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难电影一般指将重大的自然与人为灾难作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灾难电影作为西方电影界一种重要电影类型,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与娱乐效应赢得极高的票房价值与观众群,具有极高的商业与艺术价值。国产灾难电影在我国可分三个发展阶段,近年呈较快发展态势,汶川地震以来已成为创作热点。《唐山大地震》引起了学界对国产灾难片的热切关注,其创作经验及研究状况需要梳理、总结与关注。  相似文献   

2.
灾难电影的薄弱,一直是中国电影界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与我国同属儒家文化圈的韩国灾难电影,则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商业类型体系。通过对韩国"千万电影"之一《釜山行》中的"拿来主义"与本土化改造的分析,加深我们对韩国灾难电影的创作方法和类型模式等的了解,并从中探寻解决中国灾难电影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展示重大历史事件题材的《一九四二》颠覆了以往灾难片的模式,突破了灾难电影美学的诸多窠臼,给国产灾难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罗兰·艾默里奇有强烈的"灾难情结"。"灾难"既是其电影作品中最重要的符号,同时又潜含着丰富的文化隐喻。选取罗兰·艾默里奇的5个电影文本为对象,从生态审美和生命美学的角度分析其作品的文化寓意。艾默里奇的灾难电影一方面从生态审美的角度形象地揭露了家园危机,另一方面又让观众在对灾难的审美体验过程中感受到死亡的胁迫,从而迫使人们追问生命的意义,引发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灾难电影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以超强的震撼画面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带给人们灾难来临时的恐惧和无助感。而这种审美效果可以利用利奥塔的后现代"崇高"美学进行解释和分析。文章就将从利奥塔后现代"崇高"美学入手,分析灾难电影的美学特点及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对科技的工具理性的反思和人类前途命运的焦虑,灾难电影已成为世界电影一个新的类型和潮流,它的积极作用在于把人类从"自我"中心主义的自大自恋中唤醒,回到"认识自我"的轨道上,恰当确立人在这个尚属未知和神秘的宇宙自然中的位置。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以好莱坞为主导的灾难电影是资本主义实现资本增殖,推行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策略,它以电脑特效作为技术基础,以奇观、震撼的视觉效果刺激人的感官,达到娱乐受众的目的。灾难电影以游戏的态度来看待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属于后悲剧时代的娱乐化的灾难叙事,缺乏从哲学、宗教的终极追问的角度,去反思人类所面临的苦难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电影《一九四二》中的花枝和星星两个女性角色,在剧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她们在灾难前的生存选择,折射出女性在灾难面前爆发的巨大生命力,也反映出电影独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和真正的灾难比起来,我们曾经看过的那些灾难电影显得幼稚许多,但或多或少地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愿意为之努力,家园可以重建,生命可以延续,未来依然可以美好如昔。现在,让电影说给你听。  相似文献   

9.
和真正的灾难比起来,我们曾经看过的那些灾难电影显得幼稚许多,但或多或少地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愿意为之努力,家园可以重建,生命可以延续,未来依然可以美好如昔。现在,让电影说给你听。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英国电影<玛丽珍妮的灾难>和美国电影<火车大劫案>在拍摄布景、镜头的运用、人物表演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抵挡住了强势的冷空气,瞬间点燃了观众看电影的热情,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世界末日的恐怖预言。现实生活中的你,遇到危机时会是被灾难侵吞的可怜人,还是能成功登上诺亚方舟的幸运儿呢?快来测测你的危机应对能力吧。  相似文献   

12.
《阿凡达》在中国内地首映,立即掀起观影狂潮,同时《阿凡达》成为了全球电影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性里程碑。第一次向外界宣告了“数字表演”产业的成熟。数字技术使电影创作人员被技术束缚的想象力得到彻底解放.科幻世界、灾难场景、三维动画因此成为电影文本表现的重要对象。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创作后,科幻片确立了自己在主流电影中的稳固地位,  相似文献   

13.
林少华 《留学生》2012,(5):33-33
1912年到2012年问有太多人类大灾难,但一部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却俨然“垄断”了人们对20世纪所有灾难的怀念与哀思。  相似文献   

14.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亲情被地震灾难的暴力撕裂又在地震中弥合的悲剧,其潜文本是对儒家伦理合法性的叩问。冯小刚在主流意识形态、灾难叙事、影像奇观中寻找到了平衡点,扬长避短,弱化灾难场景的时长和震惊、恐惧的镜头,影像表达聚焦在伦理化、情感化的故事上,博得了亿万观众的认同,实现了他在悲剧电影探索道路上的跨越。《唐山大地震》的成功不属于美学形式上的成功,而是建立在对儒家伦理文化秘密勘破的基础上的成功,整个影片始终回荡着基于血缘家庭的亲情和冲突。正是这一亲情破裂又重新愈合的叙事构架完成了自然灾难的悲剧和文化观念导致的悲剧的无间的融合和互动,也契合了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经验、文化期待、情感期待、审美期待,从而获得了"爆炸性"的反响和触及灵魂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红领巾》2010,(7):36-55
雪灾、地震、干旱、洪水、沙尘暴……近几年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不得不让我们想到灾难电影《后天》《2012》,很多人开始质疑:我们的地球,真的会如电影中描述的那样经历灭顶之灾而毁灭吗?  相似文献   

16.
从灾难片的影视视角入手,在小说到电影的变化和"姐姐"的形象等方面,分析认为电影《唐山大地震》实际上是一场来自心灵的地震。它将主流价值与商业运作结合,唐山大地震不仅仅是死去同胞的国殇,更对活着的人造成伤害,破镜何以重圆?最后从资本的强力投入、唐山精神、城市名片、电影的英雄主义、电影的催泪标准讨论了灾难电影与城市营销。  相似文献   

17.
《少年电脑世界》2010,(6):24-25
虽然灾难电影《2012》已经被3D电影《阿凡达》毫不留情地取代,可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种种事件。让人不得不回忆起这部曾经给我们带来巨大心理阴影的科幻电影——没错。它不仅仅是部电影。而且是部科幻电影——丢丢在心里郑重其事地这样告诉自己。  相似文献   

18.
喜欢美国电影的读者朋友,应该都很熟悉斯皮尔伯格这个名字。他堪称世界电影史上最有影响的导演,也算得上好莱坞最为知名的电影人。29岁时,他便以灾难恐怖影片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10,(11):64-64
假设现在你已经花20元钱买了电影票,你对这场电影是否值20元表示怀疑。看了半小时后,你的最坏的怀疑应验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继续看的话,感觉时间被浪费了;不看的话也有点可惜,电影票钱已经花出去了。那么,你会离开电影院吗?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亚利说过:"黑板是学校教室中最重要的教学设备,对于学校来说,没有电影放映机固然不好,没有黑板则是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