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前言 (一)教学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是把“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的学科,是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依照历史的顺序,阐述中国古代文学的渊源、发展变化及其主流,分析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些主要的作家、作品。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提高阅读、鉴赏古代作品的能力,并能给予比较正确的评价,为今后能胜任中学古文教学打好基础。本大纲是根据游国恩等五人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拟定的。 (二)教时安排: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学”是师专学校中文系专业基础课之一.目前,在“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历代作品选”没有分科教学的情况下,实际上,“古代文学”是兼有这两个学科的教学任务的.我认为“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会使用有关工具书的情况下,具有阅读较为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历史地、辨证地对古代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能够对历代文学的变革演进的过程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研究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任务,就提出了一个如何处理好“文”与“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比较教学是打破现有教材按章节编排之限制,据教学重点,把有可比性的作家作品进行排列对比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较可分同时代作家、同体裁(题材)作品比较,同一作家不同体裁作品比较,不同时代作家作品比较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无法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历史渊源追溯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古代文学特殊性入手探求其纠偏的途径——不能再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而应让“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助教材”.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无法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历史渊源追溯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古代文学特殊性入手探求其纠偏的途径——不能再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而应让“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助教材”。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委托北京师大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古代文学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即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独立分析评述中国古代作家作品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笔者认为,采用导学式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前,一些高校开设的“古代文学”课包括文学史与作品选两个内容。文学史与作品选原可自成系统,列为独立课程门类。那么,由二者组合而成的“古代文学”课,是否是个整体呢?笔者认为,探讨这一问题,对教学改革具有一定意义。一、关于“古代文学”课的整体性问题“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史与作品选两个方面。文学史侧重于文学发展过程的研究,探索文学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内、外部原因及其规律性,理论性比较强,作品选侧重于一定时期的作家、作品思想与艺术成就的分析、评价,应用性较强。二者  相似文献   

8.
民族院校的古代文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更好地厘清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学习历代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多元思维能力,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就需要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构建“理论·文本·对话”三维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黄松毅 《高教论坛》2002,(6):26-27,41
古代文学教学要摆脱“边缘化”的状态,必须改变过分求知的“书斋化”偏向,将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并在全民素质教育中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在总体压缩课时的情况下古代文学教学应减少史论的分量,增加作品选的分量,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感受而生发对史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在教学札记的基础上整理成文,针对徐中玉、金启华二位先生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释”与“简评”中的一些疏误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具有纠谬补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学课作为高校中系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针对中国古代学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处境,认为激发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乃第一要义,并就具体措施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作家生平思想加作品鉴赏、地位影响的窠臼。依据执教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打通文史哲、结合创作实践、联系社会现实的全新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讲疏法之优、缺点加以扬弃,对于高校本、专科生教学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襄阳有丰富的文史资源,这些资源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有利的课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襄阳文学的讲授分量或延伸讲解襄阳文学,还可以到历史遗迹现场讲授襄阳作家、作品。将襄阳文史资源运用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是高职高专汉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开展多媒体教学是改革古代汉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并做好必要的设备和业务准备,做好三个结合,即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老教师与中青年教师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想了电大《中国语文》的主要内容,即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相对独立的四大块;同时论述了六种媒体教材的特点和作用,即文字教材以系统阐述为宗旨,音像教材以重点难点为中心,CAI以巩固提高为目标,以构成有机整体。为电大编制高水平多媒体教材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的教学,一方面要引入西方文论的观念和方法来分析中国本土的文学和文学理论问题,另一方面要运用古代文学理论分析当前文艺现象,尝试中西对话,古今对话,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论课程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探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借鉴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古代文学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里,亲自感受和体验,尝试主动学习,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文章探讨了参与式教学法在古代文学课程中运用的意义;参与式教学法在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在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同时段的论有不同特点,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教学难点主,各种范畴和中国特定的意象式思维方式都给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学方法上,论教学除应完成了解古代论的任务外,还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
论文主要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尤其以"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当代文学理论"两门课程为主,探讨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实施途径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族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学史是高校语言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它所承载的教学任务并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却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讨和调整。民族院校中国古代学史的教学,必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化的特点,正确理解中国古代学史及涉及的民族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