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截止到2005年9月,200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2.6%,就在上百万毕业生就业无着的时候,2006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已呼啸而来。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413万人,各大高校的准毕业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不仅牵动着莘莘学子们的心,还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牵动着各级政府、教育者、社会工作者的心。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专题报道.希望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能给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人们带来些许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如何拓展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之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专家学者们也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2008年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的一年,据教育部统计有559万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大学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安定团结的大事,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社会应该关心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大学生也应该从现实出发,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就业,为祖国贡献青春。而就我了解,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良观念影响着其正常就业。  相似文献   

4.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如何解决创业难题?如何将创业的激情化为实际的行动?笔者对全国各地大学生创业第一人的创业实践和体会进行了追寻,希望他们的创业历程能为正在就业征途上赶路的莘莘学子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成人高校大学生毕业总量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从当前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存在两对矛盾,一是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同时一些岗位也招不到合适的人,反映了成人高校专业结构的供需错位;二是“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两种情况并存,反映了求职期望与现实条件的错位。另外,我国高等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因而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愿再费精力对其进行培训。那么如何解决成人高校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3年1月22-23日“云南省2003年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的召开,2002年全省毕业生就业的大局已基本敲定。同时,2003届毕业生就业的大幕已拉开。送走师哥师姐们,当自己站在前台时,是直接就业、报考研究生、还是出国留学,又将如何抉择呢?当大中专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时,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站在希望的蓝天下,明天将是怎样的天呢?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致力于分析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专家看来,就业期望值一直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当我们分析个案的时候,就业期望值可以解释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策略选择,更是解释大学生等待性自愿失业的有力论据。然而,就业期望值该对就业难负有责任吗?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就业期望值在“就业难”中的无辜角色。  相似文献   

8.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各方都十分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对一直活跃于大学校园,并为高校管理和服务而辛勤付出的大学生干部关注的并不多。然而,大学生干部同样面临就业问题,他们也一样需要关注、帮助和支持。因此,本文将从大学生干部就业存在的不利因素、解决的对策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干部就业竞争力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从而顺利就业、就好业。  相似文献   

9.
《职业技术》2005,(2):30-30
丁力,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大学生就业服务部就业创业指导专家.自2000年以来,应邀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近百所高校举办了就业指导讲座,著有关于大学生就业、择业问题的指导书籍多部,是就业、创业方面的权威专家.最近,就有关就业创业的问题,他向学子们作出了精辟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刘茜 《成才之路》2009,(4):I0002-I0002
“政策环境这么好,为什霸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还不到百分之一呢?”前不久召开的2009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在座的高校校长、书记们有些坐立不安。(消息来自《楚天金报》)相信不会有人质疑,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氛围里,如何解决百万“滞留”毕业生和新增610万毕业生顺利就业,是这个春天的头等大事。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无疑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大良方,然而效果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的到来,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了新年伊始上海市民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而“千方百计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也成为了从上海市委市政府到各所高校当下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面对新的形势,从政府到学校再到每一位毕业生,谁都没有任何迟疑,政府大胆创新就业工作的思路,多部门联动,探索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新方法,推出新举措;学校则积极配合,主动靠前指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隆毕业生们也以积极的态度,向着就业的目标奋勇前行。一时间,很多新名词、新现象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危机往往会创造机遇,在这些“新”的背后,更多人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这个带着艳丽光环的名词,已经变得极为平常。而到今天,“研究生”这个曾经辉煌的词语也同样开始褪去自身的那层光彩,开始面对严峻的现实。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而研究生就业前景如何呢?南京一家媒体就用“硕士生成了人才交流会陪衬”为题,报道了就业寒流对研究生的袭击。而在北京一辆公交车上,一个老头对另外一个说“知道吗,昨天开招聘会,去的全是研究生!现在研究生也不好找工作了!”  相似文献   

13.
创业就业工作就表面上看是学生的个人问题,究其本质却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但社会的现实是:一方面是许多企业和地方的“用工荒”,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就业难”.出现这种“相悖”现象的根源在哪儿?如果我们站在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视域中来审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发现,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想教育和政治信仰培养方面存在缺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之一.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忽略了大学生关于就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可以从建国后大学生就业的政治工作宣传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大批毕业生就业犹如攀登蜀道之难。从卖肉的北大才子,到因为找不到工作、由妒忌心而生出歹心的一位本科毕业生,从招聘会人满为患的现场到势头愈演愈烈的考研大军,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指出,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初作为祖国八九点钟太阳的天之骄子们,怎么突然间就成了明日黄花了呢?大学生就业咋就这么难?一问大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曾…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无所适从,在标准高、压力大的前提下,很多高校毕业生放下“身价”,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求职方式,对薪资要求一降再降,“零工资就业”无疑成了缓解这一问题的无奈之举。从大学生自降期望薪金的现象来看,学子们的就业观念正从盲目追求高薪的误区得到理性回归,能够促进用人单位量才付酬,才适其值。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分析其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从学校、学生个人、社会等角度探讨了解决就业困境的方法,希望能为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增添一些新的思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就业危机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系到毕业生本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就业危机为背景,就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点之一。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在多年的探索中找到了中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问题的特殊性与具体发展道路。鉴于此,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上来具体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即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形势、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及具体作用等方面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家长的革命     
崔宇 《课外阅读》2010,(2):31-31
主题一:大学生就业难——大孩子就业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上登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在2009年更加突出。似乎从进入新千年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一直在“更加突出”。家长们也感觉到,大学的门容易进了,企业的门却不容易进了。到底是社会上真的人才过剩,还是大学生自己出了问题?到底是孩子没有能力,还是家庭教育让他们没有了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