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隋文帝杨坚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礼乐文化方面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排斥前朝北周的礼乐文化,转而学习和借用北齐、南朝的礼乐文化。在改革的过程中,杨坚主要任用南朝投降的文人、士大夫进行改革。考察杨坚改革的动机,不难发现杨坚并非因为对汉文化的热爱而进行改革,而是以维护自身统治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杨坚的法制思想@王洪军$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湖北丹江口442700~~~~~~  相似文献   

3.
一杨玄感起兵的实际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考察一下杨素、杨玄感父子同掌握隋朝国家政权的杨坚、杨广父子之间的关系.原来杨素、杨坚都是弘农华阴人,都是关陇集团中的豪族.杨坚的建立隋朝和杨广的成为皇太子并继任皇位,杨素是一个最积极的支持者.杨坚总揽北周朝政时,杨素就协助杨坚平定了响应尉迟迥反叛的宇文胄.杨广之能够夺取皇太子的地位,先后消灭了他的几个兄弟太子勇、蜀王秀、汉王谅,也都是杨素替他画策计谋的.杨素被封为景武楚公,杨玄感的位至柱国,以及"前后赏赐,不可胜计";杨广在杨素平定了汉王谅的反叛以后,写了手诏去慰劳他,说杨素"乃建累世之元勋";这些都说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但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社会里,必然存在着特殊的对抗性的社会矛盾;即使是君臣、父子之间也会存在着利害冲突.杨坚父子、杨广兄  相似文献   

4.
文章肯定《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在张之洞法制改革思想演变过程中的地位,分析了张之洞法制改革思想对中国法制转型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在法制改革中他的礼教主张所具有的合理性及其对今天法制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深谙西律,毕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法制改革。在主持清末法制改革之时,他以西方资本主义法系的"轻刑"原则对《大清刑律》进行了重大改革,首次将实体法与程序法分离,并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商律。辛亥革命后,他积极投入到中华民国的法制建设工作中,在尚法、争取司法独立、采文明审判.制度等方面贡献良多,使他的资产阶级法制思想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机构改革需要并依赖于法制。即政府职能定位要求法制;机构设置和人员定编要求法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要求完善法制;实现行政机关工作程序的法定化要求完善法制。但在机构改革的立法中,我国现有的行政组织立法,行政编制立法以及行政机关工作程序的立法中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行政组织立法,健全行政编制立法,完善行政程序立法,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7.
机构改革需要并依赖于法制。即政府职能定位要求法制;机构设置和人员定编要求法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要求完善法制;实现行政机关工作程序的法定化要求完善法制。但在机构改革的立法中,我国现有的行政组织立法,行政编制立法以及行政机关工作程序的立法中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行政组织立法,健全行政编制立法,完善行政程序立法,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8.
清末改革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其中"清末法制改革"尤为突出。据粗略统计,仅2000—2010年硕博学位论文中有关"清末法制改革"的选题就达60余篇,涉及研究方向主要有清末具体某项法制改革研究、清末礼法之争研究、清末人物与法制改革、清末法制改革比较研究。虽然"清末法制改革"研究取得了丰硕成就,但亦存在诸如研究内容重复、研究视角狭隘、史学界的关注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骑虎难下     
《小学语文教学》2005,(9):40-40
北周最后一个皇帝年龄很小,大臣杨坚掌握了国家大权。杨坚的妻子劝告杨坚说:“北周已经不行了。你现在就像骑在老虎背上,形势逼迫着你不能下来,只好干下去吧。”杨坚觉得很有道理,后来就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隋朝(公元581——618),并且统一了中国。“骑虎难下”这个成语用来比喻  相似文献   

10.
隋文帝杨坚实现南北统一,是与他积极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经济上实行一系列改革分不开的,同时这也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心声和愿望。因此,隋朝的统一是历史不可阻挡的趋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定许可制度原为著作权法所特有的许可制度,但目前在专利法中也隐约可见其身影,正是相近的法理基础和现实需要呼唤专利法亦引入法定许可制度。利益平衡原则作为专利法的基本原则,理应成为专利法定许可制度的理论支撑;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专利成果利用率则是专利法定许可制度确立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法律制度集中地体现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社会特征、文化底蕴及社会思想。反过来说,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因素又极大地影响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专制政治制度、农业经济、农业文化思想及儒家思想铸造了中华法制的特色,其中法制的矛盾性尤显突出。这种矛盾性有碍于法律的进步,痛失法律的先进性。中国历史上法制矛盾性表现为,其一,存在专制政治与法制主导思想的矛盾;其二,存在人治官治与法律公正精神的矛盾;其三,存在伦理价值取向与法律的发展经济功能的矛盾。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法制的矛盾性中得到启示。中国历史上法制没有获得革命性质变与飞跃,只有推翻封建制度,变革政治,法制建设才能做到法理原则正常化、科学化;治理国家与保障人民的利益是法制建设的不可偏废的宗旨;真正的法治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法制发展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法律思想是其政治智慧的具体表现,与其哲学观紧密相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内在的有机体系。法律本质的人民性、法律适用的灵活性、法律运行的民主性、法律价值的平等性构成了其思想整体的内在逻辑。反思其中的经验和智慧,对于深化当前法治建设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立长效的社会保障机制,走法制化之路。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是保障人权的本质要求,是减少贫困、体现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农村医疗卫生政策创新与改革是当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强调依法治国的条件下,加强法治建设,是消弥政策缺陷、保证政策实施效果的必要举措.为此,从制定基础性法律、建立专项法规体系和修订完善关联性、配套性法律法规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相关法治建设,是农村卫生政策创新与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沈家本是中国法制近代化的第一人,他毕生从事法律实践和法学研究工作。他的法制思想中一定程度体现出人权观念,如平等思想、人身自由权和人的生命健康权等。虽然与现代的人权思想相比,沈家本对人权的理解显得很不成熟,但是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他的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晚清以翻译西方法学书籍,引入西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法学的传入,在近代中国和世界法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对动摇晚清中国传统法律观念以及对清末中国法制改革和法律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件,西方法学的传入所呈现的时代特征和规律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许可法》作为规制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为政府行政许可权的范围设定及运作提供了基本模式。从客观的法律效果看,也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事实。因此,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行政许可法》的规制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略论郑观应司法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杰出代表之一,郑观应较多地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并以此反观中国当时的现实。他在揭露清朝司法弊端的基础上探讨司法改革问题,提出司法改革的一些设想。这些主张促进和影响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债转股协议的签署以及新公司的注册只是当前债转股工作刚刚拉开的序幕。资产管理公司从自身职能及自身利益出发,更应把债转股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将来股权退出所做的公司整合上来。通过对债转股企业的深刻分析,设计合理的整合方案,以确保自身所持股权的保值、升值,最终通过市场行为将股权售出。本文主要对债转股企业的现状及公司整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整合的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