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养生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精髓,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下,对于养生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刺激了我国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在中医热的大环境下,我国应该抓住契机,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医疗活动,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的现状、问题,并探讨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学在人民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自古以来中医与饮食的关系都联系的十分谨慎,中医在饮食保健上的应用一直都是其重点研究方向。现阶段人民对于饮食文化的理念更加健康,既要追求饮食的美味享受,又追求健康保健。本篇文章将深入的研究中医学在饮食保健上的应用和存在的误区,促进中医学在饮食保健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2012年4月——"健康月"前"言"话题:在慢性病的诱因中,个人生活方式占了60%。在中国,死亡率居前十位的疾病中,有44%以上的患病人群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所致。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方式病"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年轻人迫切需要认识到日常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健康养生观,养成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8)
拔火罐是一种常用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疗法。因其在操作过程中有火的参与,因此点火装置的安全性十分重要。本文浅议了火罐疗法的养生应用前景、简述传统火罐点火方式安全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火罐点火器及其配套装置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并分析其对比传统火罐点火方式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浅析太极拳在当今社会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体育项目之一.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体弱者练习.太极拳保健与养生文化正在适应当今社会生命现、健康现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太极拳的锻炼方法及对人体各系统的健身养生之功效,阐述太极拳在当今医学、科学急速发展的过程中作用于人类健康所独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身体健康是无可替代的,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在现代仍然适用,健康只在于自己的言与行,只在于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医养生教你怎么不生病。结合实际,重点阐述了现代人更应注重中医养生。  相似文献   

7.
庄恒恺 《内江科技》2014,35(11):134-134
<正>我国是一个出版大国。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对养生保健类读物的需求日益增大。作为一个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笔者对于中医养生学说一直很感兴趣,常常阅读相关书籍。但不可否认,当下不少养生读物粗制滥造、错漏百出,既误导了读者,更玷污了中医的名声。2010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消费"、"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在世界各国流行,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旅游结合的中医药养生旅游受到广大人群的青睐。文章以安国为例,通过分析安国开发中医养生旅游优劣势,使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安国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魏慧 《科技广场》2002,(3):46-47
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特征及其本质的高度哲学概括。它反映着人类对自身的生命、生理、病理、预防、治疗、保健、养生及美容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指导着医疗卫生的实践活动。步入21世纪,在破解人体生命奥秘及人类基因工作组研究工作不断完善、发展之今天,是信息爆炸、知识经济、数码技术的时代,各项科学事业将以前所未有之速度飞速向前发展,医学科学也不例外。那么,现行的医学模式(包括被称为现代医学模式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不该、会不会及能不能有所前进、有所发展及有所创新,形成崭新的更符合人类健康与幸福…  相似文献   

10.
唐振宇 《大众科技》2021,23(10):131-133,124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强.文章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从该校中医养生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指出了目前中医养生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中医养生学教学新模式,认为应当立足于中医经典课程,筑牢中医理论基础,突出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中医养生学的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国家的老龄事业规划,社会的养生需求培养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黄娜  蓝娇娜 《大众科技》2016,(11):59-60
脾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患,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疾病医学逐渐向健康医学转变的今天,人们的健康观念也随之改变,日益重视生活质量和养生保健,调理脾胃治未病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治未病"思想在中医脾胃病调理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医前途的讨论,基于对中医本质和中西医关系的认识之上。中医的概念基础在于其形神身体观、失衡疾病观、协调治疗观、摄食平衡养生观以及天时对应生命活动观。在中西医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中医终将融入现代西医,以及中西医不可通约或仅具弱不可通约性三种观点。相应地,在中医现代化问题上,存在着将中医改造成现代西方医学,以及保留中医的概念基础借助现代科学将其现代化,分为两种不同的看法。文章比较科学哲学、大众文化、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用于研究中医,为我们描述和理解中医提供了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13.
张小玲 《科教文汇》2011,(22):203-204
现代科学技术引起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得休闲日益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组织起来的休闲产业则是休闲得以实现的条件。休闲产业是以人的自由、幸福为目标,它为科技的发展确定了一个方向。而科技为人们的休闲生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本文正是从休闲产业和科学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着手,对休闲产业进行STS分析研究,从而探寻休闲产业所蕴涵的人的价值以及生命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生活在信息化的虚拟网络世界中,必然要学会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来博得生存空间。本文通过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技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来具体的分析科技信息管理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开展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改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关于太极拳调节生理机能、防病治病和保健强身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本文从太极拳练意、练气和练体三个方面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6,(23)
时代不断在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陆续投入到生产生活之中。现代社会中最为人们熟悉的科学技术应该是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生活之中,成为了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网络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人们及时提供外界信息,能够丰富普通百姓的业余生活,方便日常工作。但是网络在发展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对此需要做好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本文主要对主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科学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不但要长寿,还要健康长寿。请您从中医的角度谈谈养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亚健康人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们对健康、医疗科研的需求越来越多。本文将计算机技术与中医养生相结合,构建智能化养生系统,建立动态电子健康档案,为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数据等提供服务。系统采用MVC架构,通过Java Script脚本语言对html5的canvas标签与用户进行图形交互,同时运用MD5、DES等多层算法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年龄分段自古有之,然而古今中外关于人年龄的分段受当时时代的限制和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我国成立以来,在中国人年龄的分段定义中,也有新的改动。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以及归纳总结的方法,纵向对比了中国历史和现代关于年龄分段的基本情况,也参考了国外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人类年龄分段的定义,从体育学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符合时代的人类年龄分段对于体育学的积极意义,明确指出中国人由于经济的繁荣使我们的饮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得国人的青春期有所提前这一现象。同时,指出了由于人们养生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一实际情况,结合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建立了时代特色比较鲜明的人类年龄分段模式构想,以期能从生理锻炼和心理影响方面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为我们终身体育的发展和延长人民寿命做出一份努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中药养生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养生酒、保健茶、药膳等方面。现代社会,雾霾天、电磁辐射等不良的社会环境和长期熬夜、过量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导致老年病年轻化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养生保健产品来做一番调养和改善。中药养生健康产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显得十分严肃和紧迫,加之具有"后输液时代的到来"等政策导向,因而显示出清晰、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