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说宋朝有一位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郸书目》中写过以下的话:“诗书,味之太羹(gēng);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xī hǎi);是为书三味。”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综合起来的意思是说:读诗书、史书和名家经典这些书就像品尝用肉做成的佳肴一样。由此,不禁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细细回味,感觉教育就像一杯盛满酸、甜、苦、辣的美酒。  相似文献   

2.
据说宋朝有一位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郸书目》中写过以下的话:“诗书,味之太羹(ēn);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xīhǎi);是为书三味。”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综合起来的意思是说:读诗书、史书和名家经典这些书就像品尝用肉做成的佳肴一样。由此,不禁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细细回味,感觉教育就像一杯盛满酸、甜、苦、辣的美酒。点点柠檬酸每天,我们都用各种方式教育着我们的学生要诚信。但在今天,我们依然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课间操的铃声响起,中队长阳阳和副队长岚岚照例在班中来回踱步,检查同学们做眼保健操的…  相似文献   

3.
1、三味意指三种书的“味道”。三种书即经、史、子。典出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序》:“无若诗书之味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也。”又如宋代李叔《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 2、方寸本指心,后引申为心绪、思绪。如《列子·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庶(徐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  相似文献   

4.
历史词典     
三味书屋少年鲁迅读书处"三味书屋",究竟是哪"三味"呢?古人把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三味"指的是书三味,即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源出北宋李淑的《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意思是:读《诗经》,好像享受清纯爽  相似文献   

5.
写作三味     
<正>"三味"这个词,来自鲁迅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则认为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相似文献   

6.
在《三味书屋》一文备课和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 些疑问。正确解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课文时代背景,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现综合这些问题并作简要解答如下。 问:寿镜吾先生的书斋为什么取名“三味书屋”? 答:“三味书屋”在绍兴鲁迅故居附近。“三味”是指三种味道。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一书中写道:“诗书,味之太羹(gng),史为折俎(z),子为醯醢(xhi),是为书三味。”这里是用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古代的三类书,即经书、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寿镜吾先生将他的书斋取名  相似文献   

7.
大凡书店、书斋的命名,都有一定的含义,少年鲁迅读书处"三味书屋"中的"三味",究竟是哪"三味"呢?又是什么意思呢?"三味"指的是书三味,即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源出唐人李淑的《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  相似文献   

8.
古之学者对于读书,总是细细品味,津津乐道,把读书当成人生不可或缺的需要。《邯郸书目》中说:“诗书,味之太羹,史书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之三味。”太羹意为不加调味品的原汁肉汤,我国最早的不加雕琢的诗经就如同那原汁原味的太羹。而支书就比原汁的肉汤味道浓厚多了,因为它如同一份加工了的肉汤(折记)。至于诸子百家,那是精工制作的肉酱(酸酶),其味绵长,够人品味,因为书是百家争鸣的产物,体裁风格各异,争奇斗艳,异彩纷呈。将书屋名为“三味”,意在鼓舞率宰学子认真精细地好好读书(当然包括诗、史、子各类书),从中…  相似文献   

9.
古人把诗书子集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诗书味之“太雯”,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均为千锤百炼、精心推敲的佳作,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引导学生读出“美”味来。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三味书屋”的“三味”,有三种说法。据许饮文先生说,是把经书比作米谷,史书比作蔬菜,子书比作点心,这是一说。(见《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第二说是:“读经书味如稻梁,读史书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这是寿镜吾先生亲人寿洙邻先生所述。据此,有人将“三味”释为“米饭、肴馔、调味品”;亦有人将“醯醢”释为鱼肉  相似文献   

11.
大凡书店、书斋的命名,都有一定的含义,少年鲁迅读书处“三味书屋”中的“三味”,究竟是哪“三味”呢?又是什么意思呢?“三味”指的是书三味,即“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源出唐人李淑的《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味说”道出的是读书的精神享受不亚于食物带给人的快感。而我在开发黄浦区特色课程“说名道姓”的过程中,深刻体悟到了个中“三味”,和古人的虽不太相同,但那种成长体验和精神享受是一致的。首先,是趣味。特色课程的开发需要师生、课堂三方面的趣味相结合,才算真正的有趣。而在这三方面中,我非常认同《特色课程八解》的观点:“最首要的标准是学生喜欢,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曾写道:“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附插图).其中三味书屋的“三味”,一般说法是,古人说过“读经味如稻粱(大米白面),读史味如肴馔(美味菜蔬),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鲜美鱼肉).经、史、子诸书,是古时入学者必读之书,“三味”就是读此类书,其乐无穷的意思.至于那幅画的含  相似文献   

14.
书如阳光,沐浴其中,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众,现拾以“三”类之者,与大家共赏。读书“三味”与“三余”。绍兴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从寿镜吾先生达五年光景的读书之所,“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据有关资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取三国时董遇所说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  相似文献   

15.
少年鲁迅所读的私塾,名曰“三味书屋”,其“三味”为何呢? 对此,人们有不同理解。周作人认为,“三味”是指“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周芾堂认为,“三味”是指“经书如米谷,史书如蔬菜,子书如点心”;寿洙邻则把“三味”理解成“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1998年第7期《“三味书屋”命名缘由三说略评》一文说“三味”有“三说”:一是指读书有味,书屋后的腊梅有味和桂花有味,是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介绍的;二是指“读书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是指“再三体会玩味”。《略评》认为一说将读书之“味”与梅、桂之香味搅合在一起,失之于牵强,故不  相似文献   

17.
每每独自摩挲大小不一的书,闻吸清幽的油墨香,心中总是充溢着一股欢欣与愉悦。取出一册,慢慢翻阅, 怡然自得。古人读书有“三味”之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无法感悟到如此精深,但也痴书切切,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8.
每每独自摩挲大小不一的书,闻吸清幽的油墨香,心中总是充溢着一股欢欣与愉悦。取出一册.慢慢翻阅,怡然自得。古人读书有“三味”之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无法感悟到如此精深,但也痴书切切,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9.
古人曰;“读书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根也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数学使人周密,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我虽无法感悟其中的内涵,但也痴书切切,无可言喻。记得儿时,妈妈给我买了很多连环画和童话书,譬  相似文献   

20.
一、许钦文在《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说,“大概是把经书、史部、子书譬喻作食物的,经书是米谷,史部是菜蔬,子书是点心。”因为是凭借记忆,没有史料作证,所以加上了“大概”二字。二、1987年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有一种解释说,“三味是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子书味如醯醢。”这种说法是私塾先生寿镜吾的后人寿邻邻先生在《我也谈谈鲁迅的故事》一文中的解释。三、1981年10月7日玨人在《人民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