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带来了各行各业的全面变革和根本变化,高等教育当然也不例外。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在gO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以此确定的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都发生相应变化,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的老模式发展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办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必然要引起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与不适应,因此,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教育,面临着新的任务。 一、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还将逐步由“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向“自主择业”过渡和转化。这种新的就业、择业形式,加重了毕业生就业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为实现这一战略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在九十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教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协同华东冶金学院王端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明九十年代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其意义在于:“只...  相似文献   

5.
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九十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6.
王保义 《江苏高教》2000,(1):116-1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国家“统分统配”转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随着人事制度、招生就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师范就业机制,让师范毕业生走向市场已成为必然。 1.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提供政策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毕业生就业政策已由昔日国家“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变为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招生并轨工作的完成,将逐步实行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因此,充分发挥各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建立与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拉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序幕。《决定》明确指出:“要改革大学…  相似文献   

8.
完善电大非学历教育按需办学的机制黄照金,唐德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遵循《纲要》中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择业观探析与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国家统包统分”的毕业分配制度也已被“在国家有关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指导下 ,通过‘供需见面’或‘双向选择’ ,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就业制度所取代 ,大学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大。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正确处理好个人志愿和国家需要的关系 ,对毕业生顺利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 ,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大学毕业生择业观的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人事制度改革的深…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徐杨富,刘兴育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转型,也使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1.
对实施“中期改革方案”的认识与思考东北师大谷国峰,刘建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给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呼唤适应时代需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大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随着政治、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在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资体制、招生与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全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处在深入改革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作了明确的阐述,指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也就是说毕业生将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部分自主择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大学生要正确地完成这一选择,就必须具有基层意识。什么是基层意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基层意识,本文将对此作一探讨。1 大学生基层意识的内容“基层”这…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人事管理和用人制度改革在进一步加快。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已走向市场,实行“伯乐选马”和“跑马场选马”的双轨用人机制。这种趋势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领域,同时也使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体制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方针,加快步伐,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走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奠定基础。”“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要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进行试点。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国务院颁发的纲要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1997年大多数学校按新制度运作,2000年基本实现新旧体制转轨。”目前,高校毕业生已经全面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除对师范学科和某些艰苦行业、边远地区的毕业生,实行在一定范围内定向就业外,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与此相配套,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就业咨询指导、职业介绍等社会中介组织,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由此可见,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问题,不再仅仅是高教理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逐步由国家统一分配过渡到“国家政策指导、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上来。这是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和国家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标志着高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所进行的一项有益的尝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项制度的改革、已逐步为社会所接受,为毕业生所认可。但我们还须承认,毕业生就业安排工作还未能完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我国原有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明显,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90年代要“改革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  相似文献   

20.
论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地位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招统配”逐步过渡到了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并正向“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推进。从1998年起,我国已有部份高校的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以后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实行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职能、性质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行政的职能逐渐弱化,中介、服务的职能突出出来,而为毕业生服务的最主要内容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