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探究实验,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初步学会提取叶绿体色素的方法和技能等,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验现象联系起来,培养探究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凸显出“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程改革标志性的学习方式,对此实验作了进一步的拓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本“光合作用”一节的内容繁杂而且抽象,为此教材中插入了多幅彩图,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然而,由于这些彩图零散地分布于教材的各个部分,分别说明光合作用不同阶段的基本原理,因而整节课下来,难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系统而清晰的整体印象,个别插图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了与必修本插图相同的内容,容易使学生发生理解上的偏差,而其中部分插图所示的内容又相互重复.往往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为此,笔者将必修本和选修本相关的插图进行了综合和补充.让学生在巩固必修本知识的基础之上.来理解和领会选修本的内容,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能让学生及时融会贯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如图1。  相似文献   

3.
1教学设计思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种子的结构”这节课应该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施,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希望能够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种子的结构”这节课其实是一节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这么多年来就只有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教师先讲清楚种子的基本结构,然后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另一种是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实验,通过讲授法和实验法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其实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没有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提出…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的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实现对实验深入细致地分析.现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石燕 《生物学教学》2007,32(5):69-70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中的第1专题。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制作若干种传统发酵食品,学会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加工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摸索发酵的最佳条件,理解其科学原理。此外,还要掌握食品加工中某些有害  相似文献   

6.
实验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应在教师施“导”的操作下进行,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导”的艺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规范的操作指导操作是一种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培育。在实验中,只有正确的操作,才能产生明显的现象,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而初中学生操作能力较  相似文献   

7.
陈浩 《生物学教学》2007,32(5):56-57
技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知识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技术素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技术实践”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然后收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重在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包括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空城计"     
案例回放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和新接手的这一届学生相处一段时间了,对他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到了他们的可爱和调皮。一个个永不安分的身影环绕在你的周围,经常让你感觉劳心劳力,但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笑脸,也会令你在班级管理工作上的一切疲劳感瞬间消失.  相似文献   

9.
李静 《生物学教学》2007,32(2):39-40
本文介绍了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的教学中将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尝试,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徐金良 《生物学教学》2007,32(11):43-45
采用"轮组法"、"两室同化法"、"道尔顿制实验室法"能充分使用学校的生物硬件实验资源,使生物硬件实验条件薄弱的学校,也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实验活动。  相似文献   

11.
杨玉英 《教师》2011,(10):54-54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程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其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但是在常态下的数学课堂中,如何去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呢?针对学生的疑点、迷茫处,知识经验和教材、教具都是启发学生参与思维训练的素材,老师那双善于捕捉和运用素材的慧...  相似文献   

12.
王秀芹 《生物学教学》2007,32(10):42-43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中的内容,教材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展现。“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的实验,通过实验演示与数据表格分析叠加的双重效应来构建这个知识点的框架,较好地体现了探究的主线,符合探究过程的  相似文献   

13.
刘洪宝 《生物学教学》2007,32(10):24-24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一节,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上,从染色体层次上论述了遗传物质的传递以及性别决定的机理。对于学生而言,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心目中总有一种神秘感。本节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科学  相似文献   

14.
姚俊 《成才之路》2011,(7):89-I0024
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因此,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杨庆才 《生物学教学》2007,32(11):35-3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讲格里菲思、艾弗里和赫尔希三位科学家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历程与思想。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求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跳出教材,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进行探究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组织好这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通过对周边地区的一些学校的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或教师并没有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这一重要的探究活动,有些教师虽然组织学生开展了这一探究活动,但因为一些方法或细节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大自然中活生生的物体,学习主体是天真活泼的学生,故生物课堂也应该体现出“活”的特征,激发更多的学生热爱生物学课堂,热爱生物学科,让生物学科在校园里“火”起来,从而把“小学科”做“大”。下面,笔者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一课时内容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  相似文献   

18.
上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第2章《生命科学》教材“激素调节”一节内容,相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本节课尝试以问题化教学方法通过历史的重演、实验探究、联系生活等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以致用、关爱生命。问题化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起点和主线开展活动、促进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的命题热点,多以图形(如曲线图)的题目出现。有不少学生在做这方面的习题时,经常将能量“最少”与生物量“最少”混为一体,因此,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愿同行们共同来探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  相似文献   

20.
吴淑婷 《生物学教学》2007,32(10):38-3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过程”一节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的内容与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密切相关,学生一方面对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秘感,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往往有羞涩的心理。所以本节的引入,把人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