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娜 《出版广角》2015,(7):96-97
中国盲文出版社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以出版盲文图书、报刊、有声读物为主的国家级别的专业出版机构,肩负着为我国1233万盲人和低视力患者传播科学文化、丰富精神生活的重任。但由于出版社的特殊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盲文出版事业面临着一系列与盲人需求、社会进步相矛盾的问题。本文从盲文出版的现状着手,深刻剖析当前盲文出版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探讨盲文编校人员应具备的技能,推动我国盲文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从懂盲文、精出版、会智能三个方面探讨盲文编校人员应掌握的技能,具体包括盲文编校人员首先要学好国家通用盲文,其次要熟练掌握盲文书的编辑、录入、校对技能,最后还要熟悉各种新技术在盲文出版中的应用,努力成为盲文出版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盲文出版不同于其它出版行业,其公益性决定了它的性质、定位和出书范围。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除人民出版社、盲文出版社、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社转制为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单位外,其余绝大多数出版社转制成为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这一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盲文出版事业的公益性质。但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扩展,之前的盲文出版方式、出版数量、出书种类以及质量等已经无法满足广大盲人读者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秉承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再结合盲文出版的特殊要求,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型,完善《盲文录入校对考核办法》,改进盲文图书的录入、校对质量,提高出版图书的速度和种类,并且紧密联系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PDCA管理模式下的往复循环,成为有效的出版方式,以此也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行业要求。本文借鉴PDCA循环模型,详细阐述此模型在盲文出版的规划方案、沟通执行、质量检查、问题改进等环节发挥的作用,进而完善《盲文录入校对考核办法》,提高了盲文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出版速度,拓宽了盲文书种类,密切了各部门间的合作,更适应了新形势下的行业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文章对我国现阶段盲文出版融合发展的困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推动盲文出版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提高盲人群体文化权益的保障水平。【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对我国盲文出版存在的主要困境和出现的新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现阶段盲文出版存在的主要困境是视障群体数量庞大,出版总量难满足需求;盲文图书制作工艺复杂,生产能力提高困难大;制约因素较多,数字出版推广难度大。同时,顺应智能时代的发展,有声读物和融合出版物也逐渐出现。【结论】针对如何加快盲文出版的融合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策略,包括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多方资源;采用新型出版技术,加强数字出版的融合作品传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不断丰富盲文产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编校人员转型。  相似文献   

5.
&#  &# 《出版与印刷》2015,(4):8-10
中国盲文出版社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别的盲文出版机构,肩负着为我国1233万盲人和低视力患者传播科学文化的重任。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盲人对图书种类的需求、对文化形式的偏好,都在发生着巨大改变。为了解目前盲人的整体读书现状,更好的定位盲文出版事业的未来走向,我社就“盲人读书现状及未来需求”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从多方面、多层次统计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盲人的自然数据,并依此深入分析,不仅为我社制定更有效的服务方式和出版方法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中国盲文图书馆新馆开展全方位功能和多层次服务提供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约有1233万视力残疾人,其中盲人的人数远远超过丹麦、芬兰、挪威等国家的总人口数。面对如此庞大的视力残疾人基数,满足他们阅读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必须克服盲文出版资金少、纸质书成本高、部分盲人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长期购买等问题。加上盲人因视力问题不能亲自来盲文图书馆借阅,邮购图书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数量限制等诸多因素,盲文出版社和盲文图书馆决定探索研究从传统出版向数字转型,结合盲文出版特殊性质,实现纸质出版物和数字资源的一体化,以确保盲人及时阅读,便捷阅读。    相似文献   

7.
盲文出版物——中国出版业的盲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0000:1,这是我国盲人总数与人均拥有盲文出版物种类的比例,也许你会感到吃惊,但这的确是事实。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900万视力残疾者,占全世界4500万盲人总数的1/5左右,就绝对数而言,中国盲人数已超过诸如丹麦、芬兰或挪威等国家人口,而且据有关专家估计,每年还将有45万中国人失明。自从160年前法国人布莱尔发明了以6个圆点的凸凹来表达的盲文,并由西方传教士在上世纪末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盲文出版事业发展极为缓慢。目前中国惟一的一家以出版盲文书刊、盲人有声读物为主业的综合性国家级专业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担负着…  相似文献   

8.
曹国辉 《出版史料》2012,(2):107-114
正一、国家出版局党组的请示与中宣部的批示盲文出版工作由印刷厂改建为出版社,是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进行的。随着整个出版事业的新发展,使盲文出版工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1978年11月22日,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通知北京盲文印刷厂: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复,同意改为北京盲文出版社。12月6日,又将此事通知各省、市、自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网络自出版已经成为当代许多西方国家出版格局中的重要形式,其中网络自出版平台的构建与维护是网络自出版模式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研究分析西方国家网络自出版平台的发展情况、运营现状、服务设计等问题的情况,对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的中国网络自出版产业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出版经纪人在西方出版行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回顾百年来西方出版经纪人模式的发展与变迁,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起初的出版中介人,发展到作者利益代言人,进而变身为作者事业的策划师。西方出版经纪人模式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出版经纪人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盲文出版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发展中存在着总量不足、渠道不畅、技术滞后等困境。通过改善盲文出版社发行销售渠道、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以及信息无障碍机制进程,可有效推进盲人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殷小彤 《出版广角》2015,(13):40-41
西画东渐背景下,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本文对明清时期西洋铜版画在华传播与出版的兴盛景象进行了探析,指出传教土文化的出现是西方铜版画传播的开始;马国贤引进西洋铜版画并促成其出版;本土铜版画出版的鼎盛时期是在"郎世宁画风"形成阶段;明清时期西洋铜版画之所以顺利在华传播是清政府为了满足其统治的需要促成的,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之初,盲文出版事业是一片空白。旧社会歧视盲人,对他们的文化教育工作不重视。全国只有少数几个大城市才设有盲校,且多为外国传教士所办,先后培养出来的学生总共还不到一千人。全国没有统一的盲文,当时流行的“心目克明”盲字,是以南京地方话为基础的,此外还有粤语盲字和福州盲字。全国也没有盲文出版机构,盲生学习的课本,是靠老师报读、盲生自己手抄的。课外读物更难,全国仅有的一份盲文期刊《启明月刊》,是由受美资津贴的“中国盲民协会”雇盲人手抄的。这种刊物每月才万把字,只向学校团体发行几十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及趋势预测,将数字出版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电子出版时代,实现了加工工艺的数字化与产品形态的数字化;二是互联网出版阶段,突破了数字化产品的单机出版形式,将出版数字化由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扩展到发行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三是数字出版阶段,实现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拥有了独立的阅读终端,产业链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及趋势预测,将数字出版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电子出版时代,实现了加工工艺的数字化与产品形态的数字化;二是互联网出版阶段,突破了数字化产品的单机出版形式,将出版数字化由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扩展到发行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三是数字出版阶段,实现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拥有了独立的阅读终端,产业链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因其文化传教策略和中国社会需要,开始在华展开翻译出版活动,创办了墨海书馆、广学会等一批翻译出版机构,翻译和出版了大量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书籍,在近代中国翻译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翻译出版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路,就在脚下──记中国盲文书社的改革黄秋生,邢瑞华,宋涛路,是人走出来的,改革的路更是如此。中国盲文书社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了一条路,在没有人涉足的地方,勇敢地去尝试。准确定位中国盲文书社成立于1953年,建社40年来,共出版盲文书刊5000多种。作为...  相似文献   

18.
数字出版研究是当前传播和出版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数字出版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五个数据库进行了跨库检索,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正如数字出版产业本身发展并不成熟一样,中国数字出版研究也存在某些明显不足,传统出版行业的突围、版权体制的改进等是当前数字出版研究领域亟待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东有悠久的出版历史。早在唐宋时期,广东已有官私刻书。迄至明清时期,广东的刻书业更臻鼎盛,名播全国。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的东渐和传播,现代印刷出版活动也由东南亚、港澳地区进入广东,是为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端。广东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留下了丰富的出版史料。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广东总是中国革命宣传出版活动的突出地区,书报刊阵地的争夺也异常激烈。以《广东出版史志》辑刊为代表的一批史料编撰、整理成果,展现了广东地区的出版历史与成就,为大型史志著作的编写以及当今的出版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翻译出版活动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翻译出版了数百种西方科技、文化书籍,对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对开启民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