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定条件下鸡蛋,竞能变成有鼻有眼、五脑俱全有密如蛛网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的活蹦乱跳的小鸡,这就是因为鸡蛋里藏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遗传密码——“基因”。  相似文献   

2.
“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缘何高达 110 0多公斤 ?为寻找确切答案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 ,由我国基因专家和水稻专家联合实施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目前进展迅速 ,科学家已发现一些与稻米品质、光合作用等超高因素相关的基因位点。于去年 5月启动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后 ,我国科学家实施的“中国生物资源基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破译“超级稻”遗传密码 ,旨在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国际领先地位打下永久性基础。为了这个共同目标 ,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不久前还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基因武器,如今正在走近人类的现实生活。英国科学家最近预测,基因武器的问世不会迟于2010年。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图     
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昭示著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人了一个新的阶段。据悉,“作框架图”的质量与数量大大超出了预期,不仅覆盖了百分之九十七的基因组,而且百分之八十五的基因组序列已经被组装起来。这为研究人类遗传物质多态性提供了资料。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序列接近完成图标准,百分之二十的序列已经达到完成图标准,已有数千个基因被确定,数十个致病基因被定位。  相似文献   

5.
提到生命现象,人们总认为它神秘莫测.即使是关心者,也往往被那些蛋白质、肽链、核糖核酸、基因、遗传密码等等复杂的结构和特殊的功能所苦恼.  相似文献   

6.
张舒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182-183
遗传密码子是生命信息的基本遗传单位。文章对遗传密码子的破译以及变异性、多态性,遗传密码子的起源和进化的研究历史作了概述,并对研究新进展——遗传密码子扩充技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小松鼠是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生得眼圆耳耸,尾巴蓬松,身手轻巧,攀跃机敏,活跃在高寒地带的森林里。小松鼠是杂食性动物,食用的东西有油脂性果实,菌类或带甜味的草芽,还有一些荤腥食物,如几种硬壳甲虫等。但是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生长在夏秋季节,一到冬天就没有了,活跃在林子里的小松鼠会不会由此闹饥荒呢? 其实不必担心,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锻炼了动物的生存本能,这种本能已成了植入动物基因的遗传密码,在生命初始就与细胞一起发育了。可爱的小松鼠也不例外,通过基因的遗传密码,生存的本能渐渐发育成自悟自聪的能力,指导着它在夏  相似文献   

8.
通过三联数字论证提出遗传密码起源于RNA碱基之间氢键排列顺序的假设,得出GCU是遗传密码进化的第一个密码子,并阐明了64种遗传密码为什么只编码20种氨基酸。最后创建了DNA、蛋白质的数字模型。  相似文献   

9.
“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缘何高达1100多公斤?为寻找确切答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由我国基因专家和水稻专家联合实施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目前进展迅速,科学家已发现一些与稻米品质、光合作用等超高因素相关的基因位点。 于去年5月启动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后,我国科学家实施的“中国生物资源基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破译“超级稻”遗传密码,旨在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国际领先地位打下永久性基础。为了这个共同目标,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走到了一起。 截至2000年底,研究工作已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科学家共测了近5亿个碱基对,找到了 352个与抗性基因相关的位点、2269个与蛋白受体激酶相关的位点、2263个与激素代谢相关的位点。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还发现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位点,而光合作用与超高产密切相关。 科学家的目标是获得90%覆盖率的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建立我国杂交水稻的基因表达图谱并鉴定其重要和特有的基因,建立我国水稻的遗传谱系和杂交水稻种子基因库。 科学家们希望用3年到5年时间实现从水稻基因组研究到分子育种甚至大田种植,闯出一条从基础研究到规模产业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RNA的威力     
<正>自从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以来的相当长时间里,科学家认为是D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遗传密码,并由它来决定蛋白质的类型,蛋白质决定了生物体的大小、外形和其他许多性状。含有基因的DNA在细胞核内,而蛋白质的合成地点在细胞  相似文献   

11.
遗传密码概念发展的历史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密码的概念在当代生物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遗传密码概念的历史发展进行细致的梳理,会使我们重新衡量这一概念在生物学中所应扮演的理论角色。文章从三个方面梳理了遗传密码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并分析了目前一些学者对这段历史及遗传编码概念的新诠释,最后指出在基因组学时代正确理解遗传密码在生物学中的理论角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03,(9):27-27
美国和法国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发现,遗传密码里一个“字母”的错误,就能导致儿童早老症。新发现不仅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这种罕见疾病,还有可能加深科学家们对于人体正  相似文献   

13.
刘鸿禧  常晓兰 《学会》2001,(5):21-2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遗传学尤其是分子遗传学则是生命科学中最富生机盎然的前沿学科.因为它有一个强有力和洞察性的理论. 遗传学的高级建筑就是基因(genes),它是一个贮存、传递与实现信息的遗传单位;其遗传机制从个体、细胞水平逐渐发展到了分子水平,遗传密码破译、中心法则发现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而生物个体发育与功能基因活动的调控问题则是其主要研究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北京微生物基因组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 ,最近在国际上率先破译出痢疾杆菌基因组遗传密码。这是我国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 ,标志着我国在此领域已迈入国际先进行列。此项目主持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严重传染病防治基础”首席科学家金奇博士介绍说 ,课题组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 ,完成了 6 0 0 0万个碱基对的序列测定和分析拼接等工作 ,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福氏 2 A”痢疾杆菌完整基因组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福氏 2 A”痢疾杆菌式因组计划 ,是我国第一个向国际上公布的微生物基因组研究项目。“福氏 2 A”痢疾杆菌基因组…  相似文献   

15.
道金斯说,人,乃至所有的生命都是基因的奴隶,那么基因又是谁的奴隶?是的,生命的有些奥秘比遗传密码埋藏得更深。基因对于生命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决定生命形态和行为的过程中,基因的作用被夸大了。你可以把DNA链条放进试管,但它永远不会演化成生命形式,甚至连复制的能力也没有。它必须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遵循相应的数学、物理以及化学定律才能演化出生命。而实际上,是数学和物理定律统治了世界、制订了终极游戏规则,世间万物无一能免。基础数学告诉我们,形状相似时,面积按平方增长,体积按立方增长。那么,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比如一条鱼,若身…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对马克思提出的科学抽象法的分析入手,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价值形式的分析所揭示的"20码麻布=一件上衣"这个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交换关系,不仅隐藏着各种价值形式的奥秘,而且隐藏着全部商品经济的奥秘,可以被称为商品经济的文明基因.本文分析了这个文明基因的优秀遗传密码和基因缺陷.从而对市场机制的双刃刽效应作了分析.本文认为现代市场机制是商品经济文明基因的沿承,在现实中,必须通过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扬弃,扬市场机制之利,弃市场机制之弊,在继承和弘扬人类市场经济共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科学生活》2014,(12):34-35
今年5月,美国科学家表示,在改变生命的基本字母表方面,他们已经迈出了重大一步——第一次用含有人工遗传密码的DNA生成了有机体。在这个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家有望最终培养一些有机体,用它们来制作仅含自然遗传密码的细胞所无法制作的药物或工业品。  相似文献   

18.
正常人的身材高与矮,一般来说与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揭开生物遗传的奥秘,是在19世纪的时候,由瑞士科学家米歇尔在细胞核内分离出核酸以后开始的.所谓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科学家又称核酸为基因物质,DNA就象电报译码,上面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着生物个体的全部特征.这些基因满载着来自父母的各种遗传密码,巧妙地控制着人体各个部分的生长发育,并能迭代遗传.这就是先天遗传因素,形成了人类高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根治遗传病 科学预言一:"生命科学世纪"造福人类,5000多种遗传病以及相关的疑难重症可望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早期诊断和根本治疗. 科学家指出:人在所患的病症中有25%与30%与基因有关.如人类第二大致死病因肿瘤,其发生与基因有密切关系,未来可以运用生物芯片等对疾病进行基因诊断,进而进行基因治疗.人类还可以通过对病原菌的遗传密码的"破译",了解各类传染病的病因,从而有效控制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预计到2010年或2020年,基因疗法有望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疗法.  相似文献   

20.
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是基因的“文字”。基因是生命的“语言”,生命的“剧本”就写在基因组中。生命的“戏”由基因产物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在细胞的“舞台”上演出。三十多亿年来生命的故事既一脉相承,又千变万化;三十多亿年来的“生命演义”,翻过了卷卷兴衰。人类自从认识了基因,就试图将可观察到的生物性状和生命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