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散文《月,阕也》中说:“月是不能长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本是同一个月啊!请以“圆与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多维思考②多角选材③立意鲜明④题目自拟。提示:月圆月缺,月盈月虚,所变的只是月光,而非月亮本身。或圆或缺,或盈或…  相似文献   

2.
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与他们的家庭早期教育有极大关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世界上多数民族都将早晨作为一天的开始,公历的一天开始于午夜,而犹太人的一天则是从太阳落山时开始的。当孩子问为什么时,他们就说:“将黑暗作为开始的人,他的最后才是光明;而将光明作为开头,最后则是黑暗。”这样教育孩子先吃苦,后享受。当孩子问现在是几点钟时,他们总是说:“现在是10点21分35秒。”从不说:快10点半了、10点多钟。正是因为这样,犹太人的时间观念极强,他们对数字也是非常敏感与精确的。古代犹太人将书看得…  相似文献   

3.
大千世界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同的宇宙。各人在自己的世界有着不同的发现,演绎着自己的人生。烈日下,在沙漠中,两个焦渴疲惫的人慢慢走着。他们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了摇。甲说:“哎呀,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乙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呢!”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心境。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发明无数,为寻找适合的灯丝材料做了一千多次实验。当有人嘲笑他的失败时,他却自豪地说:“我已发现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度,这样的智慧,不正源于爱迪生与众不同的思…  相似文献   

4.
<正>性格测试、各大平台的“年度报告”,以及学习、工作中的各项测试和考核,本质上都是一种评价机制。当我们完成一项测试并得到对应的结果时,就意味着获得了测试者对我们的评价,这是一种“外部评价”;而当我们将测试结果与自身情况比对,或据此展开反思时,就已经开始进行“自我评价”了。《社会心理学》中说:“当别人认为我们很好时,我们也会认为自己不错……当我们面对社会排斥时,会感到低自尊的痛苦。”我们经常会根据外部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当年度考核结果出来后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喜”固然开心,毕竟这是学校对自己一年工作的肯定;但“愁”也要慎重对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年度考核是有名额限制的,仅有的几个“优秀”指标相对于整个学校教师来说,只能是“僧多粥少”,是无法满足所有教师需要的。为此,作为落选的教师就应该平静地面对现实,不要因为自己没有考核为“优秀”,而怨天尤人,怪同事,怪领导,否则,只会徒增无谓的烦恼。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与他们的家庭早期教育有极大关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世界上多数民族都将早晨作为一天的开始,公历的一天开始于午夜,而犹太人的一天则是从太阳落山时开始的。当孩子问为什么时,他们就说:“将黑暗作为开始的人,他的最后才是光明;而将光明作为开头,最后  相似文献   

7.
人们凭经验认识到手与智慧有着某种联系,并将它概括为“心灵手巧”。“心灵”一定与“手巧”有关吗?脑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手的精细活动确实要以脑的发展成熟为基础。如果注意观察一下乳儿的动作,我们就会发现:手脑的发展是如此相依。一个出生刚五个月的孩子,当他要获取眼前放置的一颗糖丸时,我们会看到伸出去的小手其手指是分不开的,既定位不准、也不能抓捏。最多只能支配手腕的活动。而八个月的孩子情况就有差别了,他能较为准确地把手伸向目标,并运用大姆指和其他四指配合去动作。待到十个月时,孩子手指运动的泛化现象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8.
正微言语碰到一点压力就把自己变成不堪重负的样子,碰到一点不确定性就把前途描摹成暗淡无光的样子,碰到一点不开心就把它搞得似乎是自己这辈子最黑暗的时候,大概都只是为了自己不去走而干脆放弃明天找的最拙劣的借口。微言语努力的意义:不要当父母需要你时,除了泪水一无所有;不要当孩子需要你时,除了惭愧一无所有;不要当自己回首过去,除了蹉跎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9.
王维诗中风景幽美的“鸟鸣涧”到底在哪里一直不甚了了。一般注释、赏析者或避而不谈,或想当然地认为其地在长安附近,其诗作于王维隐居终南时,并因此而产生了诗意理解的差异。如对诗中桂花”一词就有不同理解《,文学评论》曾刊出讨论文章。综合历来解说“,桂花”之释主要有三种:一是实指桂花说,二是代指月光说,三是用灵隐寺月中桂落之典,即第一句应改“为人间桂花落”说。以上几种说法其实都有漏洞。若说实指桂花,长安春天何有桂花落?有人找出“春桂”来作解释,多数注本、选本也采用这一说法,但桂树生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北地无桂,白居易《…  相似文献   

10.
一.中小学德育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重建研究 课程是人投入其中的“生命流”,人在课程中表现自己的生命,并在表现的同时体验自己的生命。当我们把课程的着眼点从知识转向生命时,课程的“德育性”就随之产生了。当我们关心自己的生命时,就会有对于人生方向之思量,而这本身就是一个道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课程,当它成为真正的生命历程和生命资源时,也就是广义的德育课程了。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寄语:“六一”国际儿童节就要到了!当我们欢庆自己的节日时,你应该高兴地知道“天上的星星也过节”,“昆虫乐队也加入狂欢的行列”,就连非洲的“角马、斑马和羚羊,也开始欢乐大游行”,“海洋世界也一片欢腾”……呵!“六月的欢乐有多大!”——主持人尹世霖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与金钱,在传统的观念中这是两个没有关联的概念:孩子,意味着纯净,而金钱则意味着世俗。但是父母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与金钱直接相关的问题:当孩子看到小伙伴出入有小汽车接送,而自己却是由妈妈用自行车接送时,他会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买汽车?”你会怎么回答孩子?当孩子提出一项购物要求,而你觉得这不在你的消费计划内或者已经超出你的消费能力时,你又怎么向孩子解释?当孩子长大些,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或者压岁钱,他不经过你的同意就买回了某个昂贵的玩具,你会如何对待……让孩子认识金钱,认识财富的真相,让孩子学会合理地消费,让孩子学会理财,这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且是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3.
女孩们     
曾听一个男孩说:“在男孩心中,所有的女孩都是一个神话。”女孩们都多愁善感,她们会为落叶而掉泪,她们会为花落而作诗,那诗一定是极尽凄美,极尽感人的。她们会为书中一个悲剧性的角色而伤心好久。她们会为一首动听的情歌而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于,当她们高兴的时候,也总会敏感地联想到某个孤苦无助的人,然后黯然神伤。当她们伤心时,她们又会忽然忆起在某一个  相似文献   

14.
西西信箱     
一、安龙县海子乡古里学校凤儿为什么我想要的总得不到?凤儿,你的问题,问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不仅你想要的总得不到,我想要的也常常得不到。我想这大概和我们想要的太多有关吧。“不知足”是我们奋斗的动力,“不知足”也是我们烦恼的源泉。因为我们总是这样:当我们生病时,我们渴望“健康”,当我们健康时,我们渴望“爱情”(不仅指男女之情亦指亲情),当我们有了爱情时我们渴望“金钱”,当我们有了金钱时,我们又渴望“理想的实现”。总之我们的小心眼儿从来没有停止过“想要”的渴望,于是世上的人们也就为着这个渴望而忙忙碌碌起来。其实…  相似文献   

15.
在黑暗中,有时候当我们脱化纤衣服时会冒出火花来,并会发出“噼里啪啦”的轻微响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化纤衣服中带有静电,当我们脱衣服时,衣服和衣服、衣服和身体就会产生摩擦,而化纤物质摩擦会生静电。所以在黑暗中就会冒出小火花了,这是摩擦生电及放电现象。脱化纤衣服时为什么会冒火花?  相似文献   

16.
您也许正追求自己的事业,也许正为生计而奔波,当然也可能正为名利所累。生活的压力不断地向我们袭来。我们需要闲情、需要逸致来舒缓紧张的神经。清朝词人项莲生也曾感慨:“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当您乘车旅行时,当您拥有一个难得的假日在家休息时,或者您...  相似文献   

17.
我们究竟为谁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究竟为什么工作,为谁而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些人是为了自己而工作,一些人是为了别人而工作。罗丹说过:“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当你把工作看作是一种快乐时,生活变得美好;当你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任务时,生活就变成了奴役。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杰克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了1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里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他的朋友问道:“你把那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做国际贸…  相似文献   

18.
青春这位美人,从来不会因谁的青睐而放慢她前进的脚步.当你还在为她的美丽而惊叹时,她已摇曳着身姿,不经意间就从你眼前溜走,只留下一个你如何也抓不住的背影.因此,世世代代的人积累了繁如星辰的名言名句,都是关于珍惜时间、珍惜青春.而老师更是从小就教导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更要求我们把心动付诸于行动,可又每天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似乎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正处在人生最美丽花季的我们,每天只能在题海沉浮,每天只能在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来回奔波.然而时间长了,我们总免不了感到压抑,感到苦闷,感到疲惫.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放慢前进的脚步,给自己留下小憩的时间,去领略四季花开花落的美.  相似文献   

19.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20.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