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析“暧暧远人村”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中的描写田园景物的一段。其中“暖暧远人村”一句应该作何解释,尚待研究。随手翻阅手头的几个注释本,发现它们对理解本句很关重要的“远人村”都未作解释。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  相似文献   

2.
覃永恒 《现代语文》2007,(2):104-105
记人叙事类文中,景物描写常常有妙笔生花之功效。对景物描写作用的透彻理解,有助于深入把握人物形象、作品主题,对景物描写作用的融会贯通,有助于在写作中合理运用景物描写,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明清小说受传统诗歌审美理论影响,景物描写也重意境讲神韵,努力创造具有“韵外之致”的艺术境界;融景物描写于情节发展之中,做到景与事谐,物与人合,从而形成含蓄典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南朝诗人鲍照的山水诗较少有人重视。本从语言、结构、写景和意旨等方面谈他的山水诗。鲍照与谢灵运的山水诗部“尚巧似”,逼真地描写景物,这是时代的审美风尚所致。但二家山水诗在语言,结构、写景和寄托方面部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和叙事、写人、抒情一样,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是,有些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不是平平淡淡,毫无特色,就是可有可无,沦为点缀,这不仅无助于作品的情节发展,甚至会大大削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曾提出“体物为妙,功在密附”的要求,其意是描写景物,要想极尽其妙,功夫在于“密附”,即以贴切的语言,如实地显示景物的特点,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我们写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我们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读了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不痛不痒的话来,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来写好景物呢?  相似文献   

7.
张坤 《高中生之友》2011,(10):13-15
我们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我们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来,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归园田居》中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之句,课本将“依依”一词注释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陶渊明诗歌最明显的艺术风格就是平淡自然,他的《归园田居》是格律诗产生之前诗歌中大量使用对句的一个范例,这些对句不仅具有内在的韵律美,而且词语工整,表现出汉语的语言形式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对句写来顺势而成,毫不费力,从节奏上、意境上,恰具平淡自然的韵味。“暧暧”注释为形容词“昏暗,模糊”,则“依依”也应理解为形容词,释为具有动词意味的“轻柔…  相似文献   

9.
韩爱玲 《现代语文》2002,(12):30-30
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三册选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课本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墟”字的注释为“集市”,笔者以为值得商榷。《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体现了陶渊明平易淡雅的风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绘的应是这样一幅图画:“远远望去,是一片模模糊糊的村庄,从那小村庄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这是多么淳朴、宁静的田园风光,正是这种淳朴宁静深深吸引了陶渊明,使他下决心告别虚伪、嘈杂的官场。而如果把“墟里”释为集市里,则顿感嘈杂之声入耳,破坏了这幅画的宁静和谐,恐非陶…  相似文献   

10.
陈文元 《学语文》2003,(6):16-16
《桃花源记》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至少有下列三点 :一、优美恬静的农家生活意境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创造的意境 ,便是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从中我们可以见到他在田园诗中经常所描写的那种恬静优美的生活图景。如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所见到一片地广物丰和平宁静的景物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这与诗人在《归园田居》诗中所描写的“暖暖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的景物和气氛是多么相似。生活在桃花源中的人们“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  相似文献   

11.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以让读者在读过之后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还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生活中的美景时却不知如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上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写好景物呢?  相似文献   

12.
哈代是位景物描写高手。他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多数是阴霾沉重,庞大晦涩。历年来许多人对哈代作品里的景物描写已经多有论述,且角度颇广。本文试图从“崇高”范畴去阐释哈代的景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及人物命运的渲染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动静结合”与“以动衬静”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动”即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是静态.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静态描写,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却容易使文章呆滞;动态描写,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或“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达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寄情于景,托物言情,创造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物。这其中,诗歌独特的意境之美和静境描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才能由“景语”得“情语”,品味到诗歌之美呢?这就需要开启联想之门,在联想的世界里建构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吴蔚 《怀化师专学报》1996,15(2):164-168
雨果曾说:“诗人的两只跟.一只盯着大自然。”^①帕斯捷尔纳克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小说家。在他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有大量如诗如画的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与作品的思想、风格结台紧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因此,探讨它们对于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家的创作特点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景物描写是以景和物为描写对象。景和情常常是水乳交融的。清人王国维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世界上的景物林林总总、变幻多姿,而优秀的作家却总能借描写使冷月生辉,秋花吐艳,冬雪含情。状飘缈之情思如眉前,绘灵台之波涛似呈眼底。语文学习中如善于琢磨体悟、摭拾积累对我们的写作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陶诗鲜明个人风格的获得,景物描写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诗中经常出现的青松、芳菊、孤云、飞鸟等寄托了诗人孤独的情怀和孤高的人格追求。陶诗的景物描写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与他注重对于比兴、寄托等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发扬密不可分。陶渊明对于平凡而常见的田园风物的审美,在中国美学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烘托”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它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加以渲染或衬托,以使物象更加突出。这种技法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描写别的人或其它事物来衬托所要表现的人或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主体在相互映衬下,更加鲜明、生动。这就有如“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其运用方法主要有: 一、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 烘托手法常用在写景抒情方面,用景物烘托心情,在古今诗词、散文中尤其常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开头就描写了得阳江头送客的情景,“得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相似文献   

19.
    
王嘉文 《新读写》2011,(1):45-45
飞扬的尘土悬浮着尽日的神思。彭泽父老们真真切切的哭送声远了,远了。而他,倦鸟一样回来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嗅到泥土的芬芳。近了,近了。不远处的南山像母亲一样,张开怀抱,凝望着他。  相似文献   

20.
在记叙和抒情的文章中,景物描写具有交待环境、渲染气氛、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等作用。但许多同学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常常流于空泛,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逼真的描写,而只是用“太好了”、“太美了”之类的词句去空发感叹,以致影响了表情达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