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斌  王鑫 《兰台世界》2013,(22):115-116
<正>一、陈氏太极拳起源研究现状陈氏太极拳最早起源于河南陈家沟,其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他以祖传拳械为基础,创造出了更加精益求精的太极五套拳、五套捶、十三势,除此之外陈氏太极还包含了刀、剑、棍、鞭等武术种类[1]。陈氏太极是一套较为完善的武术体系,并且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形成的杨氏、吴氏、孙氏以及赵氏太极等都是由陈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首都图书馆所藏"绥中吴氏藏书"的概况,并通过对吴氏赠书内容的分析,进一步论述了吴氏赠书的特点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扬州“吴氏家族”自吴引孙、吴筠孙起,诗书传家,尤其是“吴氏四杰”(吴白匋、吴征鉴、吴征铠、吴征镒)在近现代中国科学史、人文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迹.“吴氏家族”档案是近年来扬州市档案馆致力于名人档案征集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截至2018年1月,已征集有“吴氏家族”珍贵档案1438件,从“吴道台宅第”的两位主人吴引孙、吴筠孙兄弟开始,涵盖吴家四代人.  相似文献   

4.
海丰(无棣)吴氏家族是清代山东以著述等身、藏书万卷闻名的文化望族。吴氏家族一直十分重视对先人文献及其他文化成果的收集与整理,在保存古代文献资料与文化典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3月5日,扬州市档案馆派员专程赴南京李伟家中,联系吴氏家族档案资料征集工作。李伟是扬州吴道台后人吴征鉴的长子,原任南京市国家安全局局长,其父吴征鉴(已故)与吴白匋、吴征镒、吴征恺称为"吴氏  相似文献   

6.
清初著名学者吴任臣治学广泛,著述等身,但其作品大多亡佚。由于吴氏生平资料稀缺,学界对其学术经历与治学思想的认识并不深入。今据吴氏存世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对其著述情况及学术生涯略作考论。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社会各阶层纷纷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吴经熊受命为宪法起草委员会副委员长,个人主持起草《吴氏宪草》,尽管国民党政府没有完全采纳其主张,但是《吴氏宪草》对宪政、民主制度的积极探索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吴嘉谟作为晚明科举士子中的一员,纂刻《孔圣家语图》不仅具有个人特殊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普适性,充分反映了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家语图》初刻于万历十七年,后经吴氏增改,通行本方才付梓。在尊孔重儒、明黜异学的时代背景下,吴氏出于自觉的卫道精神及其欲借刻书以图仕进的私人因素,纂刻《家语图》便在情理之中,这对认识明代大量刊刻儒书的现象不无启发。《家语图》并非吴氏所标榜的“图按圣迹之遗,文仍王本之旧”,实乃吴氏拼凑而成,由此可窥探晚明刻书伪窃之风。是书刊成后,多有衍生本出现,并一直流行至今。一方面与世人轻信吴氏之言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此书具有一定的文献、艺术与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李氏家谱》中代表人物与太极拳起源的渊源入手,再接着联系《李氏家谱》中与太极拳起源相关的拳谱进行探讨,最后分析《李氏家谱》对太极拳的研究价值,希望帮助热爱太极拳的朋友对太极拳的起源有一个更深更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宝廷先生,师承于太极一人陈发科先生的亲传弟子,洪式太极拳创始人、太极巨星洪均生先生,著有《洪式太极拳》、《陈发科太极拳技击讲堂》等。现任中华国际太极拳联合会主席。  相似文献   

11.
自吴瞻东渡入朝鲜半岛及其子孙世代定居于斯之后,不仅填补了韩国没有吴氏本贯的空白,而且韩国吴氏后裔高度重视族谱修订,这些留存至今的族谱一方面记载了家族历史,另一方面更是我们进一步研究韩国社会史、家族史、中韩交流史等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2.
赵生荣 《兰台世界》2013,(11):98-99
本文从《李氏家谱》中代表人物与太极拳起源的渊源入手,再接着联系《李氏家谱》中与太极拳起源相关的拳谱进行探讨,最后分析《李氏家谱》对太极拳的研究价值,希望帮助热爱太极拳的朋友对太极拳的起源有一个更深更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众多武术项目中,太极拳在国外的知名度是最高的,但太极拳的国际传播并没有想象中那般顺利,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比中外对太极拳传播的角度,综合分析传播内容及方式的不同,探究太极拳国际传播新途径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太极拳的国际传播进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效率,本文主张:在传承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保持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提高竞技太极拳的规范化和国际化程度;进一步促进健身太极拳的科学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傅振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武术家和杰出的太极拳师,是傅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和重要传承人。他在多年的苦练和参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创编了傅式太极拳,并大力进行太极拳的普及和研究,对我国太极拳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创立之后经过历史的发展,目前分为五大派别,其中一种是以陈鑫为代表的陈氏太极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陈鑫摒除传统思想束缚,将祖传太极拳理论公开讲述,对太极拳民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深远地影响后世的武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吴廷芬(1830—1907),字诵清,号蕙吟,又号小杏,徽州休宁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三度充任总理衙门大臣。庚子之乱中致仕归里,生平事迹湮没不彰,《清史稿》和地方史志皆未立传。近日笔者在文物市场发现一份吴氏神道碑拓本,存1833字,不仅是目前唯一一篇清人所作的吴氏详细传记,更提供了总理衙门发展历程的有关资料,对于考订吴氏生平仕履和总理衙门(碑文亦称"总署""译署",以下简称"总署")相关史实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本文在释录拓本、考补阙文的基础上,广泛参考有关文献,据以佐证史论,纠正误说,并编列出吴氏生平简  相似文献   

18.
吴留戈  赵杨 《兰台世界》2013,(27):153-154
韩国吴氏广修族谱,其中以罗州、海州等地的族人居多,修谱原因常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相吻合,修谱的形式以碑谱、墙壁谱和印刷物族谱等形式居多,修谱的原则以明确"同姓不婚"和"非吴氏的血亲和姻亲皆可入谱"为其特色。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我国古代一项传统武术。文章通过对太极拳的起源进行分析,对其无形期、形成期、发展期和鼎盛期进行分析,理清太极拳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测海楼沧桑     
测海楼位于扬州市泰州路市人民医院内,测海楼主人为吴氏兄弟,兄名引孙(1851~1920)字福茨,弟名筠孙(1861~1917)字竹楼,吴氏先世本安徽歙县人,自高祖始迁扬州,居扬州而籍仪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