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重要词人孙光宪是五代荆南词人,《花间集》收其词共25调61首,仅比温庭筠少5首,却比韦庄多13首;另外,《尊前集》收其词23首,皆《花间集》所无者,合计起来共达29调84首之多,除了南唐的冯延巳,孙光宪可谓唐五代文人中写词最多的一个。若单就《花间集》而论,温庭筠是晚唐词人,那么《花间集》中五代词人写词最多的  相似文献   

2.
《花间集》第一次从整体上向人们展示了文人词在结构、视点与创作意旨上的一些特点。具体地说,《花间集》在结构形态上是截取一特定的生活片断,并以人、事、景、情四种因素的组合、交融链建构这一特定的生活片断。在视点类型上主要采用“旁观者”与“切入角色”并用的视点,并形成了词独特的视角运行方式。而创作的核心意旨或根本目的乃在于揣度他人,以表现泛化的私情。《花间集》所开创的词的文体创作范式对以后文人词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制约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花间集叙》包含浓重道家道教思想内容,欧阳炯亦有复杂作叙动机,这两个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从未有人言及。《花间集叙》不仅贯穿着道家道教思想内容,也集中阐述了唐五代文人曲子词与道家道教之关系。其所贯穿的道家道教思想内容在当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有着强烈的主流意识形态意义和宗教意义的。欧阳炯为《花间集》作叙,是一个包含着四重子动机的多趋式动机。在这些子动机中,既有借重道家道教提高唐五代文人曲子词艺术地位及政治地位的考虑,也有个人现实利益之考量。  相似文献   

4.
论赵崇柞《花间集》的编辑经验赵颖君赵崇作,宇宏基,后蜀时人,《四库提要》说;“不详其里贾,《中国春秋》亦无传。”他在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的人物,役有做过什么大官,也不是十分出色的文人名士,亦没有传世之作.但是,他编辑的《花间集》,却是我国最早的也是规模...  相似文献   

5.
韦春喜 《语文知识》2009,(4):96-96,F0003
《花间集》是中国古代词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对词体的确立起到了奠基作用。出于对此集价值、地位的认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花间集》中的相关词家、词作、词学思想等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赵逸之先生《花间词品论》一书的出版,对于强化花间词的品析与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从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打开以后,敦煌曲子词便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与探索,并日益成为"敦煌学"的研究热点,中国词学研究也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但在敦煌曲子词的研究与批评中,仍然存在着方法、观念及结论等诸多方面的分歧。尤其是关于《云谣集》中30首词的词性界定,词学界一直是争论不休。本文从"民间词"与"文人词"的不同概念入手,通过对《云谣集》与敦煌其他曲子词以及后蜀《花间集》所作的文本辨析,再结合其形成过程的探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词集性质作进一步的确认,最终得出其应替代《花间集》成为我国首部文人词集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花间集》中出现了大量的花意象,出现了和民间词不同的风貌,温庭筠、韦庄词为其中的代表。这一方面与文人在词创作初期,以词来“应歌娱人”的创作倾向有关;另一方面使得初期文人词更加女性化,定型于婉约。  相似文献   

8.
《云谣集》是发现于敦煌写卷中的我国今存最早的一部唐代民间词集,它不仅奠定了早期词的基本格局,还为后来词的发展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风影响很大,被誉为“近世倚声填词之祖”。对比《云谣集》与《花间集》发现,《花间集》继承了《云谣集》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及写作形式,并在题材选用、语言运用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9.
《尊前集》是唐五代词的一个较早的选集,编录唐明皇、李白等帝王和文人的词三十六家共二百八十九首,与赵崇祚的《花间集》互为补充,可以认作《花间集》的姐妹编。将《花间》和《尊前》相比较,前者的影响似乎更大,这是因为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镂金错采,香艳绮丽,形成了词史  相似文献   

10.
《花间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人词集,是中国词史上的一块里程碑。然而,长期以来,论者多以为它是一部淫靡之作。其实不然。它虽然多写男女情事,却是中国爱情诗词中的精品。它的某些词作,直接而巨大地影响了苏轼和柳永等人的创作。应该说,在中国词史上,《花间集》是一部极其优秀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花间集序》作为我国词史上第一篇词论,从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词学家们对它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本认为:《花间集序》没有把花间词说成齐梁宫体与晚唐五代娼风的结合;《花间集序》的宗旨是倡“雅”贬“俗”、扬“清”赞“艳”。  相似文献   

12.
清人对《花间集》的接受趋于理性化。清初云间余脉以及西陵、柳洲等派词人所作不脱《花间》风气,扬州词人则对《花间集》作出了合理的定位。浙派鼻祖朱彝尊早年喜《花间集》而晚年有所变化,其他浙派词人大多对其加以肯定。常州词人张惠言、陈延焯推崇温庭筠而批判《花间集》的主张并不合理,故况周颐等人对此作出了修正。  相似文献   

13.
《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其绝大部分词人与西蜀君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试图从性情的角度探究前后蜀两位后主王衍、孟昶的特点,以阐释他们对花间词人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花间集》与《玉台新咏》两部总集在编辑目的、编辑体例、文学观上的继承性。二书产生的时代虽相差较远,但《花间集》在编辑时对《玉台新咏》的模仿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有所体现的。《玉台新咏》在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花间集》可谓词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一点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花间集》中的"窗"意象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花间集》中的"窗",从空间上来说可分为窗内与窗外。就时间而言,《花间集》中的"窗"又有白天黑夜之分。通过窗户看到的景物,会因为人们心情的多变,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张海沙 《广东教育》2004,(11):54-55
一个时代主导性的人格追求及人格范式由诸多因素组成,而从不同时代文人不同的读书嗜好中可见出文人不同的理想人格,而且读书对理想人格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人喜好《文选》,宋人嗜读《汉书》,唐宋文人在读书方面所表现的个人爱好的差异,彰显出唐宋两代文人不同的文化心理,造成了唐宋两代文风的异趣,从根本上而言,它表现出唐宋文人不同的人格追求.尝试论之。  相似文献   

17.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集,成书于晚唐五代。相对于唐代雅正的诗歌而言,花间词描写的是艳情,充溢着浓厚的娱乐消遣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唐宋词在日本的传播,《花间集》是起点。作为"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集》,研究其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状况,对理解和掌握唐宋词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状况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论文主要从《花间集》在日本的传播、翻译及研究情况三个方面来进行梳理和总结,以考察其在日本的影响力,并分析其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对象,不同的意象能传达不同的感情,《花间集》中充斥着繁多的意象,其中的"泪"意象也被花间诸贤不厌其烦地使用着。《花间集》中的"泪"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入探寻其内涵,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花间词作。本文将从"泪"意象、"泪"意象的内涵以及"泪"意象的运作等几个方面对《花间集》中"泪"意象进行多角度探究。  相似文献   

20.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首部文人词选集.其中收录的作品是对我国文人早期词创作中的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这部词集中,女性形象的描写是作品的主题,而且其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也具有显著的特征,这与作者所运用书写特征与不同的角度选择有直接的关系.文章首先针对本部作品中女性特征的创作背景进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