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节课以"人教版"的实验教材第七册(上)中的"植株的生长"一课为平台和依据,教师和学生一起创设与该课题相关的探究情境,师生在探究活动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78):118-120
伴随着时代信息化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师将信息化的教学应用方式——微课应用到自我的创新教学模式中来。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下,生物教师不仅可以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与讲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还可以使得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与内容更加突出,便于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拥有更牢固的记忆。因此本篇文章探究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策略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一、设计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推进,教学过程中更强调注重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仅起引导、启发、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课件与实验探究、理论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思考,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获得知识,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能定理"是与"牛顿运动定律"重要性相当的知识点,本节课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的第一课时,是  相似文献   

4.
袁志刚 《考试周刊》2014,(47):71-71
说课的基本程序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材分析要说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与特色、设计思想等。学情分析要说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教学目标要说在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过程中,如何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说教法学法要阐述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怎样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怎样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说教学过程要程序清晰,夹叙夹议,通过"预设"展示教师的机敏性。  相似文献   

5.
栾海军 《科学课》2009,(6):39-39
《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探究热传导的现象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按照课本顺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都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前几天听了一位教师的课,我发现本节课的“活动准备”这一环节值得商榷。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按照课本的顺序先让学生用手摸一个盛凉水的杯子,学生觉得很凉,  相似文献   

6.
葛晓东 《物理教师》2013,34(9):25-27
本节通过两节"同课异构"课中两位物理教师对人教版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授课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出现了引课、知识呈现方式、问题设计、对实验的安排等方面的很大不同;第1节课是以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为贯穿课堂的主线,第2节是以实验贯穿课堂的主线,对比分析发现两节"同课异构"课存在如此大的差异,除了因为教师本身风格和素质方面的差异外,更是因为两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对教材知识掌握目标的不同才引起了这么大的差别,形式是为内容服务,更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钻研新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学的知识重点、能力点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由于本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本节课更有较强的实用性,课前教师制作了形象、直观的课件,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操作体验的时间,让学生在快乐中认知、在体验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理实现课程目标."[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在每个环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形式的选择等)都要关注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下面,以"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一节课的教学为例,加以阐述.一、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由于本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本节课更有较强的实用性,课前教师制作了形象、直观的课件,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操作体验的时间,让学生在快乐中认知、在体验中成长。  相似文献   

10.
齐朝波 《成才之路》2012,(24):63-64
正本节课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指导,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激情,构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课堂结构,很好地完成了预设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目标"。下面,是我就本节课的课程设计的几点反思。一、三个认知层次要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1.
正一、研究背景新课改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提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即要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从生产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再经过自己的实验和观察建立起模型,来学习新的知识,才是最有效的教学过程。杠杆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机械,本节课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科学方法上都具有实际意义。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教材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本节从新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了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2.
<正>"浮力"是力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称重法"测浮力又是本章各节的探究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用"称重法"测浮力为本节重点。而本节的探究决定浮力大小因素比较多,开放性也较强,故为本节的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在快乐的心情中接受新知识。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教师讲解分析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具体做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教学才能真实有效。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和把握学情的有效手段。"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和"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掌握具体教学要求。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师只有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做到胸有通盘。学生只有了解课堂具体的教学要求.才能发挥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应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为实现其目标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向学生交代清楚.引起学生对新课程的重视和注意。我在上哲学基础常识介绍课时,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对学生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是课堂教学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要认真研读《课标(2011年版)》和教材中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正确把握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宏观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要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经历系列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探究并发现结论,在突出知识之间实质联系的基础上把握知识.  相似文献   

16.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对“圆的切线与切点弦”一课做分析。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从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反映出对三个核心素养的指向非常准确,目标定位清晰。本节课采用的是第Ⅱ类探究学习模型,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1)展示出“知识从何而来、知识本质是什么、知识从何而去”的完整教学过程;(2)融入了培养学生优良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3)体现了课程标准强调“通性通法”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说课是近年来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笔者主要说及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在指导本节课的教学时,笔者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计划授课为两课时,笔者的说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一节政治课,这节课的设计背景包括学生分析和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有: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模拟活动、名言赏析。课后的反思是:要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中学习,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9.
王玉珏 《考试周刊》2011,(73):108-109
本节课为高三英语一轮复习课,复习的内容为牛津高中英语第一模块的Unit3“LookingGood,FeelingGood.”。课前,教师对学生和教材进行分析后,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课堂上,教师合理地应用时间,用一课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课后,教师对本节课的优缺点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正"导学案"是指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立足于培养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下面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