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赵俭 《河北教育》2005,(1):23-24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 发现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自主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的最佳方法.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是去验证现成知识的结论,而是充当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相信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去研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引导学生发现,就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按自己的认识方式,去研究、去发现.如:学生在学习<磁铁的性质>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在一年级时学了"磁铁的什么性质?"接着告诉学生磁铁还有其他性质,让他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和装有磁铁的小车等材料去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自制学具的巧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自制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自然课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具,善于抓住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契机,及时诱导学生的创造欲望,使自然课的学习和创新培养得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一、用学具开展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孩子都是喜欢活动的,更喜欢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怎样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使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做了一些尝试。譬如在教学《磁铁的游戏》一课时,教师先演示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教具学具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教师利用教具学具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符合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具学具制作与应用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教学效益,本着省时省力、适时适度、与多媒体整合以及创新的原则制作与使用教具学具.文章重点介绍通过教具学具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教具学具的制作与应用,在具体法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的力量》。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区分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2.学生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能否被磁铁吸引。3.学生能用定量的方法,观察磁铁吸引曲别针的“能力”。4.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学  相似文献   

5.
一、利用学具开展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孩子都是喜欢活动的,更喜欢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怎样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使用好学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一些尝试,譬如在教学《磁铁游戏》一课时,教师先演示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接着提问:用磁铁能吸住你们身边的物品吗?然后让学生做游戏,学生非常感兴趣,用自己学具盒里的磁铁去吸铅笔、橡皮、刀片、尺子、书包甚至自己的衣服,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与金属有关的物体就能被磁铁吸引,与金属无关的物体则不能被磁铁吸引。这样就能把学生带入自觉探讨与思索问题中去,学习…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学课程把"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列为课程的具体目标.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题,教会学生提出"相关的"和"可探究的"问题,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自然老师的神圣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去观察认识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研究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简单地说,如何教学生"学科学",这个"学"字在自然课上可以理解为"利用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和运用知识",在自然教学中这两者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成为教师教学生学会探求科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将学生亲自动手始终贯穿于"观察、实验、运用"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引导学生制作物理学具,不仅可以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用自制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自制学具过程,学生体验通往成功之路中获得的不同快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并且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在进行"光的色散"教学中,教师做了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色光的实验,学生看到了十分惊讶,也十分好奇。教师顺势指导学  相似文献   

9.
<正>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多年,我理解的"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上,学生想学、乐学,教师主要是组织、引导,这样上课不辛苦,也不用加班加点,还有闲暇时间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我  相似文献   

10.
<正>1概念鉴定1.1生物学重要概念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重要概念是对生命的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阐述和解释,是中学生物学教材知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引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生物学重要概念,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节的核心内容,及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提高其生物学素养。1.2概念教学概念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概念为  相似文献   

11.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就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自由地接近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然后带着自己对文本的初步理解与感受,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探究,拓展超越文本. 一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准备 传统的备课是教师背着学生写教案,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具学具等,都是一厢情愿地凭着想象决定.  相似文献   

12.
借鉴、渗透、应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要以"教材"为载体、以"具身"为手段、以"反思"为途径,去谋定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以及"为什么这样学",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反思,不断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质和元认知技能。行知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让数学教学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3.
<正>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简朴的真理。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学具进行操作,旨在促使学生通过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亲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变被动的学为积极主动的学、富于创新的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具,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学具的功能探究知识,推动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下面,简要阐述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一、利用学具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具棒是低、中年级学生最常用的学习用具之一。学具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学课程"引导式"教学方法研究通过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引导式"教学方法应用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采用"引导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利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国际金融学课程中进行教学和应用,可以引起学生对国际金融学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梁艳霞 《甘肃教育》2014,(17):123-123
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巧用学具探求数学知识,寻找数学规律,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学具的运用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选择学具的原则1.要有生活性。生活中一些学生熟悉的用具其实就是最好的学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使用学具是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具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深刻体验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创新。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具体的、有趣的实物,选择恰当的教具、学具探求知识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中,要想让学生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教师不仅要帮助他们熟悉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一些规律和方法,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现把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块总结出来的"三段式"学生物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磁铁玩具》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身边的玩具》单元的第二节课。本单元顺应儿童天性,利用学生熟悉又喜欢的玩具,让他们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玩玩具,把儿童——玩具——学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生活,有效展开科学探究活动。《磁铁玩具》一课首先是观察磁铁玩具发生的有趣现象,接着引导学生认识磁铁(各种形状的磁铁)。  相似文献   

19.
<正>知识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对人的行为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领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1利用生态系统理论构建课堂教师应以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生态化课堂,达成学生情感体验的提升和师生相长。例如,教师在"人与生物圈"一节中,可以引导学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十分重视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操作,发挥新教材中学具的功能和优势,通过拼拼、摆摆、画画、量量等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清晰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科学分析数学算理,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