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对第10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与第8届世界运动会竞技健美操六人操项目决赛的前6名十二套动作的成绩、难度动作组剐、难度动作分值的选择以及男女运动员参赛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完成、艺术和难度中,对最后得分影响较大的是难度得分;在难度动作的选择上以C组动作居多,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注意增加D组难度动作;中等分值的难度动作是运动员目前选择的重.最,难度动作的连接加分完成率较低;现行难度动作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使六人操项目中参赛女运动员的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场观看比赛和录像观察,将2002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的男子单人和女子单人项目的前8名的成套动作中的难度动作数量、组别、分值、C组难度动作空中姿态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中所选择的4个组别难度动作的比例基本合理,且符合运动员各自的身体素质能力和训练水平,完成质量比往年有很大的提高。但在C组跳与跃类难度动作的选择上缺乏多样性,存在着较多的空中姿态重复现象,与竞技健美操最新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竞技健美操是由艺术、完成、难度三个要素为依据进行评分的。竞技健美操比赛套路中难度动作的选择以及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直接影响比赛成绩。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在竞技健美操比赛套路中,难度动作的编排、难度得分以及难度完成率三项指标的对比,进行评价其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运动员在难度选择与编排以及完成质量上,与国际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对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健美操比赛中女单、男单、混双、三人项目进行难度数量、难度分值和难度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对我国健美操难度动作的现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异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我国健美操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5.
从规则变化谈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美操竞赛规则不仅是裁判员公正、准确评分的依据和尺度 ,也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赛前训练和参赛依据。教练员必须根据规则对健美操动作难度、动作形式、连接步伐、动作创新以及动作和音乐的配合、时间、场地的使用等方面进行编排。随着竞赛规则的国际化 ,我国健美操运动员的水平也慢慢地走向世界 ,为了更快、更好地跟国际健美操项目接轨 ,教练员、特别是基层少儿教练员 ,必须更快地熟悉国际规则 ,了解规则精神。本文拟对健美操的新旧规则进行比较 ,旨在让更多的教练员了解新规则和健美操的发展趋势 ,以便更好地创编动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和手段 ,更好地取得比赛成绩。1 从规则的变化看健美操发展特点及趋势 (以全国锦标赛为例 )1 1 难度动作数量增多 ,级别提高表 1 健美操比赛难度数量及水平比较一览表年 度比赛项目 难度组别A B C D E F分 值 总数1996各项目 3  2  16体现上、下肢难度各一次数A =0 .1分 D =0 .4分B =0 .2分 E =0 .5分1998各项目至少六类难度动作各一个 ,最多不得超过 16个难度动作C =0 .3分 F =0 .6分(未设 6人项目 ) 12难度数量上 :199...  相似文献   

6.
健美操比赛中,难度动作作为健美操成套动作比赛的组成部分,但属基层比赛的高校健美操比赛,难度动作的选择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体能,注重难度动作完成的质量,过份追求难度动作不利现阶段高校健美操运动的发展,也不符合健美操项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授予“运动员技术等级”的指导性文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0-2011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冠军赛所有通过“一级标准”的规定动作套路的评分结果和《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研究.揭示规定动作的“艺术分”在比赛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自选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有待提高、规定成套中“艺术、完成、难度”三个方面的评分比例需进行调整,健美操集体项目的通级标准分值可适当提高,通级比赛有必要增加自选套路和“规定难度动作”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第9~10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各项难度组合动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6年、2008年第9、第10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男单、女单、混双、三人和六人等5个项目前6名运动员的难度组合动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单人、混双、三人和六人项目的难度组合第10届比第9届世界锦标赛呈上升趋势;组合以C组-A组,C组-C组为主;难度组合多数"前难度"选用"屈体跳类","后难度"为"提臀腾起类",组合显示较好的空间性、动感、灵活和流畅性;难度组合多数分布在"前半套",这有利于运动员高质量地完成动作并获得0.1的连接加分;难度组合朝着"难、新、关、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竞技健美操三人操项目难度动作的编排结构,探究三人操难度编排结构发展趋势,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三人操项目前五名队伍难度动作的编排结构。结果显示,中国队三人操在难度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前五名队伍选手的难度动作选取较为集中。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按照由难到易的顺序排列难度动作,创编新颖多样的难度组合,从而提升成套动作在比赛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现场观看比赛和录像观察,对第8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混双项目前8名成套动作中的难度动作数量、组别、分值、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以及难度动作布局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提高我国健美操混双项目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竞技健美操运动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竞赛项目。通过对我国2001~2012年期间3次颁布的竞技健美操规则进行了对比和研究,主要对成套动作的编排、艺术评分、分值重组、难度动作数量和级别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对颁布的新规则在运动员训练中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为今后竞技健美操运动的训练提出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竞技健美操C组跳与跃类0.9分值难度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高速摄像解析方法,对竞技健美操C组中的有代表意义的跳与跃类0.9分值难度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深入探究其动作技术原理,找出该动作的正确技术要领和关键技术,提供有关运动学参数,旨在为健美操的动作技术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分析、专家访谈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2届健美操世锦赛男单前8名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8名男单成套难度动作平均分值较高.多选0.7~1.0分值间的难度动作,且1.0分值的难度动作选择最多,总体难度得分率较高、完成较好;力量性动作仍是男单运动员的强项,平衡与柔韧是男单运动员相对薄弱的环节,C组和D组难度动作的整体分布不够合理;0.1的组合难度运用不突出,创新度不够大;难度动作的空间转换体现了连贯、均衡的3层空间转换。  相似文献   

14.
竞赛规则是体育项目发展的准绳,对运动项目发展起重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视频录像法等深入分析竞技健美操难度规则09、13、17版的演进特点,为我国竞技健美操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结果显示:连续三版规则中难度总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C组跳与跃难度数量的统治地位未发生变化;A组动力性难度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各组别难度动作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结论:竞技健美操规则对动作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单个难度动作的使用价值增大,成套难度动作的稳定发挥成为项目制胜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5.
竞技健美操与竞技艺术体操同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两运动项目的评分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艺术分、难度分和完成分。其艺术分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成套动作的编排方面。因此,科学、合理、独一无二的成套动作编排是每个教练员及运动员目标。通过对两运动项目的成套动作编排内容及要求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出两者成套动作编排的特点及相似的方面,为竞技健美操及艺术体操的成套动作编排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第1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为例,分析单人项目成套动作中操化动作的多种元素,以期探究世界优秀健美操运动员操化动作竞技表现特征。结果表明:艺术分是影响单人项目最终得分的重要分数项;成套拍节单元在25~31个之间,多为28个单元;不对称手臂动作数量、比例、步伐动作数量等与运动员艺术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新周期国际健美操竞赛规则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2001年和2005年刚出台的健美操竞赛规则的比较分析,阐述了规则的变化及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即注重成套动作的创造性编排和难度动作的复合性连接,提高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动作技术的完成质量。  相似文献   

18.
2009-2012年FIG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中,相关于六人项目修改了难度动作的数量和计算方法、艺术评分规则、托举动作允许采用违例动作等.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新周期规则中的重要修改部分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我国六人操项目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表演性健美操分为基层比赛操、舞台表演操。它与健身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有所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表演”。作者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从音乐、动作、创新、美、艺术性等方面探讨表演性健美操的创编要求,以及从基本姿态、音乐素养、动作力度、动作难度、心理素质、创编能力、表现力等方面探讨表演性健美操的训练方法,使高校表演性健美操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