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论述了课堂生活中的五类“受教育”角色,即“迎合”的“受教育”、“顺从”的“受教育”、“适应”的“受教育”、“投机”的“受教育”和“反抗”的“受教育”。分析了其形成的成因,并对构建理想境界的课堂生活和“超越的受教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本土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当前教育中的“多元”、“一体”矛盾,着重分析了开展多元化教育、落实课程本土化的现实困境,尤其强调了不能由简单“民族教育”所取代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多元性;进而论述了“多元”、“一体”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指出了确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的少数民族教育课程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活·实践”教育是周洪宇教授提出的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教育理论,是一种基于生活、生命、实践的新教育思想。本文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绿色高分数的素质目标、“六合一”学校教育功能定位、“合育”教育机制、重视意商等方面分析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改革框架,接着从“三备三研”“高效课堂”“双课程体系”“双师制”“学导合作单”“自主学习体系”“弹性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阐述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改革实践,最后分析了“生活?实践”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了课堂生活中的五类“受教育”角色,即“迎合”的“受教育”、“顺从”的“受教育”、“适应”的“受教育”、“投机”的“受教育”和“反抗”的“受教育”。分析了其形成的成因,并对构建理想境界的课堂生活和“超越的受教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快慢班”,一度成为教育的热点、焦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终因其“蜕变”(违反新《义务教育法》),而成为众矢之的,被勒令叫停,成了不应有的教育“闹剧”!笔者以为,问题不在于“快慢班”,而在于其变质:“快慢班”是教育“行政化”、教育“产业化”、教育“功利化”的必然“乱象”。“快慢班”成了教育“三化”的“替罪羔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生活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育与生活相分离”、“学校与社会相分离”以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分离”的局限,以其“人本的”、“经验的”、“连续的”特点,体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教育技术”的形成过程,并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比较,指出了“教育技术”这一名称在我国教育领域统一规范使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池田大作是日本著名的宗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其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提倡“人类和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影响了全世界,其德育理论也十分丰富。为此,文章系统分析了池田大作的“生态德育”“人本德育”“和谐德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等德育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21世纪教育的七大“核心价值观”:和谐教育、尊重理解教育、世界公民教育、创价教育、生命教育、和平教育和幸福教育,总结了池田大作对21世纪人性革命和创造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现代派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以实用主义哲学观为指导,提出并亲身实践了许多独特的教育理论:全面阐释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构建了“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学生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模式;他的“教育无目的”理论认为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其上述见解开启了教育理论史上的崭新篇章,对当时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文章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讨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问题及其教育。文章阐释了人作为人而存在的“绝对性”、“意向性”、“文化性”、“时间性”、“语言性”与“独特性” ,分析了由此产生的人作为人而存在的基本问题———“死亡”、“奴役”、“有限”、“孤独”、“自我认同” ,并将其区分于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问题。文章最后区分了“存在教育”与“生存教育”两个概念 ,就如何在学校情景中进行存在教育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校未成年人思想状况分析,总结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三个错住”,提出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上要坚持层次性、基础性、实践性,要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底线教育”、“点滴教育”、“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后 ,教育服务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同 ,提出了“教育服务产品”、“教育服务是一种知识服务业”、“开放教育服务市场”、“教育服务贸易”、“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教育服务能力”、“教育服务优势”等概念与观点。我们应彻底改革教育观念 ,真正树立教育服务理念 ,树立教育服务国际化、全球化的观念 ,努力开放教育贸易市场 ,发挥我国在教育项目上的优势 ,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的贸易经济作用 ,推进我国教育服务市场化、贸易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后 ,教育服务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同 ,提出了“教育服务产品”、“教育服务是一种知识服务业”、“开放教育服务市场”、“教育服务贸易”、“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教育服务能力”、“教育服务优势”等概念与观点。我们应彻底改革教育观念 ,真正树立教育服务理念 ,树立教育服务国际化、全球化的观念 ,努力开放教育贸易市场 ,发挥我国在教育项目上的优势 ,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的贸易经济作用 ,推进我国教育服务市场化、贸易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服务与教育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 ,教育服务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同 ,提出了“教育服务产品”、“教育服务是一种知识服务业”、“开放教育服务市场”、“教育服务贸易”、“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教育服务能力”、“教育服务优势”等概念与观点。我们应彻底改革教育观念 ,真正树立教育服务理念 ,树立教育服务国际化、全球化的观念 ,努力开放教育贸易市场 ,发挥我国在教育项目上的优势 ,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的贸易经济作用 ,推进我国教育服务市场化、贸易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后 ,教育服务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同 ,提出了“教育服务产品”、“教育服务是一种知识服务业”、“开放教育服务市场”、“教育服务贸易”、“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教育服务能力”、“教育服务优势”等概念与观点。我们应彻底改革教育观念 ,真正树立教育服务理念 ,树立教育服务国际化、全球化的观念 ,努力开放教育贸易市场 ,发挥我国在教育项目上的优势 ,充分发挥教育服务的贸易经济作用 ,推进我国教育服务市场化、贸易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双证式”教育扶贫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市黔江民族自治县石会中学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实施载体,构筑了“课堂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连实体”、“实体连高校”的“四连”结构“双证式”教育扶贫模式。通过五年多的教育实践探索,已逐步形成了贫困地区农村普通中学职教渗透特色教育模式,真正体现了让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技术”,转变了“农村教育是亏本教育”这一观念,其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理解“教育融合”,可以从“教育”“融合”和“教育融合”三个向度着手。从“教育”而言,教育作为“有机整体”,教育作为以促进人的生成为根本旨趣的活动和教育作为一种限度性存在是审视“教育融合”的基本立足点;从“融合”而言,“融合”所内蕴的“不同性”与“一体性”的统一,从“边界”到“边缘”的跨越揭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真实;从“教育融合”而言,处于关联中的两种教育的状态决定了“教育融合”的状态。“教育融合”是作为整体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基于两者的内在关联而在两者间的“边缘地带”形成的,以促进自身完善和教育中人的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为要旨的历史关系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生本教育”站在教育本体论的高度,重新诠释了教育的旨归,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强烈反响。然而,实践层面的各种“伪生本教育”也在一线的课堂教学中大行其道,师道尊严之底线屡被冲破。本研究以一节“生本教育”公开课中的罪己者、保育员、旁观者、受气包四种教师像为切入点,立体式地剖析了一个“生本教育”的课堂,重新诠释了“生本教育”的真谛,提出了师生应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共同谋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本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19.
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独白”最早受批判于教学活动中 ,但“独白”更应被理解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典型实践形态 ,本文从对象、方式、内容及结果四个方面揭示了“独白”式教育的实质 ,并秉承教育交往理念 ,希望用“对话”式教育来对“独白”式教育进行改革。本文对“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及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 ,希望完成教育理念 (从“塑造”到“交往”)、课程观 (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之后完成教育实践形态 (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育问题”的研究──教育研究对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问题”才是教育研究的真正对象。在界定了“教育问题”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它的三大特征,即复杂性、整合性与两难性,并把“教育问题”分为“经验的教育问题”和“概念的教育问题”两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