔本的买卖。但王熙凤毕竟是王熙凤,凭她的八面玲珑,是不会丢这么大的漏儿的,所以她紧接着就补充:“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结果让三位小姐和贾母皆大欢喜。我们若没王熙凤那般八面玲珑的素质,稍不留神就会“卖一个,搭一群”,费力不讨好。事例一:家长座谈会,家长全部到齐。班主任表扬前十名的…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进贾府》描写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情景 ,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展现了贾府众人的不同态度 ,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极为生动传神。一问一答之间 ,各人性情跃然纸上 ,对比读来 ,鲜明有趣。一、王熙凤见黛玉———表演见黛玉前 ,王熙凤刻意来晚 ,高声笑语表现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精心装扮 ,簇拥而入 ,显示了自己的富贵豪华。见黛玉时的“携手”“细细打量”后“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的动作 ,和忽喜忽悲、处处围绕老祖宗的一番言语 ,无不显示她的机变逢迎 ,世故圆滑。接下来的几句问话 ,颇令人玩味 :(王…  相似文献   

10.
<正>你觉得《红楼梦》闷死人吗?我到现在都还是觉得《红楼梦》很闷,更不用说小时候了。有人跟我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对付人的手腕特别厉害,我都很困惑:王熙凤这样就很厉害吗?有比妈妈的那些朋友厉害吗?大概因为我家里常常有很多"王熙凤"进进出出,所以我看《红楼梦》时,就觉得王熙凤还算"蛮正常"的嘛!也有人跟我说《红楼梦》  相似文献   

11.
赞凤姐王熙凤是我所喜欢的《红楼梦》人物,她泼辣、精明、能干,人称“凤辣子”,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角色。王熙凤的泼辣与精明能干在她协理宁国府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下车伊始,她就理出五件棘手的大问题,一一对症下药,都是药到病除。一次,有一个家丁迟到,她毫不留情让人拖出去打了二十大板,革了一月银米。从此宁国府众人都知道了“凤辣子”的厉害,再不敢偷奸耍滑,一个个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了。在王熙凤的主持下,一个乱哄哄的宁国府变得上上下下井井有条了。人们评《红楼梦》,对王熙凤多有垢病,尤其指责她的残忍与贪黩。比如…  相似文献   

12.
他——青铜,是一个不会说话.却会以全部的精力来照顾妹妹的男孩。她——葵花,是一个善解人意,乖巧懂事的女孩。他和她,是小说《青铜葵花》中的人物。我读完了《青铜葵花》,当轻轻闭上自己的眼睛时,书中的画面就在我的头脑里一幅一幅地展开来.青铜和葵花这两个闪亮的名字.便再也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3.
一、个性特征的外显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哭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只可怜我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哭道:“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吧!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曹雪芹《红楼梦》[简评]…  相似文献   

14.
邓宏春 《考试周刊》2007,(38):94-95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最丰满、最生动、最富生活气息的人物,这完全得益于她个性化的语言。本文结合《红楼梦》原著,援引数例王熙凤的语言,从机心、辣手、刚口三方面分析了她复杂的性格。同时,结合杨译本中王熙凤的语言的相关翻译,采用纽马克翻译理论作出适当评价,认为杨译以"语义翻译"为主,兼顾"交际翻译",成功地再现了王熙凤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5.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小说教学中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是重要一环,通过人物形象可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而要做到这些,应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黛玉,她虽是贾母的外孙女,但从王熙凤初见她时说的“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也可看出,与宝玉、三春等家孙相比,她毕竟外了点,加之她是…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在书中刻画的众多人物中,王熙凤是最具特色的人物之一,对于她的评论历来是贬过于褒,就王熙凤的个性作以分析,从而揭示其性格中所拥有的现代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大致情况。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对王熙凤的塑造我认为更是技高一筹、最为成功。王熙凤的性格历来被人们视为是一个精明能干,专权显胜,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阴险毒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在书中刻画的众多人物中,王熙凤是最具特色的人物之一,对于她的评论历来是贬过于褒,就王熙凤的个性作以分析,从而揭示其性格中所拥有的现代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带着学生一起梳理贾府人物关系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王熙凤可以在荣国府当家"。当时就有学生冲口而出:"因为贾母喜欢她!"底下的同学哈哈大笑,我趁机就问了:"仅仅因为这个就可以吗?大家想想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哦?是不是仅凭‘我喜欢’就可以成功的?"我又问那个同学:"你为什么认为荣国府不能是王熙凤当家呢?"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探讨起来。以前教这篇文章总是把重点落在人物的塑造上面,好像从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于是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较为光彩的一个人物,通过她在贾府中的统治地位,她的五辣俱全的性格、她的聪明才干以及她的出身可以分析出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既美丽聪明而又贪婪狠毒。她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人物,是她那个时代孕育和培养出来的"末世之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