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出版研究工作,开始于1961年6月,新华书店总店为了培训书店干部的需要,成立了图书发行教材办公室,调集书店部分业务干部编写业务教材。我被调入负责编写《书籍学》,向基层书店业务人员介绍图书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
1983年,我曾就“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图书发行工作者”这个问题作过一次讲话,以后又写成文章,发表在新华书店总店店刊《图书发行》上,现在可以在《王益出版发行文集》中找到。文中对优秀的图书发行工作者提出了4项要求:(1)首先要充分认识图书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热衷图书发行工作,把图书发行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2)必须努力学习,有刻苦学习、好学不倦的精神,不断学习,做到老学到老;(3)必须有精益求精、不断改进、不断革新,永不满足的精神;(4)必须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是提纲挈领、概括的说法,每一项中还有许多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一、外文书店的历史沿革外文图书发行工作从一般图书发行工作中分家出来始于建国初期,即1949年10月1日国家出版总署着手组建“国际书店”起,当时主要发行苏联版书。1953年3月建立国际书店总店。接着在上海、天津、沈阳、西安、广州、武汉、重庆等地陆续建国际书店分店。1954年4月国际书店总店将国内  相似文献   

4.
阅《出版工作》1989年第10期《新中国出版人事记(一)》中1950年12月9日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联营书店和三联书店等5家私营和公私合营书店的发行机构联合成立公私合营的中国图书发行公司”条的记载后,不禁使我联想起一点旧闻小事来。据说这5家机构在合营筹备时,排名先后问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浙江版图书更好地为我省建设“两个文明”服务,充分调动书店和出版社两个积极性,我们社、店联合建立了本版书的发行实验点。做法是:选择一个市店(衢州市店)和一个农村店(海宁县店)作为本版书发行实验点。凡是浙江三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这两个店做到大力宣传,积极发行,充分满足读者需要。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和省书店的有关业务人员,可以到这两个店参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图书出版培训班教材包括《图书出版业务》、《图书推广、销售和发行》、《图书销售》三本讲义,前两本已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翻译出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这些教材是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出版事业而与英国图书出版培训中心共同编写的,曾在非洲、亚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试用并修订过,受到广泛欢迎和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7.
8月1日至8日,上海、天津、黑龙江、湖南、河南、甘肃等四省两市出版局编辑出版业务刊物的同志,在哈尔滨举行了编辑经验交流会。会议邀请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出版工作》、新华书店总店《图书发行》、国际书店《中国书讯》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等单位的编辑参加。黑龙江省出版局熊振威副局长到会致了欢迎词,国家出版局常萍副局长到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8.
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发行体制根本改革的目标是……使货畅其流,书尽其用,更好地贯彻出版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要”(见1982年《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理顺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图书的出版与发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据新近出版的《出版发行研究》(95年第3期)刊载的一项调查报告说:在我国年出版的近10万种图书中,有94%的书很难与读者见面。因为,有65%的书店的年销图书品种都是在6000种以下。在许多县级书店中,占总销售比例50~70%的品种是教材课本,其中,最高的达到80%,最低的也达到45%。教辅读物与少儿读物被71.4%和44.9%的书店列为销量最大的图书类型。 这项调查还说,目前我国国有书店的规模普遍较小,地市级店的职工多为百人左右,县级店大多在20~60人之间。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14.96%,但仍有25.28%的职工未达到所要求的最低文化水平。有64%的店年人均创利在2000  相似文献   

10.
基层书店在图书发行上能否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要看它一般图书发行是否搞上去了。一般图书发行难度大,竞争对手多,工作稍有疏忽,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劣势,甚至被强大的竞争力的冲击而淘汰。如果基层店不把一般图书发行量搞上去,一旦丢失了教材发行这块阵地,恐怕连生存都会受到威胁。要把基层店办好,就要在一般图书上做文章。文章怎么做?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一部《出版词典》正在编纂中。该词典由边春光任主编,宋原放、朱语今任副主编,由中国出版发行研究所成立编辑部主持编纂工作。参加编写的有上海市出版局、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北京图书馆、上海市印刷研究所、新华书店总店、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世界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等单位的人员。编纂中的这部词典,将全面介绍出版领域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王益同志的《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回顾和思考——新华书店总店成立40周年纪念》一文,不仅热情讴歌了新华书店建店40年来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提出了对深化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看法,作者的建议可供出版界的同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七月中旬,新华书店总店在北京召开全国图书发行工作座谈会。参加会的有各省、市、自治区新华书店、京沪发行所、中国书店、上海书店的经理,共四十人。中宣部和国家出版局的领导同志王子野、常萍、王益、牛玉华等到会讲了话。汪轶千代表总店就当前图书发行工作情况和问题发了言。王璟作了会议小结。与会同志回顾了粉碎“四人帮”三年多来图书发行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这几年,全国书店的图书销售额连续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4.
仲辉 《出版史料》2002,(4):17-23
一、我国出版物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沿革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了出版物的进出口贸易工作。在出版总署的领导下,1949年12月1日在北京东总布胡同成立了国际书店,负责全国的出版物进口与发行工作。当时只进口和发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出版物(以下简称苏欧版书刊)。1950年3月,国际书店总店迁到北京苏州胡同,7月1日在北京王府井成立了国际书店综合门  相似文献   

15.
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省级新华书店经理研讨会”上,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同志曾指出,随着图书发行业务越来越复杂,尽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发行手段势在必行。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国图书发行计算机联网,并不断向外扩展和延伸,尽快改变以目录征订为主的陈旧的图书征订方式,加速物流信息的传递。上述讲话向全国新华书店提出了步入现代化管理的目标。 为了加快计算机在书店业务中的应用,由新华书店总店负责筹建的《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已正式起步,一个以总店为中心、八省(市)为分中心的全国信息网将于近期建成,这一网络的建立,为将来  相似文献   

16.
图书发行高等教材编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4年11月下旬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共14人。 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邓耘到会并讲了话。 会议总结了几年来教材编辑出版工作的情况,讨论了《图书发行学概论》书稿,落实了部分书稿的交稿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一本以研究图书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为内容、以为出版发行人员知书识书 ,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为目的的《图书商品学》 ,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系新闻出版署特邀顾问、出版印刷发行界老前辈王益和原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汪轶千担任主编 ,由出版发行界资深人士编写 ,他们大多是原任或现任社长、总编辑、编辑室主任和资深编辑。因此 ,本书可以说是出版发行界部分人士同心协力、精心研究编写的图书商品学专著 ,是出版发行界人士密切协作 ,共同为图书深入普遍发行办的一件实事。图书的根本属性是精神产品 ,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商品属性。图…  相似文献   

18.
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困难较多,在今年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上已引起重视。本期特登《县店在农村多渠道发行中的主导作用》和《浅议乡镇书店网点建设的若干问题》两文,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民营书店的现状考察与前景、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民营书店的发展和作用 (一)民营书店的发展 民营书店的重新发展,起自198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整个社会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急剧膨胀,出现了严重的卖书难,买书难的状况,原有的计划经济形态的图书发行体制急需冲破。这就为民营书店的重新发展提供了机遇。1982年3月,原文化部出版局在(《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在全国组成一个以国营新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去世的王益老先生,是以一名生活书店练习生身份步入我国出版界的。他后来曾担任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出版总署发行事业管理局副局长、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局长、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等职,有着丰富的图书发行经验和扎实的出版理论素养。在他从事出版活动的60多年里,他积极为我国出版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是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