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的特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学生通过在小组内互帮、互学、互补、互勉,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积极尝试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然而在这“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些现象:比如,有的小组只是一个人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根本没有讨论的热情;有的小组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同时,手里还在玩着别的东西,那种随意与放任暴露无遗;有的几个人对问题还无从说起。  相似文献   

2.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在开展过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它的效用,但在许多老师身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忽视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小组的组建不科学;没有把握合作时机。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要通过宣传、实践、激励功能塑造学生的合作“品质”:合作小组的组建要遵循指导性、民主性、灵活性原则;合作学习开展的时机要遵循“量”的原则、“质”的原则、“差异”原则、“共荣”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期讨论的话题是“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让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帮手,而不是一个摆设?从老师们的来稿中,大家一致认为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必要。有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提出了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的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道出了自己是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积累合作学习经验的……我们从众多来稿中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以期对您的教峰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在开展过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它的效用,但在许多老师身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忽视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小组的组建不科学;没有把握合作时机。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要通过宣传、实践、激励功能塑造学生的合作“品质”:合作小组的组建要遵循指导性、民主性、灵活性原则;合作学习开展的时机要遵循“量”的原则、“质”的原则、“差异”原则、“共荣”原则  相似文献   

5.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会合作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但课堂上的合作一旦缺少指导,缺少训练,就会流于形式。目前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现象:有的小组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没有合作的价值;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降低合作的效果;等等。为此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康杰 《现代教学》2008,(9):70-72
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科技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合作学习的经验、方法和模式,但随着合作学习的广泛开展与应用,与之相关的困难与问题也逐渐产生。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在小组合作中,经常出现有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学生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在小组内不被认可,被排挤在外,或者不愿合作,游离在小组外;  相似文献   

7.
刘尚成 《考试》2009,(1):99-99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扰着我们,如对于学生人数多的班级,怎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春明 《学子》2014,(12):52-52
考查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笔者认为,有些环节内容不用小组合作讨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例如:教学“氧气的用途”时,有老师设计小组合作讨论“氧气的用途有哪些?”其实,这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来解决。而真正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多数老师往往由于课堂时间紧迫,浅尝辄止,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高频率使用的教学方式。但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仅将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标签,追求教学的“时尚”,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都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殊不知,过滥、过度、过于花哨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绿意融融,实则有害无益。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其表,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简单说来,合作就是一起工作来完成共同的目标。在合作活动中,个体探索结果有利于他们自身和整个小组其他成员。有的老师以为把学生分成一个一个小组就是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1.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早已屡见不鲜。静心思考,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往往是“被合作”。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笔者一直持谨慎态度,原因有两个:一是数学学习更强调独立思考,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很难控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又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要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怎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四方面展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2.
徐开明 《今日教育》2007,(11S):45-45
美国学者约翰逊和霍勒.别克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几人组成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目前。实施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师生责任意识不强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分组即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就草草收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构成要素,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法,明确了教师在具体实施中的作用,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方面有突出的价值,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观点不一,面红耳赤,真是集思广益,好处多多。但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故设疑问,宣布讨论,于是学生匆忙分组,七嘴八舌,好不热闹。仔细审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是“作”而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一节数学课中,合作学习并不是单独应用在整个教学系统当中,而是与老师的讲解、示范、提炼或概括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合作学习也不是作为课堂组织形式的点缀而存在的。如果作为点缀,小组合作便会走过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随手拈来”“动辄合作”,则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会大大降低。上述两种现象曾经在我们的一些课堂上出现过,都是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肤浅的理解造成的。合作学习只有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很好地发挥合作的效率。实践证明:在下列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将…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实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即使是有小组讨论,学生所讨论的内容也缺乏探索性,有时甚至不加思索就能回答,有的问题虽然有思考价值,但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匆忙展开讨论,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分工又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一种具有实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而又协调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团队精神.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开展起来.但是细细观察、揣摩我们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却不难发现,数学课堂上的许多“合作学习”貌似热闹,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使教学陷入误区.现就当前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些现状进行反思,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力求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可是,在我们低年级的课堂中,常会见到这样一幕:当老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有的东张西望,有的趁机做小动作,有的不读给别人听,有的不听别人读,各做各的,没有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组织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一、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不大会合作,甚至没有合作的意识。班上独生子女较多,娇生惯养,我行我素,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不愿与人合…  相似文献   

19.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基本的组织形式和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学生开小差,说闲话,不能集中精力;有些学生逃避学习,形同旁观者,不主动参与合作;而有的学生能力较强,包揽一切,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不能和其他学生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20.
听课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确是“动”了起来了。但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效率很低。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了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