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同构共建,它们是融为一体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为生成性教学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教学预设就要为促进数学课堂有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学智慧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热点。它在生成性教学中的表现备受关注。而教师教学智慧同样反映在预设性教学中,表现出教学智慧的预设性。本文探讨了在预设性教学中教师教学智慧的内涵以及它与生成性教学中的教学智慧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首先,生成是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传统教学中的预设一般先发生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并且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而生成则主要发生在教学活动之中,虽然它也需要教学之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倾听,随时捕捉信息,选择有效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  相似文献   

5.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本身可分为自发性生成性教学与预设性生成性教学。自发性生成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超出预设方案的、与预设方案紧密相关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机智、科学地解决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教学的探究性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预设性生成性教学是在教师引导、启发下产生的,是全体学生参与的生成性教学,教  相似文献   

6.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它是相对于预设式教学而言的,与预设式教学的被动接受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与预设式教学的静态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  相似文献   

7.
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参与性、非预设性和交互性是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要保证教师在教学行动中真正落实生成性教学理念,还要把握好有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参与性、非预设性和交互性是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要保证教师在教学行动中真正落实生成性教学理念,还要把握好有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合作。而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有效预设与生成,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生成性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关注热点。活动教学与生成性教学之间有着默契,是促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有效形式。化学课堂需要在活动中实现生成,应通过活动预设的开放性、活动氛围的民主性、活动过程的互动性等达到以活动教学促进生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预设性的活动,也是生成性的活动.教学过程的生成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教学要素的选择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教学过程的生成和教学活动中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要通过选择促成教学的持续生成,就应该树立生成性的思维方式、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寻找生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预设性的活动,也是生成性的活动.教学过程的生成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教学要素的选择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教学过程的生成和教学活动中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要通过选择促成教学的持续生成,就应该树立生成性的思维方式、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寻找生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生成性教学是在把握教学艺术性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教师与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进而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它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关系、创造、个性、非理性等特点。其实质为敢于打破教学过程中的唯规律性,尊重师生的主体性,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历史上,人们力图通过多学科综合的角度,或从教学内部,或从教学外部,来较全面深入地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内涵及特点。生成性教学特点表现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互动性、情境性;教学方法的生成性、有效性、趣味性等方面。生成性教学和预设性教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孙茂如 《现代语文》2008,(12):37-37
“预设”与“生成”是相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而定的。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预设为主。目前,教学界一般认为“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它包括课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手段运用的设想等等。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它是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行进状态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又分为“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传统的以预设逻辑为起点的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它对教学设计刚性的限制,教学实施过程相当于流程的执行,漠视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发生等等。经验生成逻辑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需要宏观的预设,为教学参与者提供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新性的空间,有效弥补了预设性教学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基本矛盾。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的评价要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巧设情境,突出互动性;灵活多样,具有动态性;宏观预设,伴有生成性;讲究艺术,注意审美性。  相似文献   

17.
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激发科学课堂生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激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王继梅 《学子》2012,(12):44-44
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1.预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生成是在预设的情景下突然发生的,不具备可预见性,它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延伸或提升,有人称之为"实时生成"。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重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把教学看成是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  相似文献   

19.
林巧玲 《考试周刊》2012,(14):45-45
合作学习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预设基于教学过程的计划性,而生成是基于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教学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它们两个相辅相成。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精心预设让合作学习有目标,提高合作效率;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合作更有价值,生成更精彩。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与小可预测性。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生成是目的,预设是手段。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