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学前课程教育指南》中指出:“预设与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方式。”教师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割裂开来.成为两条独立发展的线。这就需要准确找到预设和生成活动之间的交融点。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回归幼儿生活的课程实践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园课程回归幼儿的生活是当前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应当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利用幼儿的生活实施课程,实现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课程既需要生成,也离不开预设,地方院校课程建设中重预设轻生成,甚至没有生成,使课程与地方高校教学实际相脱节.预设和生成是对立和统一的,两者不可偏废,生成和预设都应该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首先要树立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这是改变语文教育现状的需要,是语文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语文课程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还要形成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了解课程资源的层次,避免将课程资源泛化.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包括拓宽备课中的预设性课程资源、关注课堂上的生成性课程资源、积累教学后的反思性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5.
生成性课程:一种基于生成性思维的课程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成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也是人与课程的根本存在状态或方式。生成性课程基于课程的生成性品质而存在,是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性课程而言的,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和情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所建构生成的一种非预期的、超越于原有预设性课程的,但富有教育价值的经验体系。生成性课程是一种彰显课程生成品性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意义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充满对话交往精神的课程形态。生成性课程具有过程性、关系性、创新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真正的富有实际意义和价值感的课程,应该是关注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的变化的。也只有那些在意孩子且和谐调整孩子情绪、兴趣、习惯和行为趋向的教师,才是真正抓住了课程内质的教育者。所以,挖掘课程的意义在于发现孩子在课程构建中的不自觉结构性和逻辑性,更为通俗地说,孩子自己到底要学什么和究竟期盼怎么学才是幼儿课程的意义之所在,开掘幼儿课程内容重构的意义恐怕也就在此,不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当看重课程的选择和实施,即课程的生成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们需要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来探讨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这就要涉及到课程的视野。课程对教学做了基本的预设,因为整个教育的基点是学习,而学习首先以课程的形式来预设,教学则是实施课程的基本途径。课程对教学所做的预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包括对学生的意义、对教师的意义和对学校建设的意义。教学对课程所做预设的利用,很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增强课程理解;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为教学主线;改变教学设计的思路;减少对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妥善处理教学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8.
吴放 《山东教育》2003,(12):22-23
吴放老师:您好!在实施教师预设课程时,我们经常会试着加进一些生成课程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但是,对于如何适度地把握这个“价值”我们却不十分清楚。另外,在生成活动中,教师应当如何把握知识点,哪方面的知识应该让孩子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使课程更加系统,以保证知识的全面性呢?李青李青李老师:你好!“教育价值”其实是个见仁见智的概念,对于每个幼儿园、每个老师、甚至每个孩子来说,它的内涵恐怕都是不同的,无法用同一标准来衡量确认,也无一定之规可循。至于说如何把握知识点,如何决定教育内容和程度,影响的因素就更多了。所以我觉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生成课程越来越被广大幼教工作者所认同。上学期 ,我园把生成课程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来研究探讨。通过学习“生成课程的内容从哪里来”“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生成活动之间的关系”等等理论 ,使全体教师认识到了生成课程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以及课程中预定和生成怎样做到相互平衡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的重要性 ,促使全体教职工开始注重生成教育产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不断生成新的内容。一、根据兴趣 ,调整网络通过大量工作 ,在使教师对生成课程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后 ,我们要求教师把本学期的环境创…  相似文献   

10.
参与式教师培训课程的定位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教师培训具有生命力的前提是具有符合实践需要的参与式教师培训课程。参与式教师培训课程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内容设计与课程实施设计相融,显性成分与隐性成分兼有,预设成分与生成成分俱备。开发教师参与式培训课程的关键在于:根据培训目标勾勒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便于学员在活动中直接获得或间接感悟知识、理念和方法等;根据需要设计可在培训过程中灵活调用、呈现的各类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1.
课程事件是儿童对人类生活的复演或展示,它体现了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旨,尽管它主要呈现在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中,却也难以排除对学科课程的影响。课程事件的进程起于情境、执行于过程解决、结束于反思与总结。它关注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生成与预设的统一。课程事件最终也体现出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因而也是创生型课程。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也是儿童艺术学习的重要途径。儿童艺术课程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而独立存在,艺术课程必须生活化。新课程背景下儿童艺术课程生活化的途径是:建构源于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目标,采择贴近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内容,选择围绕儿童生活的人文主题组织艺术课程内容,实施引导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杜威课程观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课程开发的向度、课程形态观、课程评价的价值标准三方面对杜威的课程观进行论述,分析和借鉴杜威的课程观,将对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所启发:课程开发和设计应考虑儿童的主体性;课程内容应反映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目标应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需要,并建构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14.
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因此,幼儿园课程只有生活化,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我园在实施课程生活化的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了几点课程与生活有效整合的经验,即创设生活化的环境;重视幼儿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让幼儿在生活中自主探究发现;锻炼幼儿掌握生活技能;在社区中拓展生活视野;培养幼儿亲自然、亲社会的人文情感。  相似文献   

15.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with mobile documentation designed to support their tracking of children's learning activities in an emergent curriculum. A structure for mobile documentation was created with the smartphone and cloud system. The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used i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mobile documentation supported teachers' documentation processes and cultivated the mobile learning community. In particular, less experienced teachers gained more benefits than experienced teachers because the former understood the emergent curriculum by viewing photos from and observing activities in other classrooms. In addition, the teachers' supervisor benefited from understanding the activities and projects occurring in each classroom and could provide specific mentoring to less experienced teachers.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to cultivate a positive mobile learning community in an emergent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6.
家长能够为儿童的发展构建和谐一致的教育环境。深度参与课程具有以下特征:确立基于家长特定生态关注的课程参与意图、拓展基于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参与方式、建构基于幼儿学习表现的参与性课程评价。可提供的教师促进策略有情感性支架、信息性支架和方法性支架。  相似文献   

17.
将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是课程论独立的主要条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学习心理学关于人类学习的各种学说深刻地左右着课程论的形成与发展。但是 ,有关人类学习的各种学说基本是以成人的学习为基础提出的 ,将这样的学说直接用来当作自己的理论依据 ,课程论便很容易产生脱离儿童的倾向。发展心理学的出现和发展 ,使课程论获得了比学习心理学更为精确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发展心理学认为 ,儿童的学习不是成人学习模式的简单化 ,儿童的认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目前 ,课程论的理论基础正在逐渐从学习心理学转向发展心理学。这一转向 ,对于国内目前的课程改革和课程论自身的发展 ,以及各级师范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课程选择问题是课程领域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新课改以来,人们围绕如何选择课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回归到更一般层次上,比如知识观、对社会特征的认识、对儿童经验的认识等,围绕这些问题产生的分歧和争议使得课程选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但是,在课程选择问题上,不管学者之间存有多大的分歧和争议,无论是从知识角度,从和社会生活联系的角度,还是从儿童的经验出发,都不应该轻视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轻视或否定,必然会遭到学校教育规律的惩罚。  相似文献   

19.
自我调节能力是儿童积极发展所必需的一项重要技能,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和促进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心灵工具课程是少有的一项专门培养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课程.这门课程以维果茨基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大量使用假装游戏,将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和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