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都的秋》作为一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作者是怎样来写景抒情的"。因此,本文从抒情艺术的角度,探索《故都的秋》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作者为了显示出自己在文本中的情感,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抒情艺术。一、摹绘写情《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  相似文献   

2.
《故都的秋》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以写景状物来抒情的散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作者是怎样来写景抒情的"。因此,本文从抒情艺术的角度,探索《故都的秋》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作者为了显示出自己在文本中的情感,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抒情艺术。一、摹绘写情《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摹绘",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指"采用  相似文献   

3.
钱华 《文学教育(上)》2008,(16):104-104
郁达夫在散文《故都的秋》中为我们描写了故都秋色,抒发了对北国秋色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五幅秋景图固然可以用情景交融概论之,然而仔细咀嚼,这篇美文的写景抒情竟十分耐人寻味,曲径通幽后,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在散文《故都的秋》中为我们描写了故都秋色,抒发了对北国秋色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五幅秋景图固然可以用情景交融概论之,然而仔细咀嚼,这篇美文的写景抒情竟十分耐人寻味,曲径通幽后,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5.
【课文品读】 《故都的秋》写景抒情之句群分析 在《故都的秋》阅读教学之中,不少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主要是“五幅图”,这与初中的《春》的教学形态差不多。其实,《故都的秋》与《春》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它进入写景的“速度”是比较慢的,离开“写景”之后又有大段的议论,所以写景抒情的文字并不多,且很难都从“画面”的角度去概括。  相似文献   

6.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于1934年写作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由于时代久远,作者在当时背景下的独特感受,不易为现代青少年所理解,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但这又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其语言精妙传神,是学生品味语言的好教材。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掌握方法”上,“拈精  相似文献   

7.
高中单元课文知识点比较与课外配套阅读训练安徽/莫家泉徐冰鸥高二册第五单元:散文[单元课文]《风景谈》《天山景物记》《故都的秋》《时钟》。(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体裁比较。《风》是见闻录式叙事散文,写景叙事具有片断性;《天》是游...  相似文献   

8.
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文章,历来是中国散文的“主力军”。文学史上,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隽永的图画: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被誉为千古绝句,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为后人传唱;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写尽了北平之秋的清静悲凉,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画绝了世外小屋的美轮美奂。  相似文献   

9.
李军 《学语文》2012,(1):24-25
一位老师教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后,学生居然认为朱自清和郁达夫是一对孪生兄弟。学生的理由是:《荷塘月色》有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照应全篇,《故都的秋》也有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统领全文:两篇文章结构上都是首尾照应,写景都是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来表达,写法上都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修辞上都善用精彩的比喻……  相似文献   

10.
<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语文教学的"必修篇目"。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其收录于必修二第一单元,与郁达夫《故都的秋》、陆蠡《囚绿记》放在一起;苏教版将其收录于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人文专题中的"一花一世界"子专题,与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放在一起。作为写景散文的名篇,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计才能抓住这篇文章的"神"和写景散文的文体特征呢?一、"教学目标"的选择排列散文写法灵活,表达方式多样,教师如果能从散文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在对故都北平秋景的描摹中创造出了一种深沉幽远的意境。阅读这篇散文仿佛是在欣赏一幅美妙脱俗的画,品味一首清静悲凉的诗。《故都的秋》的意境美就美在它是一个立体的多层面的艺术境界,探讨它的意境美无疑有助于我们纵深地认识它的主题内蕴。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经典之作《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以一个平民化的文人姿态,怀着忧郁、优美的情怀观察、体验故都之秋,将北国故都的民宅内外、胡同两旁、槐树前后的秋姿秋态秋声秋色流于笔下,展现了故都秋天的独特神韵——清、静、悲凉。整篇散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  相似文献   

13.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名篇,本课的重点:一是领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达技巧;二是体会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特点。难点是领悟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清、静、悲凉的思想感情的合理性。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作者采用逐层推进的六步点拨教学法,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选了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文章写的真是美,不仅使人感受到北国之秋的独特意蕴,也使人深刻体味到这位沉醉于故都之秋的作家率真而感伤之情怀。  相似文献   

15.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郁达夫在传统的秋文化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笔者试着从情感、语言、文化三个角度解读《故都的秋》,分析文章所蕴含的真实情感,隽永语言,以及独特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的三篇现代散文写景抒情的结构布局,发现写景抒情散文采用何种结构布局形式恰是为了适配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故都的秋》采用辐射型,因为要表达对一种秋韵的极致之爱;《荷塘月色》采用波浪状圆型,因为要表达欲摆脱现实追求自由宁静却屡屡不得终归还是回到现实的苦闷;《我与地坛》(一)采用阶梯型,因为要表达遭遇人生的毁灭性打击后经过绝望、煎熬而终归彻悟的心路历程。这种“形为意表,表里适配”的创作特点也适用于该单元的古代写景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17.
《故都的秋》是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文笔灵活,通过风味十足的景物描写,凸现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向往和眷恋之情,意蕴悠长。文章还具有较  相似文献   

18.
詹丹 《语文学习》2021,(3):60-63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的第七单元,选入五篇写景抒情散文,有着较新的组合方式,即郁达夫《故都的秋》和朱自清《荷塘月色》编为一课,史铁生《我与地坛》在单元中独立为一课,而苏轼《赤壁赋》和姚鼐《登泰山记》又组合成一课。[1]如何理解这样的组合,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这里主要解读《故都的秋》这篇作品,在此基础上,对于从特定角度切入课文的新的组合方式,简单提一些个人想法。  相似文献   

19.
<正>《故都的秋》可谓是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感受文章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更能结合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点挖掘高考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一、立足大纲,透析考点纵观近年的高考散文阅读题,我们不难发现,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现代文阅读文学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教育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之语文培训班的一个备课工作坊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骨干教师就《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学展开了讨论:经典散文《故都的秋》,究竟该确定怎样的教学内容?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